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Python | 可散列对象

VT聊球 164

前言:

目前同学们对“c语言的散列表”大体比较着重,我们都需要知道一些“c语言的散列表”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散列表””的相关文章,希望你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前言

是否想过,为什么Python中的字典对象会那么快,而且可靠?先说答案,就是因为它依赖于一个重要的算法:散列表(hash table,也有译为“哈希表”)。

理解散列表,有助于深入理解Python中字典的运行原理,这对理解Python编程语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字典在Python中几乎随处可见。

对于这个问题,计划用两篇文章解释。这里先介绍Python语言中的可散列对象。

散列函数

在介绍散列表以及它在Python中的实现之前,先简要说明散列函数及其工作原理。

散列函数是一种可以将任何长度的数据映射到固定长度的值的函数,这个映射过程称为散列(hash)。

散列函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计算速度快:计算一条数据的散列值,必须要快。确定性:相同的字符串的散列值总相同。散列值长度固定:无论输入的是1个字节、10个字节还是1万个字节,生成的散列值始终是固定的预定长度。不可逆性:散列函数是一个“单向函数”,将字符串输入到散列函数,得到了散列值,但是不能反过来,不能从散列值得到原来的字符串。由于这个特性,它可以用于加密。

常用的散列函数有:MD5, SHA-1, SHA-2, NTLM.

能够找到一些网站,能够自动生成字符串的散列值,如下图所示,是使用提供的功能得到的。

散列的应用

散列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散列表只是其一,其他方面诸如加密、安全等。

比如用散列函数生成文件的摘要(digest),并应用于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

再比如存储用户密码,这是散列的另一种常见应用。如果你在某个网站注册了用户,但是忘记密码了,在登录页面中常常会有“找回密码”或者“重置密码”的链接。如果点击“找回密码”,网站真的向你提供的邮箱中发送了你的密码,说明这个网站在存储密码的时候,根本没有加密,极有可能是“明码”保存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网站的用户个人数据出问题——时长会暴出网站的用户数据出问题的新闻——密码就赫然呈现在世人面前了。负责任的网站,都会用散列函数,将用户的密码加密,用户只能“重置密码”,而不能“找回”。所以,通常是给你预留的邮箱中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

Python的内置散列函数

Python的内置函数hash()是一个散列函数,它能够返回输入对象的十进制整数形式的散列值。

以数字为例,例如:

>>> hash(1)1>>> hash(10)10>>> hash(10.0)10>>> hash(3.1415926)326490306866391043

返回值即为输入数字的散列值。

特别注意,Python的hash()函数返回的是整数对象,这些对象在标准的64位Python 3解释器中始终以24个字节表示。

如上述代码,默认情况下,整数的散列值是其本身。请注意,hash(10)和hash(10.0)的结果一样。显然,10和10.0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一个是整数,另外一个是浮点数),而它们的散列值相同。反过来,根据相同的散列值,无法唯一判定输入对象是哪一个。这就是可以用散列加密的原因。

看一下hash()的文档——看文档,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和习惯 。

hash(obj, /)    Return the hash value for the given object.    Two objects that compare equal must also have the same hash value, but the  reverse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从文档中可知,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它们的散列值必须相等,或者说,如果两个对象已经通过==返回了True,就说明它们的散列值相等。反之,如果两个对象的散列值相等,这两个对象不一定相等,例如:

>>> hash(-1)-2>>> hash(-2)-2>>> -1 == -2False

这更进一步说明,散列函数是“单向函数”。像上述示例这样,-1和-2的散列值相同,称为散列碰撞(collision),即两个对象的散列值产生了冲突。

以上示例中,都是以数字作为hash()的参数,如果改用字符串,返回的也是整数形式的散列值。

>>> hash("helloPython")-8625257969505844567

但是,如果你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重复上面的操作,注意字符串别输入错了,所得到的结果应该跟我这里演示的结果不同——前面参数为数字时,一定相同。

这是因为,自从Python3.3之后,对于字符串和字节对象,在进行散列处理之前,先增加了一个随机值,形象地说就是“加了一小撮盐”。“加盐”之后的字符串就变成了随机值。如果想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更改PYTHONHASHSEED的值,将它设置为大于零的整数。

可散列类型

在Python内置的对象类型中,并非都是可散列的,只有那些不可变对象,比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元组等,才是可散列的。

如果要将hash()用于不可散列的对象,结果会出现TypeError异常,例如:

>>> hash(["R","e","a","l","P","y","t","h","o","n"])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然而,自定义的对象,默认是可散列的,并且默认情况下,是以对象的id值作为hash()的参数。这就意味着,用同一个类,创建了两个不同的实例对象,它们会有不同的散列值,例如:

>>> class Laoqi:...     pass...>>> x = Laoqi()>>> y = Laoqi()>>> hash(x)8777241446265>>> hash(y)8777241446967>>> hash(id(x)/16)==hash(x)  # 说明x的散列值是依据其id值得到的True>>> hash(id(y)/16)==hash(y)True

如果你所见,用同一个类创建了两个实例对象,它们的散列值不同,当然,如果执行x==y,返回的是False。

>>> x == yFalse

这符合Python的习惯,毕竟x和y是两个实例,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给类提供不同的参数,只不过这里演示得太简单了。

如果,由于某种需要,必须让两个实例具有相同的散列值,怎么办?可以在类里面重写__hash__()方法。

>>> class Laoqi:...     def __hash__(self):...         return 728...>>> a = Laoqi()>>> b = Laoqi()>>> a == bFalse>>> hash(a)728>>> hash(b)728

这个示例进一步展示了前面提到的一种现象:散列值相同的对象不相等。并且,还说明,hash()函数其实是调用了对象中的__hash__()方法。如果检查一下,Python的内置对象类型中都有这个特殊方法。

>>> '__hash__' in dir(int)True>>> '__hash__' in dir(list)True>>> '__hash__' in dir(dict)True>>> '__hash__' in dir(str)True......

前面提到,Python中的对象分为可散列和不可散列两种类型,而这里检测之后,所有内置对象类型都具有__hash__方法,是不是意味着都能用于hash()函数呢?前面说过可变对象是不可散列类型。这又怎么理解?做如下操作:

>>> print(list.__hash__)None>>> print(str.__hash__)<slot wrapper '__hash__' of 'str' objects>

以列表(可变对象,不可散列)和字符串(不可变对象,可散列)为例,发现它们的__hash__返回值不同,列表返回的是None,而字符串返回的是一个对象。这就给我们启发了。如果这样定义:

>>> class Laoqi:...     __hash__ = None...>>> c = Laoqi()>>> hash(c)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aoqi'

现在用所定义的类Laoqi创建了一个实例c,它就变成了不可散列的对象。综上可知,对象是否可散列,主要看它的__hash__是什么,如果是None,则不可散列。

标签: #c语言的散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