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十年爆款剧变迁:从口碑倒悬到有口皆碑

光明网 655

前言:

当前你们对“时隔几年怎么算”都比较看重,兄弟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时隔几年怎么算”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隔几年怎么算””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杨慧

观点提要

近年来,爆款剧中口碑倒悬的情况逐渐减少,热度和品质成正比的现象越发普遍。仅以今年来看,最为典型的《觉醒年代》和《山海情》,引发了极其正向的持久热度和持续讨论,在评分网站上分数居高不下,更在上海电视节收获了白玉兰奖诸多奖项,多方面的嘉奖足以显示出这些佳作的众望所归。

爆款剧,是近年来对走红电视剧或网络剧的至高评价。在互联网时代,爆款剧的衡量标准并不绝对唯一,或是收视效果一骑绝尘,或是话题讨论甚嚣尘上,或是衍生作品层出不穷,或是时隔多年令人难忘。当然,还有些爆款剧中的爆款剧,则以上情况均是。

一般来说,爆款剧是一种商业上较为成功的剧集,往往能缔造超越单一剧集的某种文化现象,成为流行文化的有机组成。但曾经的爆款剧,虽然是一个商业上的褒义词,但并不一定是文化上的肯定语。爆款剧中虽然有过许多经典佳作,但也有众多叫座不叫好的代表。《武媚娘传奇》在2015年拿下年度收视冠军的同时,也被口诛笔伐对历史人物无底线的编造与构建;2013年版的《笑傲江湖》以多角虐恋收割无数眼泪和话题的同时,也被猛烈批评对原作毫无质感的改编;《宫锁心玉》《锦绣未央》……不少爆款剧高收视下的热讨论,却是批评多于赞誉声。甚至有人研究热门雷剧心理学,为什么有些剧从表演到情节甚至画面都透露着廉价和尴尬,但是观众仍然边看边骂,也边骂边看?

近年来,爆款剧中这种口碑倒悬的情况逐渐减少,热度和品质成正比的现象越发普遍。仅以今年来看,最为典型的《觉醒年代》和《山海情》,引发了极其正向的持久热度和持续讨论,在评分网站上分数居高不下,更在上海电视节收获了白玉兰奖诸多奖项,多方面的嘉奖足以显示出这些佳作的众望所归。

具体表现:

现实题材发力、古装题材转型和其他题材崛起

要厘清爆款剧的变化,必须从具体的题材类型细分入手,因为它们的发展与蜕变并不一致。

从质到量,最令人瞩目的是现实题材作品。最近十年涌现了众多现实题材爆款剧,从《回家的诱惑》《咱们结婚吧》《欢乐颂》再到《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都挺好》《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山海情》等,现实题材在近十年中有明显的落地化和精细化的趋势。

落地与精细,首先体现在寻找到主流故事和年度主题的更好讲法,现实题材的现实主义质地更强。反映扶贫工作的《山海情》和铭记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等作品都有献礼剧的属性,但都用主旋律选题讲出了高品质故事,为主旋律创作探索了新可能性。其次,落地与精细在于进一步对接更广泛的现实问题。此前的现实题材的一大重镇是家庭情感伦理,而这一部分的创作在与时俱进,如《都挺好》抛出重男轻女和赡养老人的话题、《小欢喜》探讨高考和教育折射的家庭矛盾与亲子关系,现实题材保持着与时代对话、与观众对话的接近性。再者,悬疑剧成为现实题材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制作精细化的爆款新锐,以《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为典型,创造了新的强情节、强悬念的精品类型。

其他题材则有各自的迭代变迁。古装题材爆款经历了大女主剧兴起又衰落的过程。2011年的《甄嬛传》、2013年的《陆贞传奇》、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2015年的《芈月传》《花千骨》、2016年的《女医明妃传》《锦绣未央》、2017年的《楚乔传》……古装“大女主”剧可以列出一个不短的名单,但这一类型的走红越来越难,如今年播出的“大女主”剧《上阳赋》,哪怕有重量演员主演,也都铩羽而归,显示出“玛丽苏”式大女主剧的叙事和人设新鲜期已过,反而由于脱离实际丧失了观众缘。而一定程度摆脱了旧有套路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延禧攻略》等各自另辟蹊径,算是为大女主古装题材爆款剧推陈出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作品代表的仙侠类型也在求新求变,虐恋和甜宠轮流成为仙侠类型爆款剧的宠儿。而男主剧在沉寂多年后逐渐寻觅到合适路径,《庆余年》等作品成为了新型爆款。总体而论,古装题材剧集曾经是剧本、表演、特效、服化道的事故高发地,但现在却需要较高质量带有新意地讲好一个合格故事,方有突出重围的可能。

而爆款剧中,还有以小博大的现象,即其剧集播出聚焦于分众领域,但也可能实现出圈引爆。《陈情令》《山河令》等作品,虽看似古装题材,但核心是窄众领域的亚文化主题,这些作品在观看上很难成为全民性的作品,但是其巨大的用户粘性和参与热度,使这些作品的人均传播力度、人均消费强度都出奇地高,也同样成为了红极一时甚至极具造星能力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越来越多爆款剧走红程度与质量水平成正比,但并不能说,所有的爆款剧都不再口碑倒悬。一方面,在相对市场稀缺的题材中,仍然存在着由于供不应求而观众把质量一般的剧集推向舆论热点,比如一些亚文化题材。另一方面,虎头蛇尾的情况也存在于不少爆款剧中,导致也有不少剧集口碑并不恒定,高开低走。

主要原因:

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进步与变化

爆款剧逐渐改变口碑倒悬的局面,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从生产端而言,连续剧的创作,受到了三重动力的影响。

首先,政策导向令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创作重心和创作规范进一步确立。爆款剧中现实题材剧集所占比重逐年攀升,与主管部门对其的鼓励与引导有关。而重大主题影视剧的献礼功能进一步凸显,也促使主旋律剧寻求更好的蜕变与进化。而对网络剧、古装剧等的限制和规范,也催生了对应领域经过调整变化的热门剧集的出现。

其次,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令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平均上扬,还有不少作品出现了精耕细作的艺术化追求。如《沉默的真相》作为悬疑网络剧,在表演、布景、摄影等方面显示出了精益求精的工业化水平;《觉醒年代》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体现出了极具文学性的镜头语言和情节表演。这些作品不仅塑造了鲜活的人物、讲好了酣畅的故事,还尊重电视剧和网络剧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创作形式,去寻求艺术质感上的进步和突破。而对应的,一些剧集的衰落也是因为其工业成熟度不足,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第三,互联网力量的加入构成了新的创新和变革动力。一方面,互联网资本、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文化从各个维度给剧集提供了新的生态,而剧集口碑很大程度即是网络口碑,网络剧和电视剧都需要以网络为出发点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导致剧集的竞争更加激烈。互联网用户面对着更多元视频内容的选择,比如国外的长视频和国内的短视频,剧集发展也跟更广泛的竞争刺激不无关系。

从接收端来说,观众也有所变化。首先是由于大众对休闲时间的安排选择越来越多,也就对剧集的耐性越来越差,对剧集质量要求出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市场供给已经非常丰富的剧集类型上,比如都市情感、古装历史、谍战年代等,观众的观看经验较为充分,作品质量直接关系着观众评价。而在一些市场供给相对供不应求的新题材或者小众题材,观众则显示出了相对的宽容。

另一方面是观众构成比重的变化,年轻观众在整体观众中扮演越发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随着电视剧与网络剧的发展,国剧成为了年轻人对我国文化产品消费的一个重要类别。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成为了剧集口碑的诞生土壤,而互联网是一个年轻观众参与最为积极的平台。年轻人的喜好和选择极大影响了近年来剧集的要素配置和创作倾向,也因此,这些相对迎合年轻观众的作品也自然容易获得更好的口碑。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口碑和年轻观众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更能够牵动年轻人的传播热情和审美趣味的作品,在同等情况下会更容易收获好评引发热度,而目标观众定位更年长的作品的舆论传播相对受限,则是讨论爆款剧及其口碑需要注意的观众偏差。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来源: 文汇报

标签: #时隔几年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