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你能分清句子中的c动词和名称吗?读这一篇你就明白了

重庆出版社 162

前言:

目前我们对“c语言姓名排序”大体比较关注,兄弟们都想要剖析一些“c语言姓名排序”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c语言姓名排序””的相关知识,希望姐妹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解释篇 第一节 我们在此讨论什么是名词、动词

首先,我们须明确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接下来须明确否定命题、肯定命题、阐述和句子。

因此,口语是心灵情感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人类中各民族没有共同的文字,所以没有共同的口语。但是心灵情感的符号对人类整体来说却是相同的,且因其产生的类似物也是相同的。关于后者,我们在有关“灵魂”的论文[1]中已经论述过,它们属于其他讨论中的部分内容(但对灵魂而言,它有时有概念,但无真假之分,它有时必然地或真或假,二者必有一种存在于其中)。所以,其口语也因组成和划分方式而有真假之分。因此,名词和动词自身与概念相似,也没有组成和划分方式,如“人”和“白色的”,若不增加其他事物,则它既非真也非假。“山羊—牡鹿”[2]一词有所指,但若不增加“是”或“不是”,则就时间上而言,它无真假之分。

第二节 名词及其格

因此,名词是与时间无关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词语,各部分不具有单独意义。在名词“怀特菲尔德”[3]中,“菲尔德”[4]本身没有指示意义,但在短语“白色的原野”[5]中却不相同。在简单名词和复合名词中情况则有所不同,简单名词的部分没有意义;复合名词的部分有意义,但各部分不具有单独意义。在“海盗船”[6]中,“船”没有指示意义。它们都是组合而成的,因为在本质上是没有名词的。若它成为一种符号,无对应文字的声音也有所指示意义,比如野兽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并非名词。

然而,“非人”并不是一个名词,我们无法用一个名词来命名这样的词,因为它既不是句子,又不是否定命题。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定名词,因此它存在于所有类似的事物中,既可以表示“是”,也可以表示“不是”。事实上,“费罗的”[7]或“对费罗”[8],以及类似的词语都不是名词,而是名词的格。格的定义与其他事物(名词的定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加上“现在是”“过去是”或“将来是”,格也不指示真假——而名词总是指示真假,如“费罗的是”或“费罗的不是”,既不指示真也不指示假。

第三节 动词、动词的格以及普遍意义上被称作动词的词

动词,除具有某些意义外,还指示时间。它的各部分不具有单独意义,它总是表明其他事物所声明的事物。但我所说的它除指示时间外,还有其他意义,例如,“健康”是名词,但“是健康的”是动词,它除了表示健康的之外,还表明了现在的状况。它总是表明其他事物所声明的事物,它们是主项的谓项,或是存在于主项中。

尽管如此,“还未康复”和“未生病”不是动词。事实上,它们指示时间,还有其他意义,且对某物来说有某种意义,但这种不同并没有既定名称,所以称之为不定动词。因此它既可以存在于存在的事物中,也可以存在于不存在的事物中。所以,“已康复”和“即将康复”都不是动词,而是动词的格,且与动词不同。动词指示现在的时间,动词的格指示现在之外的其他时间。

骑着海豚的青年在吹笛子 古希腊储酒罐画

亚里士多德认为,像吹笛子这样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动词本身是名词,且有某种意义,说话者建立起概念,听者默许,但他们并不指示一事物“是”或“不是”。“是”或“不是”既不是一事物的符号,也不能仅仅称其为“分词是”。然而,它们除了有某种意义外,还指示某种组合;若没有构成组合的各部分,则它无法存在。

第四节 句子

句子是组合而成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其各部分都有单独意义,但只是作为词语,而不是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比如,“人”是有意义的,但并不表明“是”或“不是”;但若增加某些成分,则成为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词语“动物”[9]的单个音节没有任何意义,“老鼠”[10]中的“ice”也是,它仅仅是一个音节。在复合词中,部分是有意义的,但正如我们所观察的那样,复合词本身并非独立的。

每个句子都是有意义的,但并非作为现成的工具,而是因为约定俗成。并非每个句子都是阐述式的,只有为真或为假的句子才是,真或假并非存在于所有句子中。比如,祈祷文是句子,但它非真非假。因此,抛开其他句子不谈,它们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研究范围,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阐述式句子。

第五节 阐述

一种阐述式句子是肯定命题,另一种是否定命题,其他的则由连词连接。然而,所有阐述式句子都应该有动词或是动词的格。如“人”的定义,若不增加“现在是”“过去是”“将来是”或是类似的事物,则它不是阐述式句子。为什么句子“一种陆栖的两足动物”是一种事物而不是多种呢?依顺序将其读出来,它仍不是一个事物,但这又属于其他讨论范围。

此外,一个阐述式句子,或是指示某一事物,或是由连词连接而成为某一事物;并且,许多(此类句子)指示许多事物,若没有连词连接也不是某一事物。因此,名词或动词只是词语,无论他是否被质问,我们都不能说他通过词语表达了任一事物,哪怕他所表达的也源自深思熟虑的目的。

这些阐述式句子中,有的简单,如关于某事物的事物,或是源于某事物的事物;有的由其组成,如某一句子是复合句。简单的阐述式句子有某种意义,且根据时间划分,它与存在于或不存在于其中的事物有关。

第六节 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肯定命题是肯定某事物关于某事物的阐述,否定命题是否定某事物源于某事物的阐述。

一个人可以肯定地阐述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否定地阐述实际上存在的事物。某事物若存在,则其否定阐述便是不存在;若不存在,则在除此之外的时间也是如此。所以,肯定命题有可能被否定,否定命题也有可能被肯定。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每一个肯定命题都有与其对立的否定命题,每一个否定命题也有与其对立的肯定命题。这便形成了矛盾——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的对立,但我认为对立关系是从同一的角度且与同一的事物有关,而不是双关。正如我们已经总结的那样,此类事物的其他特殊性与诡辩学派的纠缠不休相反。

第七节 反对命题和矛盾命题

有些事物是全称的,有些事物是单称的。所谓全称,我指的是此类事物是许多事物的谓项,而单称则并非如此,如“人”是全称,但“卡里亚斯”是单称。

有必要阐明的是,某事物是或不是,有时存在于全称事物中,有时存在于单称事物中。若有人从全称意义上阐述一件全称事物,即某事物是或不是固有的,则这些阐述是相反命题。我指的是从全称意义上讲,对于全称事物的两种阐述构成了反对关系,如“每个人都是白的”和“没有人是白的”。

另一方面,若不是从全称意义上肯定和否定地阐述一件全称事物,则它们不是相反命题,尽管其所指的事物有时是相反命题。但我指的是并非从全称意义上来阐述全称事物,如“人是白的”和“人不是白的”。“人”是全称的,但在这两个阐述中并不是用作全称事物,因为“每一个”并非指示全称事物,而是(表明主项是)从全称意义上(被使用)。从全称意义上述说其谓项的事物,这种阐述不为真,若全称事物是全称谓项的谓项,则没有肯定命题为真。例如,“每一个人”是“每一个动物”。因此,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在矛盾意义上相对立,肯定命题指示全称事物,否定命题并非指示全称事物,如“每个人都是白的”和“并非每个人都是白的”,“没有人是白的”和“有些人是白的”。互为相反的则是全部肯定和全部否定,如“每个人都是白的”和“没有人是白的”,“每个人都是公正的”和“没有人是公正的”。因此,它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都为真,但有时关于同一事物的对立双方都可能被证实,如“并非所有人都是白的”和“有些人是白的”。此类矛盾关系是全称命题的反对性对立,其中之一必然为真或必然为假。

单称命题亦是如此,如“苏格拉底是白的”和“苏格拉底不是白的”。但事实上此类矛盾关系是全称的,但不是在全称意义上形成的,也不总是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在同一时间内我们可以真实地说“人是白的”“人不是白的”“人是英俊的”以及“人不是英俊的”,因为,若一个人是丑陋的,则他不是英俊的。若任何事物正在变得怎么样,则其现在并非如此。然而,这一说法似乎荒谬无理,因为“人是白的”似乎在同一时间内指示同一事物,而“没有人是白的”既不是必然地指示同一事物,也不是在同一时间内。

苏格拉底塑像 卢浮宫藏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虽无著作传世,但其思想和言论被柏拉图记录成书,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尽管如此,显而易见的是,若有肯定命题,则也有否定命题。否定命题必然要在同一时间内否定肯定命题所肯定的同一事物,无论事物是单称的还是全称的,是全称意义上的还是单称意义上的。例如,“苏格拉底是白的”和“苏格拉底不是白的”。然而,若有其他事物源于同一事物,或是同一事物源于其他事物,则相应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不相对立,而是与其不同。“所有人都是白的”和“并非所有人都是白的”对立,“某一个人是白的”和“没有人是白的”对立,“人是白的”和“人不是白的”对立。

上述已经说明,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在矛盾意义上相对立,对于其他反对命题而言,并非所有的矛盾关系都是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也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矛盾的双方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

第八节 既非肯定命题也非否定命题的对立关系

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表明的是某一事物的某一情况,或全称意义上的全称命题,若不是全称命题也是以类似方式阐述的。如果“白的”仅指示某一事物,则有这些命题:“每个人都是白的”和“并非每个人都是白的”,“人是白的”和“人不是白的”,“没有人是白的”和“有些人是白的”。

但在两个事物被给定同一名称的情况下,若一事物不出现,则既没有肯定命题也没有否定命题。若将“外表”赋予“马”和“人”,则有“外表是白的”;那么它既不是肯定命题也不是否定命题,因为它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与“人和马是白的”相同,即与“人是白的”和“马是白的”对等。因此,这类表述指示许多事物。很显然,第一种阐述或是指示许多事物,或是不指示任何事物,比如,“没有一个人是马”。因此,在这种矛盾关系中,并非必然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

第九节 有条件的对立关系

现在或过去发生的事情,其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必然或为真或为假。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无论是全称命题还是单称命题,总是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但对于在非全称意义上阐述的全称命题,则没有这种必然性;而对于将来发生的单称事物,我们已经说过,情况并非如此。

若所有的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非真即假,则所有事物都必然存在或必然不存在。若有一事物即将发生,但另一事物否定同一情况,很显然,二者之一必然为真。若所有的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非真即假,则二者不会在同一时间内都存在于此类事物中。若“它是白的”或“它不是白的”为真,则它必然是“白的”或不是“白的”;若它是白的或不是白的,则肯定它为真或否定它为真。若它不是白的,则称其为白的为假;若称其为白的为假,则它不是白的。所以,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必然地为真或为假。事实上,不会有事物是偶然或是临时发生的,将来不会,现在也不会。所有事物都是源于必然,而非偶然。或者肯定某一事物的说法为真,或者否定某一事物的说法为假,因为它以类似的方式曾经是或不是如此,偶然存在的事物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更多地存在。此外,若一事物现在是“白的”,则在过去说它将是“白的”为真。所以,任何现在发生的事物,在过去称它在将来也会发生也为真。但若称其现在是或将来是为真,则它不可能现在不是或将来不是。若一事物现在必然发生,则它不可能在过去发生,也不可能在过去不发生。因此,所有将来要发生的事物,都会必然发生,没有事物是临时或偶然发生的,因为偶然发生的事物不可能必然发生。我们不能说二者都不为真,比如,一事物既不会发生,也不会不发生,这是不可能的。首先,肯定命题为假,则否定命题不会为真;否定命题为假,则肯定命题不会为真。此外,若一事物在同一时间既是“白的”又是“大的”为真,则二者必然发生。但若它明天发生,则它明天必然发生。若明天它既不会发生也不会不发生,则它不是偶然事件。例如,海战,它要么必然发生,要么必然不发生。

上述情况和类似的谬论就会发生。对于所有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无论是从全称意义上被阐述的全称命题,还是单称命题,若对立双方中的一方必然为真,则另一方必然为假。但没有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所有事物都产生自必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多考虑或是使自己困扰,若我们做这件事,则确定的事物会发生;若我们不做,则它不会发生。没有什么能会阻止一个人预测一万年之后会发生什么,而另一个人否定它的发生,所以,其中之一必然为真。是否有人已经作过这种矛盾关系的声明,并不重要,因为事物就是如此,尽管有一方已经肯定了一些事物,或是另一方否定了它。若事物并非如此——因为它已经被肯定或否定——那么,无论有人在一万年前就预言到,或者另一个人否认它,这一事物都将发生或不会发生。因此,若一事物在所有时间内都存在,则其声明之一为真,它必然发生。所有发生的事物,都是这样存在的,都发生自必然。若有人真实地表明它将发生,则它不可能还未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物,则称其即将发生也为真。

但是,若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事情源于我们的深思熟虑和实践。简言之,对那些并不总是活跃的事物,有两种均等的力量使其存在或不存在,即出现或不出现,抑或已经产生或并未产生。事实上,有许多事物都是以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存在的。例如,这件外套可能被剪成碎片,也可能不被剪成碎片。即使它提前变得破烂不堪,它也可能不被剪成碎片;若它并没有提前变得破烂不堪,它也可能不被剪成碎片。其他事物亦是如此,都是根据此类力量而被述说),则很明显的是,所有事物既不会必然存在,也不会必然发生,但有些事物是偶然存在的,其肯定命题并不比其否定命题更真实。还有一些事物存在的频率更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存在是可能发生的,而另一些则不是。

因此,存在的事物在其存在时必然存在,在其不存在时必然不存在。但是,并非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源于必然。其存在时,是源于必然,对于不存在的事物亦是如此。矛盾关系适用于同样的推理。存在或不存在对于所有事物都是必需的,或者说它必将发生或必将不发生。我们没有必要将它们分开讨论。但我的意思是,一场海军行动在明天发生或不发生,这是必然的;但它应该或不应该在明天发生,则不是必然的。因此,对事物的预测和事物同样都是真实的,则很明显事物就是如此存在的,无论发生什么,其反对命题都是可能发生的。矛盾关系也以同样的方式存在,这是必然的,这一点适用于那些相反的事物。矛盾关系中的事物必然有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虽然其中一方可能更真实,但也不能说明它就是真的或假的。所以很明显,对于相对立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来说,并非必然地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对于那些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事物来说,同样的方式并不适用。

第十节 增加了连接词的对立关系

肯定命题是表述某事物是什么,其主项可能是名词或不知名的事物(如不明确的事物),但肯定的事物必须是单一的且与单一的事物有关。所有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源于一个名词和动词,或是源于一个不定名词和动词(至于什么是名词和不知名的事物,前面已经说明,我认为“非人”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不定名词,因为不定名词指示某一事物,就像“还未康复”是不定动词一样)。

没有哪一个动词既不是肯定命题也不是否定命题,如“现在是”(is)“将来是”(will be)“过去是”(was)和“变成是”(becomes),等等,它们都是可以被称作动词的——源于已经发生的事物,除了具有某种意义外还指示时间。因此,基本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将来时)即“人是”和“人不是”,随后是“非人是”和“非人不是”,还有“每个人是”和“每个人不是”,“每个非人是”和“每个非人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时),同样的推论仍适用。

但当“是”作为第三种事物而另外被述说时,则对立关系被双重述说。我指的是,在“人是公正的”的句子中,无论是将其作为肯定命题中的名词还是动词,“是”都是作为第三种事物。所以正因如此,将有第四种事物,根据次序而言,其中两种与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共同存在,如缺性,另外两种则不会。但若给词语“是”增加“公正的”或“不公正的”,其否定命题也将增加,所以会产生四种命题。

柏拉图塑像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贤”。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

我们将从以下例子中理解上述所说:“人是公正的”,其否定命题是“人是不公正的”;“人不是公正的”,其否定命题是“人不是不公正的”,词语“是”和“不是”将与“公正的”和“不公正的”放在一起。因此,正如在《分析篇》中表明的那样,它们就是这样被排列的。

若给肯定命题添加一个全称意义上的名词,情况也将类似。例如,“所有人都是公正的”,其否定命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是公正的”;“所有人都是不公正的”,其否定命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是不公正的”。对于那些截然相反又能同时被证实的事物则并非如此。但有时,对那些彼此相反的事物来说,情况又如此。

但若将“非人”作为某一添加的主项的话,会产生其他两对对立命题,如“非人是公正的”和“非人不是公正的”,“非人是不公正的”和“非人不是不公正的”。然而,不可能有更多的对立关系了。但是这组命题与前面的不同,因为它用了不定名词“非人”。

在“是”不适合的句子中,如“享有健康”和“散步”,它们产生的效果与添加“是”带来的效果一样,如“所有人享有健康”和“所有人不享有健康”,“所有非人享有健康”和“所有非人不享有健康”。我们不能说“并非所有人”,否定词“非”必须和“人”一起使用。“所有”并不指示全称,但事物是从全称意义上发生的。但很明显,“人享有健康”和“人不享有健康”,“非人是健康的”和“非人不是健康的”,它们与上述命题不同,因为它们都不具有全称意义。因此,“所有”或“非人”并无指示意义,肯定命题或否定命题与一个全称意义上的名词有关。

所以,有必要增加其他同类的事物,但因为和“所有动物都是公正的”相反的否定命题是“没有动物是公正的”,很显然,它们二者不可能同时为真,也不可能适用于同一主项。但其对立命题则有可能同时为真,如“并非所有动物都是公正的”和“有些动物是公正的”。从“所有人是不公正的”可以得出“没有人是公正的”,其对立面是,从“并非所有人都是不公正的”可以得出“有些人是公正的”,因为有些人必然是公正的。

对于单称命题,若提出一个问题,否定回答是真实的,那么,某个肯定回答也一定为真。如果“苏格拉底是有智慧的吗”的否定回答“不”为真,那么,“苏格拉底不是一位智慧的人”一定为真。但在全称命题中,类似的表述则不为真,而其否定命题为真。如果“所有人都是有智慧的吗”的否定回答“不”为真,那么,“所有人都不是有智慧的人”这一说法则不为真,而“并非所有人都是有智慧的”为真。后一种命题与原命题相对立,前一种命题与原命题相反。

然而,相对立的事物,如“非人”和“不公正的”,若没有名词和动词,它们也好像一种否定命题;但它们并不是否定命题,因为否定命题必然是一方为真,另一方为假。除非增加某一事物,否则“非人”一词并不比“人”更真实或虚假。如,“所有非人是公正的”与此类命题的指示意义不同,其对立命题“并非所有非人是公正的”也与上述命题不同,但“所有非人都是不公正的”和“没有非人是公正的”意义相同。

事实上,若名词和动词换位,仍可以表达同样的意义,如“人是白的”和“白的是人”。若二者意义不同,则对于同一肯定命题会出现许多否定命题,但我们已经说明其否定命题只有一个。对于“人是白的”,其否定命题是“人不是白的”。但对于“白的是人”(除非它与“人是白的”的意义相同),其否定命题是“白的是非人”或“白的不是人”。前者是“白的不是人”的否定命题,后者是“人是白的”的否定命题(所以同一肯定命题有了两个否定命题)。因此,很明显,名词和动词换位时,其命题还是同样的肯定或否定意义。

第十一节 命题的构成及其划分

肯定和否定地用许多事物述说某一事物,或是用某一事物述说许多事物,则它既不是肯定命题也不是否定命题,除非这一事物由许多事物构成。我指的是对于某一事物,许多事物不能被赋予同一名称,一事物也不能源于许多事物。如,“人”可能是“动物”,是“两足的”,是“温和的”,则同一事物源于许多事物,但“白的”“人”和“行走”则并非一事物源于许多事物。若用许多事物肯定某一事物,则是单一的肯定命题,虽是清晰的,但不是许多肯定命题;若用单一的事物肯定这些事物(则会有单一的肯定命题),也不是许多肯定命题。因此,用辩证的疑问来探寻答案,则它或是命题,或是矛盾双方的一部分(但命题是某一矛盾的部分);对于这些事物则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即使它是真实的,也不会仅有单一的解读。这些问题我们在《论题篇》中已经说明。同时,显而易见的是,像“它是什么”这类提问并非是辩证疑问,因为源于疑问的选择应该被赋予,从而阐述矛盾关系的某一方。但询问者还需明确,人是否具有这种特性。

然而,有些事物可以被述说为复合事物,构成单一的事物可被述说,这些事物也可独自被述说,但其他事物则并非如此,其不同之处是什么?例如,可将“人”和“白的”看作同一事物,但对于“鞋匠”和“好人”则不能如此,尽管他可能是一位“好鞋匠”。因为若这二者都为真,将其结合产生的事物也必然为真,则会产生许多谬论。如,“人”和“白的”都是人的谓项,所以结合起来便是“白人”。再则,若事物“是白的”,则结合起来也“是白的”,因此,则是“一个白的白人”,甚至可以无限推论下去。此外,“一位音乐家”“白的”“行走的”,可以无限次地结合。还有,若“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和“人”,“苏格拉底”也是“苏格拉底这个人”,若他是“人”和“两足的”,他也是“两足的人”。因此,显而易见,若有人称用连词便可以很简单地表述,其结果就是他会制造出很多谬论。

下面我们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它们。对于已经被述说的事物或者即将被述说的事物,它们都是偶然被阐述的。无论是同一事物,还是其他事物,它们都不会是单一的,如,“人是白的”和“音乐家”,“白色”和“音乐”不是单一的事物,二者对于同一事物来说都具有偶然性。若称某事物是“白的音乐剧”为真,则同时“音乐剧”和“白的”是单一的事物,因为“白的”和“音乐剧”都具有偶然性,所以“白的音乐剧”将不是单一的事物。因此,某人不能被称为“好鞋匠”,但可以被称为“两足的动物”,因为他被述说时不具有偶然性。此外,若有些事物存在于其他事物中(将被增加的),则他们也不是单一的事物。因此,我们不能将“白色”(即将被述说)重复地与“人”“动物”或是(人)“两足的”组合使用,因为“动物”和“两足的”中本就有“人”。但我们可以单独声明某些单一的事物,比如“某一个人是人”或“某一个白人是白人”,不过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若有些对立关系成为某种矛盾关系的附加,则它不为真而为假,如称“一个死人是人”;但若它不是本就固有,则为真。或者,若某事物(矛盾的)是本就固有的,则它总是为假;但若不是本就固有的,则并非总是为真。如,在表述“荷马”是某物时用了“诗人”一词,那么,他“是”还是“不是”诗人呢?“是”是偶然地被用来述说荷马,因为他成为了诗人,而“不是”是因为其本身就是诗人(或本质上)。因此,任何范畴中的对立关系不是固有的;若使用了定义而非名词,且从本质上而非偶然地被述说,这一单称事物可能为真且被单独述说。但对于不存在的事物,因为是观点问题,则不能被称为是某一特定存在的事物;在观点中它存在,但它并非真的存在,而是不存在。

第十二节 模态命题

上述事物已经被说明,现在我们来考虑相关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即彼此相关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或然性和非或然性以及不可能性和必然性。关于它们的命题仍存有疑点。若它们是复合表达,则那些矛盾关系依据动词“是”和“不是”而确定(如“是人”的否定命题是“不是人”,而不是“是非人”;“是白人”的否定命题是“不是白人”,而不是“是不白的人”。若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对所有事物都为真,则“木头不是白人”为真)。在那些未增加动词“是”进行陈述的事例中,将产生同样的情况。例如,“人行走”的否定命题不是“非人行走”,而是“人不行走”,因为“人行走”和“人是行走的”没有区别。

所以,若这种情况较多,则“它可能是”的否定命题是“它可能不是”,而不是“它不可能是”。但对于同一事物而言,似乎既可能是又可能不是,因为可能被切割或可能行走的事物,也可能不被切割或可能不行走,其理由是所有可能的事物并非总是如此,其所有反对命题也属于这一事物。比如,可能行走的也可能不行走,可视的也可能不被看见。相对立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不可能因同一事物而都为真,因此,“它可能是”的否定命题不是“它可能不是”。

由此可知,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肯定或否定同一事物的同一情况,或者说,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不因附加项“是”或“不是”而产生。因此,若前一种观点不可能,则我们要选择后一种,所以“它可能是”的否定命题是“它不可能是”(而不是“它可能不是”)。

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或然是”的事物,其否定命题是“并非或然是”。其余此类命题亦是如此。例如,在“必然”和“不可能”有关的命题中,“是”和“不是”是附加项,但“白色”和“人”是主项,所以“是”和“不是”成了主项。而“可能”和“或然”是附加项,它决定了“可能”和“不可能”的真和假。对于“是”和“不是”,情况亦是如此。但“它可能不是”的否定命题不是“它不可能是”[11],而是“它并非可能不是”;“它可能是”的否定命题不是“它并非可能不是”而是“它不可能是”。

因此,“它可能是”和“它可能不是”二者是同一事物,似乎彼此相随。因为“可能是”和“可能不是”并非彼此的矛盾命题,即“它可能是”和“它可能不是”并不矛盾。但“它可能是”和“它并非可能是”不会在同一时间内关于同一事物都为真,因为它们是对立的。“它可能是”和“它并非可能不是”也不会在同一时间内关于同一事物都为真。

同样地,“它必然是”的否定命题不是“它必然不是”,而是“它并非必然是”;“它必然不是”的否定命题是“它并非必然不是”。再则,“它不可能是”的否定命题不是“它不可能不是”,而是“它并非不可能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说过,从全称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将“是”和“不是”看作主项,但对于那些产生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的事物来讲,我们必须将其与“是”和“不是”相联系。我们也应该考虑那些对立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可能”和“并非可能”,“或然”和“并非或然”,“不可能”和“并非不可能”,“必然”和“并非必然”,“真实”和“不真实”。

第十三节 模态命题的序列

正确的次序如下:“它或然是”可由“它可能是”推出,后者与前者相关;“它并非必然是”可由“它并非不可能是”推出;“它并非必然不是”可由“它可能不是”推出;“它并非不可能不是”可由“它或然不是”推出;“它必然不是”可由“它并非可能是”推出;“它不可能是”可由“它并非或然是”推出。“它必然是”可由“它并非可能不是”推出;“它不可能不是”可由“它并非或然不是”推出。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以上所说:

因此,“不可能”和“并非不可能”,可由或然性、可能性、并非或然性和并非可能性在矛盾关系上推出,反之亦然。不可能性的否定命题即“它并非不可能是”可由“它可能是”推出;但其肯定命题可由否定命题推出,即“它不可能是”由“它并非可能是”推出;因为“它不可能是”是肯定命题,而“它并非不可能是”是否定命题。

现在我们讨论必然性的问题,很显然,情况与上述不同,反对命题可由分开排列的矛盾命题推出。“它并非必然是”不是“它必然不是”的否定命题,因为二者都可能是同一事物的真命题,“必然不是”的东西“并非必然是”。但为什么与必然性有关的命题不像其他命题那样可以由类似方式推出来呢?因为当不可能性被表述为与必然性相反时,它指示同一事物。因为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肯定不是必然存在,而是必然不存在;不可能不存在的事物,则必然存在。所以,若这些事物都可以类似地从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中推出,那么必然性和并非必然性就可以用相反的方式推出来。因为如我们上述所说,必然性和不可能性相反地表述同一事物,可转换使用。

与必然性有关的矛盾命题是否不可能如此排序?“必然是”什么的事物也“可能是”什么,因为若非如此,则可由后者的否定命题——它“并非可能是”推出它“不可能是”;那么,它“不可能是”又“必然是”,便出现了谬论。但“它并非不可能是”可由“它可能是”推出,由前者又可推出“它并非必然是”;所以,便出现了必然存在的事物并非必然存在,这也是谬论。

再则,“它必然是”不能由“它可能是”推出,命题“它必然不是”也不能由其推出,因为“它可能是”指“可能是”和“可能不是”都可能发生,但若上述两个命题之一为真,则它们都不为真。因为在同一且相同的时间内,它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若它必然存在或者必然不存在,则两种可能性将不会都存在。因此,只剩下这种情况:“它并非必然是”可由“它可能是”推出,“它必然是”也可由其推出,因为它成了由“它不可能是”所推出的命题的矛盾命题。因为“它不可能是”和“它必然是”可由“它必然不是”推出,“它必然不是”的否定命题是“它并非必然不是”。因此,这些矛盾关系都可由上述模式推出,当按照这种顺序排列时,便不会产生谬论。

可能有人存有疑问,即“它可能是”是否可以由“它必然是”推出,若不能由其推出,则其矛盾命题将随之产生,即“它并非可能是”。若有人否认它不是矛盾命题,则将必然称其为“它可能不是”,但若从必然性的角度讲,则二者都为假。反之,似乎有可能的是同一事物既可以“被切割”又可以“不被切割”,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以,“必然是”的事物就会成了“或然不是”,但这种说法为假。

此外,很明显,并非所有可能“存在”或可以“行走”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它并不为真。首先,那些强有力而又没有理性的事物,有非理性的力量,如火是热的,甚至有些非理性的力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对立双方。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明,但并非所有事物都允许其反对命题的存在,甚至同一种类被述说的事物亦是如此。此外,有些“能力”在语义上是双关的,因为可能性不是简单地被表述。但有一种事物正是如此,因为它是真实存在于某种“能力”中,如,一个人可能行走,因为他当时正行走。简言之,一事物可能发生,因为它已经存在于可能发生的“能力”中。另一方面,另一事物被称作可能发生,因为它可能存在于这种“能力”中,如,他可能行走,因为一个人可以行走。这种“能力”仅存在于可变的事物中,但前者存在于不可变的事物中。从二者的角度来讲,对于并非不可能行走或是不存在的事物来说,它为真。一个正在行走且精力充沛的人,有能力去行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必然性的角度说它是可能的,但可以用另一事物来述说其必然性。

因此,由于全称命题可由特称命题推出,必然存在的事物就是可能存在的事物,但并非所有“能力”都可由必然存在的事物推出。事实上,必然性和并非必然性可能是所有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则。我们还应考虑随之发生的其他事物。因此,我们从上述说明可清楚得知:必然存在的事物存在于现实性中,所以若永恒的本性先于存在,现实性也先于可能性。有些事物作为第一实体,是无需可能性的现实性,但其他事物是具有可能性的现实之物,且其现实性先于可能性,只是从时间上后于可能性。最后,还有一些事物仅有可能性,而不可能有现实性。

第十四节 相反命题

肯定命题与否定命题相反,还是肯定命题与肯定命题相反?“每个人是公正的”与“没有人是公正的”相反吗?或者说“每个人是公正的”与“每个人是不公正的”相反吗?如,“卡里亚斯是公正的”“卡里亚斯不是公正的”和“卡里亚斯是不公正的”,它们中哪两个命题相反?

若可以口述的事物能从存在于理性中的事物被推出来,并且有关反对命题的观点与其相反(例如,“每个人是公正的”与“每个人是不公正的”相反),则可以口述的肯定命题必然存在于同样的方式中。但若有关反对命题的观点不与其相反,则肯定命题不会与否定命题相反,而之前命名的否定命题与其相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样的假观点与真观点相反,是否定命题还是相反观点的肯定命题呢?那么,按照这种方式,有关好的事物的真观点是“它是好的”,假观点是“它不是好的”,还有第三种观点,即“它是坏的”。后两种观点中哪一个与真观点相反呢?若只能选其一,哪一种是相反的?若有人认为可以以此定义相反的观点,则他是错误的。因为“好的事物是好的”和“坏的事物是坏的”,它们可能是同一的观点,无论它是多种观点还是一种观点,它都为真。对于反对命题来讲,并非源于它们是存在的互为相反的事物,而是源于它们存在的方式相反。若有观点认为“好的事物是好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好的事物不是好的”,这一事物还有其他特点,这些特点既不是本就固有,也不可以存在于好的事物中。但我们不能认同任何其他的反对命题:既不能认同那些认为非固有特点是固有的观点,也不能认同那些认为固有特点是非固有的观点。二者都是无限的,有许多观点认为非固有特点是固有的,固有特点是非固有的。有许多事物存在于假象中(我们认可的反对命题中),它们源于生成,而生成又源于对立,所以假象也源于对立。若好的事物是好的而非坏的,则其一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二是偶然的(因为“它不是坏的”对它来说属于偶然)。从必不可少的固有特点的角度来讲,认为好的事物是不好的观点为假,且认为源于偶然的事物是坏的这一观点也为假,所以与好的事物有关的否定命题,其观点比其反对命题的观点更假。这又欺骗了所有持相反观点的人,因为反对命题所属于的事物在同一事物中最具多样性。若其中之一是相反的,而与其否定命题有关的观点更加相反,则很显然,它本身就是反对命题。但认为“好的事物是坏的”,这一观点更为复杂。因为持此观点的同一个人必然假定“好的事物是不好的”。

此外,若其他事物也必然有类似情况,则我们在这一情况下所说的便是正确的。因为否定命题的对立面要么无处不在,要么不存在。但若事物没有反对命题,则真观点的对立面为假,如,有人错误地认为“那个人不是人”。若这些否定命题与其他观点相反,则与否定命题有关的观点亦是如此。

此外,认为“好的事物是好的”以及认为“不好的事物不是好的”,这两种观点相同一;认为“好的事物不是好的”以及认为“不好的事物是好的”的观点,它们也相同一。那么什么样的观点与认为“不好的事物不是好的”相反呢?肯定不是认为它是坏的观点,因为二者可能同时为真,而都为真的两个观点不能是相反的,即存在不好的事物,它是坏的,所以说“它不是好的”和“它是坏的”将同一且同时为真。认为“它不是坏的”的观点也不会与其相反,因为它们也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为真,因此,关于不好的事物,与“它不是好的”相反的观点就只剩下“它是好的”这一观点,后者是为假。同理,认为“好的事物不是好的”,与认为“好的事物是好的”,两种观点相反。

显而易见,即便是全称的肯定命题也并无区别,因为全称的否定命题将与之相反。例如,有观点假定“好的事物是好的”,若“好的”是全称的,则与认为“每个好的事物都是好的”这种观点相同,与后者相反的观点即为“没有什么好的事物是好的”。对于不好的事物,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是这样的话,口述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显然是灵魂的概念符号,与同一事物有关的全称否定命题与其全称肯定命题相反。例如,“每个好的事物都是好的”或“每个人都是好的”,否定命题与其相反,即“没有什么好的事物是好的”或“没有什么人是好的”。但“并非每个好的事物都是好的”或“并非每个人都是好的”则在矛盾上与其对立。很显然,真观点不可能与另一真观点相反,真的否定命题也不可能与另一真的否定命题相反,因为存在于对立中的命题才相反。有关同一事物的观点也可以同样证明,互为相反的命题不可能同一地且在相同的时间内存在于同一事物中。

[1]亚里士多德另著有《论灵魂》,探讨认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2]即goat-stag,由山羊(goat)和牡鹿(stag)两个词组成。

[3]即whitefield,由白色(white)和原野(field)两个词组成。

[4]即field。

[5]即white field。

[6]即pirate-boat。

[7]即Philo's,意为“费罗的”,为名词的所有格。

[8]即to Philo,意为“对费罗”。

[9]即animal,意为动物。

[10]即mice,意为老鼠。字母ce在词中无意义,仅表音。

[11]为避免混淆,关于“possible”和“impossible”的译法如下:possible to be——可能是,not possible to be——并非可能是,impossible to be——不可能是,not impossible to be——可能不是,impossible not to be——并非可能不是,possible not to be——可能不是,impossible not to be——不可能不是,not impossible not to be——并非不可能不是。

标签: #c语言姓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