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系统架构设计师笔记第16期:数据库基本概念

程序员茶馆 173

前言:

今天姐妹们对“oracle数据库功能介绍”大概比较关心,姐妹们都想要分析一些“oracle数据库功能介绍”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关于“oracle数据库功能介绍””的相关资讯,希望姐妹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演变。

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是主流的数据库模型。层次数据库使用树状结构组织数据,而网状数据库使用复杂的网络结构。这些数据库模型适用于特定的数据组织和查询需求,但缺乏灵活性和易用性。

关系数据库: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出现引领了数据库技术的革命。关系数据库使用表、行和列的结构,以及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作为查询和操作数据的语言。关系数据库模型简化了数据的组织和查询,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业界主流。

对象数据库: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对象数据库技术兴起。对象数据库扩展了关系数据库模型,允许直接存储和操作复杂的对象和数据结构。对象数据库更适合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和复杂数据模型,但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它没有取代关系数据库成为主流。

NoSQL数据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增加,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在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崛起。NoSQL数据库主要关注高性能、可伸缩性和灵活性,放宽了对数据结构的约束。NoSQL数据库包括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式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等多种类型。

新SQL数据库:新SQL数据库是对传统关系数据库的改进和扩展,旨在提供与NoSQL数据库相似的性能和可伸缩性,同时保持关系数据库的事务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新SQL数据库通过优化存储引擎、分布式架构和并行处理等技术,尝试在关系数据库领域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分布式数据库:随着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的兴起,分布式数据库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以实现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容错性。它使用分布式事务、一致性协议和数据复制等技术来管理分布式数据。

云数据库: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数据库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库部署模式。云数据库提供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库服务,用户可以按需获取和使用数据库资源,而无需关注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云数据库还提供高可用性、弹性扩展和数据安全等特性。

除了上述技术发展,数据库技术还涉及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实时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集成和应用。数据库技术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持续推动着数据驱动的创新和业务发展。

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系统。以下是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实体或概念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软件,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组功能和工具,使用户能够创建、访问、更新和管理数据库。表(Table):表是数据库中的基本组织单位,用于存储相关数据。表由行和列组成,行表示记录或数据的实例,列表示数据的属性或字段。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单个数据元素,代表数据的一个特定属性。每个字段具有名称和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记录(Record):记录是表中的一行,表示一个完整的数据实例。它由一组字段值组成,每个字段值对应于记录在该字段中的数据。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表中唯一标识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它用于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标识性,并在表中建立记录之间的关联。外键(Foreign Key):外键是一个字段或字段组合,它与另一个表的主键形成关联。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和引用,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索引(Index):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性能。它存储了表中特定列的值和对应的行位置,以加快数据的查找和访问。查询(Query):查询是使用特定语言(如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编写的指令,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和操作数据。查询可用于搜索、过滤、排序和组合数据。视图(View):视图是基于一个或多个表的查询结果,以虚拟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视图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并提供对特定数据的逻辑访问。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为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操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涉及更多的概念和技术,如范式化、事务处理、并发控制等,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结构、数据关系和数据操作的概念工具。它定义了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组织方式,以及对数据的操作和访问方式。以下是常见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层次模型是早期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树状结构组织数据。数据通过父子关系连接,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层次模型适用于表示具有明确父子关系的数据,如组织结构、文件系统等。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网状模型也是早期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复杂的网络结构组织数据。数据通过节点和边连接,形成复杂的图形结构。在网状模型中,一个节点可以与多个其他节点连接,而不限于父子关系。网状模型适用于表示具有复杂连接关系的数据,如网络拓扑、部件关系等。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关系模型是当前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表、行和列的结构组织数据。数据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每个关系由多个属性(列)组成,每个关系的实例(行)表示一个数据记录。关系模型使用关系代数和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关系模型提供了灵活性、简洁性和标准化的数据表示方式,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应用和数据库系统。对象模型(Object Model):对象模型扩展了关系模型,允许直接存储和操作复杂的对象和数据结构。对象模型将数据封装为对象,每个对象包含数据属性和相关的操作方法。对象模型适用于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和复杂数据结构的存储和查询。文档模型(Document Model):文档模型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模型,用于存储和操作半结构化的文档数据。文档模型将数据组织为类似于JSON或XML的文档格式,可以灵活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文档模型适用于Web应用、内容管理系统等场景。图模型(Graph Model):图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示和处理图形数据的数据模型。图模型使用节点和边来描述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图模型适用于网络分析、社交网络、推荐系统等场景。

这些数据模型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需求。根据具体的应用和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组功能和工具,使用户能够创建、访问、更新和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DDL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和模式。它包括创建表、定义字段、设置约束、建立索引等操作。DDL语句用于创建和修改数据库对象的元数据,如表、视图、索引等。数据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DML用于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常用的DML语言是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它提供了丰富的语法和操作符,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和查询。数据查询语言(Data Query Language,DQL):DQL是DML的一个子集,专门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它允许用户通过SQL语句来检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排序、过滤和聚合等操作。数据完整性和约束:DBMS支持在数据库中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例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外键约束等用于限制数据的规则和关系。事务管理:DBMS支持事务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事务是一组操作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DBMS提供了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来保证事务的正确执行。数据库安全和权限管理:DBMS提供用户和角色管理功能,用于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它允许管理员分配不同级别的权限给用户,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数据库备份和恢复:DBMS支持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故障。它提供了备份和还原数据库的工具和方法,用于保护数据并进行灾难恢复。性能优化和查询优化:DBMS提供了性能优化和查询优化的功能,以提高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效率。它可以通过索引、查询计划优化、缓存管理等技术来加快查询速度和提高系统性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Oracle Databas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MongoDB等,每个DBMS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数据库三级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外模式(External Schema)、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和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被称为三级抽象。它们表示了数据库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视图和描述。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外模式是用户对数据库的可见部分,它描述了用户的视图和对数据的访问方式。每个外模式定义了用户所需的数据子集和相关的操作,以满足特定用户或应用程序的需求。外模式允许用户独立地定义和操作数据,而不需要了解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其他用户的视图。通过外模式,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数据展现和操作方式,提供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数据访问。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和整体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关系和约束,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和用户需求。概念模式提供了一个中间层,将外模式和内模式连接起来。它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包括实体、关系、属性、关系约束等。概念模式使得不同用户可以共享同一数据结构和一致的数据定义,提供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独立性。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和底层实现方式的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索引结构、数据存储格式等底层细节。内模式通常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紧密关联的,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层面上的物理表示。内模式隐藏了底层细节,为上层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接口,使得外模式和概念模式可以独立于物理实现进行操作和查询。

三级模式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数据的独立性和模块化。外模式使得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访问数据库,而不受其他用户和应用程序的影响;概念模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和一致的数据定义,使得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外模式之间共享和交互;内模式隐藏了底层实现细节,提供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使得数据库的物理实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三级模式的划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可扩展和可维护。不同层次的模式之间存在映射和转换关系,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在底层实现上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

标签: #oracle数据库功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