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一文汇总:肝病的实验室常见检测指标丨临床必备

医脉通肝脏科 663

前言:

而今大家对“临床试验pa是做什么的”大致比较关切,姐妹们都需要学习一些“临床试验pa是做什么的”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临床试验pa是做什么的””的相关资讯,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具有物质代谢、生物转化、分泌与排泄、合成凝血因子等重要功能。三大营养物质均在肝脏内代谢,肝脏也是多种维生素储存和代谢的场所,参与激素灭活,胆红素及胆汁酸代谢。本篇对肝脏代谢功能、酶学、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常见检测指标进行了汇总,供大家参考。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蛋白质代谢

除γ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外,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脏合成。当肝脏广泛受损时,这些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1. STP、 ALB、GLB: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TP)和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因此,两者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强,且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17-23天),因此肝脏损伤需达一定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才会有变化,因此血清白蛋白不是反映急性肝病的良好指标。

球蛋白(GLB)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部分由肝脏合成,实验室检查中GLB=STP-ALB,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黏度密切相关。血清蛋白质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见表1。

表1 血清蛋白质指标的临床意义

2. PA:血清前白蛋白(PA)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约2d),因此PA降低比白蛋白更早反映肝细胞损害,前白蛋白能够作为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疗效观察的实验室敏感指标,但易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影响。

3. ChE:胆碱酯酶(ChE)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反映肝实质合成蛋白的能力。慢性肝炎时该指标如持续降低预示疾病预后不良。ChE比白蛋白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变化,随着病情好转ChE数值迅速上升。但在营养不良、感染、贫血性疾病、有机磷中毒时ChE数值也会下降,应判别。

4. 血氨:肝脏组织严重破坏,血氨升高进入脑组织导致细胞变性、肿胀及退行性变;血氨还可致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调,从而导致神经认知功能等障碍。血氨升高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但血氨正常的患者亦不能排除肝性脑病。

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采血后较长时间才检测,高温下运送血液标本,均可能引起血氨假性升高。因此,应在室温下采静脉血后立即低温送检,30min内完成测定,或离心后4℃冷藏,2h内完成检测。

脂质代谢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中心,是各种脂类物质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场所。虽然未将血脂检测异常作为肝脏疾病诊断指标,但是肝脏疾病与脂代谢密切相关,如脂肪肝。

1. CHOL: 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均能合成胆固醇,但是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肝脏受损严重时,血中总胆固醇(CHOL)降低;胆道梗阻时,胆汁反流,导致血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2. TG:肝脏合成但不贮存甘油三酯(TG),TG需要与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组装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入血转运至肝外组织。营养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缺乏、蛋白质缺乏等,肝细胞合成VLDL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聚积,发生脂肪肝。

3. LP-X:阻塞性脂蛋白X(LP-X)是胆汁淤积时出现在血液中异常的脂蛋白,正常血清检查结果为阴性。胆道梗阻时,血中LP-X升高,是胆汁淤积敏感而特异的指标,此外其含量与胆汁淤积程度相关。

胆红素代谢

1. TBIL 、DBIL、IBIL: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源于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衍化生成。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摄取、转化、排泄作用。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为直接(结合)胆红素(DBIL),未经肝脏葡萄糖醛酸化的为间接(非结合)胆红素(IBIL),二者之和为总胆红素(TBIL)。胆红素代谢在体内过程见图1。临床上常用胆红素水平判断黄疸类型,见表2。

图1 胆红素代谢过程

表2 根据胆红素水平判断黄疸类型

2. 尿胆红素:DBIL为水溶性可透过肾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现,IBIL不能在尿中出现。正常人尿胆红素试验阴性,若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协助胆红素判断黄疸类型。注意碱中毒对试验阳性的影响。

3. 尿胆原: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仅有少量尿胆原入血经肾脏排出。尿胆原增加需考虑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等。注意进食及尿液酸碱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胆汁酸代谢

TBA:当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分泌、转运功能受损及发生其他可引起胆汁酸代谢改变的疾病时,血中胆汁酸浓度会明显升高,并且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

如,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急剧升高,且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TBA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如果餐后血清TBA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此外,血清TBA检测也是检测慢性肝炎肝损伤、胆汁淤积,早期诊断肝硬化、中毒性肝病的一个敏感指标。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1. ALT、AST: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其次在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ALT半衰期47h,AST半衰期17h,ALT灵敏度较AST高。血清ALT、AST升高,见于以上组织受损。但是,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临床上用AST/ALT比值判定病程、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如比值增加(正常值1.15),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大多数慢性肝损伤(>6个月)患者AST/ALT≤1.15,肝硬化、肝癌时比值增加,且与纤维化程度相关。但慢性酒精性肝炎除外,若有饮酒史,血清AST/ALT>2,则考虑诊断为酒精性肝炎。

2. ALP:血清中的大部分碱性磷酸酶(ALP)来自肝脏和骨骼。ALP增高生理情况见于骨生长、妊娠、成长、成熟和脂肪餐后分泌等。病理情况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性疾病、骨骼疾病如成骨细胞瘤、骨折愈合等,营养不良、胃十二指肠损伤等。总 ALP水平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特异度较差,需要对ALP进行通过酶分型测定,或结合其他肝功能标记物进行分析。

3. GGT:血清中大部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4. LDH:乳酸脱氢酶(LDH)的临床检测意义在于同工酶,肺含LDH3较多,心肌损伤LDH1、LDH2升高;肝脏实质性损伤LDH5升高,LDH5>LDH4,胆管梗阻未累及肝细胞时LDH5<LDH4。且肿瘤生长速度与LDH增高程度有一定关系。

凝血功能检查

1. 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IV为Ca+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大部分凝血因子、凝血抑制因子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II、VII、IX、X)半衰期短(如VII半衰期1.5-6h),肝功能受损早期,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显著降低,因此凝血因子比白蛋白更早反映肝细胞损害。但注意凝血因子VII与纤维蛋白原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与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2. PT:凝血酶原时间(PT)反应凝血因子II、V、VII、X含量,灵敏度差,但能判断肝病预后。PT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如果血清总胆红素>257umol/L,PT延长4s以上,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应警惕肝衰竭的发生。若PT延长在20s以上,预示病人具有死亡的高度风险。慢性肝炎患者PT一般正常,PT延长提示肝硬化失代偿可能。

3. APTT: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IX、X、XI、XII合成减少,致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又为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

此外,肝病患者可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酒精和肝炎病毒可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生成;DIC时血小板消耗增加。

胆汁淤积患者,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相关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可引起凝血障碍。

摄取与排泄检测

1. 靛青绿滞留率试验(ICGR):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数量减少、胆道梗阻,ICG清除率K值降低。血中ICG滞留率R升高。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对肝脏手术切除方案有指导意义。

2. 利多卡因代谢试验:利多卡因经肝脏代谢成单乙基甘氨酰二苯MEGX,测定MEGX浓度反映肝贮备功能,并可预测肝移植后移植肝存活状况。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MAO、PH、PⅢP、CⅣ:单胺氧化酶MAO可加速胶原纤维交联,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酶,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为前胶原受肽酶分割产物,常用MAO、PH、PⅢP活性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此外Ⅳ型胶原(CⅣ)为基膜降解形成,可作为反映胶原降解指标,可用肝硬化早期诊断,还可预测干扰素、抗病型肝炎病毒抗体疗效,如认为血清CⅣ>250ug/ml,干扰素治疗无效。

肝脏肿瘤指标检查

1. AFP:甲胎蛋白(AFP)目前最常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正常人血清AFP<25ng/ml,一般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阈值定为300ng/ml。肝癌经手术彻底切除或有效化疗后,血清AFP可在1-2个月内迅速降至正常。若出现AFP复升,多提示肝癌复发。

2. AFU:α-L-岩藻糖苷酶(AFU)对肝癌诊断阳性率在80%,特异性在70%,有学者认为AFU可作为HCC切除前评估预后的指标,并且在早期肝癌病例中AFU血清浓度值与肿瘤大小相关。

3. GT:研究证实γ-谷氨酰转移酶(GT)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尤其对小肝癌或AFP表达阴性的患者有明确的鉴别诊断意义。

此外,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3GPC3)、血清蛋白凝血酶原(DCP)均为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进行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6):999-1014.

[3]Yang Z, Ye P, Xu Q, et al. Elevation of serum GGT and LDH levels, together with higher BCLC staging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verall survival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Discovery Medicine, 2015, 19(107):409.

[4]WangK,GuoW,etal. Alpha-1-fucosidase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llowing hepatectomy: a large-scale, long-term study.[J]Br Cancer. 2014,110(7):1811-1819.

[5] Zhou L, Liu J, Luo F. Serum tumor 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8):1175-1181.

[6]张国华. 胆汁酸的代谢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C].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323-337.

标签: #临床试验pa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