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厕所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来人不蹲就站”,下联一出众人喝彩

刀白眉 26849

前言:

今天兄弟们对“对联的广告宣传语有哪些呢”可能比较注意,咱们都想要了解一些“对联的广告宣传语有哪些呢”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对联的广告宣传语有哪些呢””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中华文化有许多种的体现形式:有以物品为载体的文物,包括字画,雕刻,陶瓷等。这些都是见证历史文化发展最直接的证据。

而以文字为载体的,有诗词、歌赋,传记、史书等不同的形式。以文字为载体的形式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叫做对联。

对联也经常与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结合起来,成为人们欣赏品评的对象。

诗词的篇幅长过对联,但对联中所体现的功力不比诗词要大,相比之下,还更考验做对联之人凝练语言的能力,以及在词性上对仗的安排。

因此,对联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化语言艺术之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关于对联的故事。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

历史上最早关于对联的文献及记载,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统治者孟昶,在桃木板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新年纳余庆”,下联为“佳节号长春”。

这副对联是在如今的成都地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的,也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副春联。

对联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兼容了诗词曲的特点,初步具备了诗词具有的律诗句式、仿词曲句式的形式。

但对联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做到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还需要做到言简意赅,严格的对仗工整。

古人在立春之时,会在家门口贴上一副“春贴”,用以寄托百姓们对于来年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后来慢慢地形成了“春联”,变成了中华儿女都熟记于心的传统与习俗。

对联可以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比如在古代,刚刚建好的建筑的大门之外,可以配一副符合气势的对联,到现在,甚至有的商品广告的宣传语都能够以对联的形式出现。

因此对联这种文化的体现方式,可以出现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也算刚好与傅小松先生给对联概括的特性之中的包容性与实用性不谋而合了。

明末清初的小说戏曲作家李渔,还特地依照自己创作的经验,写出了一部叫做《笠翁对韵》的作品,作为作对联时候需要对仗工整的教学与示范。

有关对联的故事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依然保持着清闲乐观的心态。一天他与自己的至交好友佛印大师一同在长江上泛舟之时,苏轼笑着指向岸边,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

旁观人都不理解,佛印却懂了,他也顺手将蒲扇丢进了水中,扇子上还有着苏轼的题诗。随后佛印与苏轼,二人相视一笑。

原来,二人看似毫不相关的行为构成了一副哑联:上联是狗啃和尚骨(河上骨),而佛印行为对出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东坡尸)。

清代有名的文学家纪晓岚,也有过对联的相关趣事。

有一次,纪晓岚参加友人的宴会时,好友假装为难地对他说:有一个上联,在旅游途中无人敢对下联。纪晓岚对让友人念出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过后,丝毫不慌,举起手对着友人摇了摇,友人不解。

纪晓岚解释到,这叫做“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友人听过后,这才明白,也不由得敬佩纪晓岚,并称赞他为“北国孤才”。

不仅如此,清末还有一位读书人,写了一副长达1600字的对联,这是纵观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目光转移到九一八事变后,有文人为英勇牺牲的战士写了一副简短的挽联。上联是一个死,而下联出乎人们的意料,是一个上下颠倒的“生”。

与当时的背景结合来看,这幅对联的背后是对勇士“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意志的赞颂,更是对时代背后,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屹立不屈精神的高度概括。

“厕所”与“对联”的缘分

自古以来,众人对于厕所都是一种“鞠躬如也,掩鼻过之”的状态。若非必要是没有人愿意提起象征着污浊的厕所的。

但欧阳修与众人不同,他曾大方地承认,他写文章的灵感大多数都是从马上,枕上和厕上得来的,人们不得不感叹欧阳修在面对大俗大雅之时的巧妙态度,从而忍不住会心一笑。

有一副在厕所门口的对联,有趣程度令人喷饭:“在坑满坑,在谷满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上联描述的,正是汉字的使用状态,而下联写的是汉字不会在半夜关门。而有人路过也并不会进入其中,捡东西可以说是十分有趣了。

相信大家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里面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实际上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据说就连这位大才子都为厕所写过对联。

唐伯虎后半生都过得穷困潦倒,在官场上也失去了原本占据着的一席之地。但幸运的是他还有满腹的诗书文采,因此还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来赚钱,勉强维持生计。

这时刚好县官出钱盖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厕所,为了让这间厕所声名鹊起,县官又拿出很多的银子来招贤纳士,重金求能人为厕所写对联。

求财的唐伯虎得知了这个消息,也顾不得是给厕所这样的污浊之地写对联,就前去报了名。

后来写出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且看客官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而下联是:“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副对联之中融进了两首家喻户晓的诗词,让大家都能理解接受。也让这间厕所充满了文化的气息,顿时变得高雅了起来。

明朝距离我们已经有些时候了,其实在现代也有过关于给厕所写对联的趣事。

在现代,同样是县城里的领导,为了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建了一个文明公厕。为了举办一场有格调的剪彩仪式,县领导专门派了秘书去找文化人,想为新建的公厕门口加一副对子。

秘书找到了当时以文化著名的校长,郑明之,请他为公厕写副对联。郑校长提起笔来略作思索,写下了“来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这样经典的一副对联来。

它对联的经典之处在于通俗易懂,上下联是字字真理,但又没有提到厕所,这样的构思也是十分奇妙了。县长得了这副对联,也忍不住称赞叫好。

不管这些故事是为了有趣而杜撰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闻异事,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才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丰满。

对联中的种种规则,就如同排兵布阵一般,神奇又充满诸多变化。这其中的奥妙也许只有对作对联心怀热爱的人来说,才能有所体会。

现在有些网络技术人员通过编程实现了“对联智能化”:可以通过输入主题、字数、类型来得到一副符合要求的对联。

但是在细细品味之下,机器生成的对联多少还是有些生硬,比不上能够灵活使用字句的文学名家做出的对联见功底。

因此不管网络技术如何发展,我们依然要坚持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

不仅要传承形式,更要在传承中注重发展,不能让文化的精髓和亮点在岁月的发展中流逝!

标签: #对联的广告宣传语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