龙空技术网

玩物丧志?埋头读书不玩耍,聪明孩子也读傻

小蓝胡侃 593

前言:

现时我们对“只学不玩聪明也变傻例子”可能比较讲究,同学们都想要分析一些“只学不玩聪明也变傻例子”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只学不玩聪明也变傻例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老祖宗传下来一个成语: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本身的含义是长时间迷恋某些有害的事物,会致人丧失斗志、不思进取。

古人对玩物的概念宽广得很,简而言之就是,除了读书,考取功名,其它都是“玩物”,都会“丧志”。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先不谈古人这种思想迂不迂腐,如今大清亡了几百年,人类的教育思想也合该与时俱进。

玩物、玩好物、控好度,绝不会“丧志”,反而是“养志”的源泉和沃土。

娱乐时光=身心SPA

对很多人来说,娱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往往是附属品的角色,好像可有可无。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会心心念念着王者农药打排位。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在现代人多数没有生存威胁的社会常态下,大家伙满足生理需求后当然是追求精神境界了。

如果再加一个情景:你全天工作八小时外加加班四小时,带着一身疲惫回家。

你还有心情和精力学习吗?

这时候难道有什么比一瓶冰可乐和热腾腾的炸鸡搭配钟爱的综艺节目,让你更放松的吗?

没有。

如果有,就换成肯德基全家桶。

学习也是同个道理,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们在学校维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听讲学习,回到家还能做完作业已经很了不起了。

什么?你还要压榨最后一点休闲时光让TA学英语?

请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加班回家还熬夜通宵完成下星期的工作任务吧。

对啊,那是下星期的工作。

那你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学以后总会学的英语呢?

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适当的娱乐休闲,是为更高的工作学习效率做准备。

创新教育,由娱乐开始

大家有没有发现,构成如今辉煌灿烂的现代科技文明的伟大发明们,它们的诞生其中有很多,并不是出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仅仅因为好玩、有意思。

TED演讲者 Steven Johnson先生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大概是在四万年前,一只熊死在了绵延起伏的山峦中,它的死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死后身上的一块骨头被人类做成长笛。

“想像自己是一个四万年前的洞穴人:你掌握了火的使用,你制造了狩猎的简易工具,你学会了如何用动物皮毛制作衣服在冬天为自己保暖。下一步你会选择发明什么?选择发明笛子看起来会很荒谬,因为它是一种能够产生无用的空气分子震动的工具。但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做的。”

很多情况下,新想法之所以会产生,仅仅是因为它们很有趣。而神奇的是:很多用于玩乐的,看似琐碎的发明,最后却在科学、政治和社会引起了重大变革。

大约一千年以前,在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潮期间,在巴格达的三兄弟设计了一个自动发声的风琴。他们把它称为“自己奏乐的乐器”。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巨型音箱,可根据旋转筒柱上的突起所组成的乐谱来播放不同的曲目。如果你想让机器换一首曲子,只需要换上一个有着不同突起的筒柱就行了。这个乐器是同类型中的第一个,它是可编码的。

硬件和软件的想法,因为这个发明,第一次变成了可能。这个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战争或征服武器出现,也不是作为必需品出现。它来自观看机器播放音乐时异样的乐趣。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足以证明:

必要需要并非总是发明之母,有时候一个有趣的念头、或是仅仅为了好玩而诞生的事物,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蜕变为某种伟大的存在。

创新教育绝不是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做试卷就能实现的。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

休闲娱乐和教育学习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关系,事实正好相反。

劳逸结合,松弛有度,才能让一个人走得更长远、更踏实。

标签: #只学不玩聪明也变傻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