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姐妹们对“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可能比较关注,姐妹们都需要剖析一些“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的相关知识,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文/怀左同学
关于读书,有一个问题我听过无数次,也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书读了会忘,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我用曾经见过的一段比较不错的话先回答一下:“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过的书,其实并没有忘却,而是成为了我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
曾经我也觉得书读了会忘,即使读再多,花再多时间,真正和生活结合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少效用。我体验过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在本科和硕士期间都学的文学。在学校课不多时我就读书,断断续续读了很多,但是真正到自己刚工作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所以我怀疑过,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逐渐看到了一点点不同。随着这些年新媒体的兴起,我开始在网上写东西,真正沉下心来创作时,很多以前沉淀的想法和故事,自然而然就流淌出来了。同时随着我阅历的提升,一些好书中的思维模型和指导方法,也慢慢融合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指导我更好地面对生活,经营生活。
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比单纯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维;比信息更重要的,是使用信息的方式。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书看成是建筑材料,材料再多,扔在那里也是没用的。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是我们需要通过组合、搭配等方式正确地使用材料,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读书其实也是一样的,开卷有益,为什么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一直在读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运用知识的方法和组合知识的方法。
接下来我来聊一聊如何读书,以及如何将读书的意义发挥到更大这样两个问题。以前回答时,我会提到自己具体的读书方法,再说说做笔记的形式,但后来我发现单讲方法是不够的,所以今天我想用四个问题,系统梳理一下读书这个事情。
问题一:(目标优先)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你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开卷有益,这个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为什么很多人还会问“读书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样的问题呢?
一般这样问的人,他肯定有过读书的经历,但最开始读书时大多是听别人说读书挺好,读书可以让人优秀,让人变富,让人升职加薪等等。所以他热血上涌,拿起自己手边的几本书就开始看,看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想象当中的境况也并没有实现,所以才开始怀疑。
这里面有最现实的考量,同时也有对于时间的计算——“我花了时间去阅读,为什么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呢?”看起来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甚至带着经济学的思考,但也可以反问一个问题:“难道你上学时,也是花了几天上完幼儿园,就出去工作了吗?”
我先说两个点:
1、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去磨练,去融合。只有拥有长期视角和持续行动力的人,才能从这样的事情中看到回报。因为回报是自然而然的,同时很多是隐性的。2、盲目的开始,得到了往往是草草结束。如果你最开始不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别人一说读书不错你就去了,很多时候只能跟着别人走而不明白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结果也很明显,你不是别人,做不了多久,你就做不下去了。
所以明确目的非常重要,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只有先弄清楚我们做事的目的,我们才会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物质,才能知道要重点读什么、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最后也才能让我们的读书变得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工作清闲,下班后想读点书打发时间放松一下,那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轻松娱乐;
如果说你最近刚从员工变成了主管,感觉自己管理能力和经验不够,想通过读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书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那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专项能力;
如果你在学写作,感觉自己没什么知识存量,可以写的话题又不多,老师说要读写结合所以你来读书,那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书来启发灵感,搜索素材;
如果你感觉自己视野狭窄,想通过不同领域的书来打开视野,那你买了一堆文学、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是想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自己多元思维的能力……
所以当你明确了自己读书的目的后,你就会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性。即使就是闲着无聊,只为打发时间,当你清晰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也就不会一会看到别人写作赚钱了,自己就焦虑;一会看到别人成为经理了,自己又说读了好几天怎么自己的职位就是不动。因为你最开始的目的就是单纯为了消遣,有什么样的目的,就会有相应什么样的行动。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讲课时用到的一张图,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消遣,那这张图对你来讲就没有意义,你只需要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没事读一读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主动学习,希望更好吸收书中内容,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或者学习的话,那么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你就可以参考着来用。
也就是说,读书的目的不同,相应的读书方式和期望结果也就不同,同时我们在读书时所采用的方式和对目标的预期也就会更明确。
这里我再讲两个点:
1、明确度。从明确度来看,目标可以是不明确的,例如“我闲着没事,读读书打发打发时间”,同时目标也可以是明确的,如“我想做一套高质量的写作课程,所以我想在一个月内将市面上最好的写作书都浏览一遍。”很明显,目标越明确,我们越有动力,读书的效率一般也就越高。2、难度。从难度上来讲,可以是一边玩手机一边读书,一个小时拖拖拉拉读了几页,也可以是难度较高,读完一本书做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再写一篇感悟文章。当然,不是目标越难越好,目标的难度要结合读书人的实际情况,适中并稍微有点挑战是最好的。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读书目的和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后,接着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第二个问题——如何选书?
问题二:我们该如何选书?
明确了自己的读书目的后,我们就可以去选书了,生命是有限的,书海是畅游不完的,所以选书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一般来讲,读书越多的人越会自己选书,或者说他们都有一套自己选择书目的方法和标准。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喜好、需求、习惯、三观等都非常熟悉,再加上丰富的阅读经验,再选书也就很简单了。
那么对于阅读经验不多的人来讲,到底该如何选择书目呢?我来讲几个方法。
第一、获取书单,然后再去选择感兴趣的书
可以获取书单的地方很多,而且这些书单往往是别人整理好,并简单对书做了分类和介绍的。优点是简洁方便,你可以直接照着书单或书单的一部分去找书,缺点是书单是别人整理的,并不一定适合你。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找书单的方法:
1、豆瓣读书年度榜单
豆瓣读书是我在找书时最常用的网站,没事搜一搜、查一查,基本的评分、介绍和评价都有,并且相对参考价值比较高。每年豆瓣读书都会有年度榜单,选出来的书目都是口碑很好的书,价值相对高。
2、当当书单
从高中至今,我在当当买书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当当是我最常用的选书、买书的网站,同时也是我查看书单的地方。登录当当网,你可以看到各个专业的书的分类,然后可以去你想要的类型中,通过浏览和看用户的评论,选你喜欢的书。
3、大V推荐
我自己在读书之余,也订阅了樊登读书会、得到听书、知乎会员等各个付费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我不想看书,或者散步的时候听听书,了解一些感兴趣的书的大概内容。
听书无法完全代替读书,但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推荐书、了解书的渠道。平时如果我听完一本书觉得还不错,之后我会直接下单买这本书。
在各个知识付费平台中,会有很多大V推荐的书单,很多书的价值相对较高,如果有适合自己的品类,也可以直接去寻找。
第二,向身边有经验的人请教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或多或少有很多喜欢阅读的人,他们读过的书比我们多,对我们也比较了解。如果我们直接向他们请教,获得的反馈很多时候也是很有效的。比如我在读研究生时对美学感兴趣,直接找我老师求书单,当天晚上他就给了我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美学书籍的书单。
1、向老师或者长辈请教
向老师请教刚才我已经讲过了,这里的老师不单单是我们在学校的老师,也包括我们除了学校拜的读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读过的书多,所以推荐的书也往往是亲自读过的,不会胡乱推荐。直接向高手请教可以避免我们走弯路,同时他们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真心求教,他们是愿意倾囊传授的。
这个方法真的特别管用,我读本科时脸皮薄,遇到事情不好意思找老师,回头想时实在走了太多弯路。明明老师手里有资源,明明人家懂得比我多很多,但因为太年轻浪费了很多机会。所以在读研时我遇到问题就会主动问老师,同时老师其实也很喜欢主动又有行动力的学生,一来二去,反而进步很快。
2、向你喜欢的读书达人请教
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加入了很多社群,同时也关注了很多优秀的博主。对于读书多的博主,我们可以直接向他们表示欣赏,然后向他们请教。我自己在网上有几十万粉丝,微信三个,目前有一万四千的好友,平时我会把自己读过觉得不错的书分享到朋友圈,很多朋友表示我推荐的他们都会买。
3、向不同专业的朋友请教
我自己喜欢读书,但我从本科到硕士期间的专业都是文学,所以我读文学方面的书很多,读其他专业的书相对较少。毕业后我感觉自己需要补充一些其他领域方面的知识,于是向学心理学的朋友请教心,向学经济学的朋友请教,向学社会学的同学请教……最后收获了一批各个领域的高价值理论书籍。
第三,自己钻研,好书会带出其他好书
这一点是我的亲身体验,其实我们在读书时,有时候都不需要向别人求书单,因为好书会带出其他好书。比如我在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时,他在里面提到了《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理解媒介》等书,我再去豆瓣读书查阅,就知道了这些书的质量和类型,然后可以选自己适合的来读。
同样的,很多好书下面的注释,或者后面的结语或引用部分,都会提到一大批作者所喜欢的好书。我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其实也是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好书。
另外也可以这样去找书,如果你喜欢一个作者的书,那你可以继续读他的其他作品。比如我很喜欢村上春树,当年读完他的《挪威的森林》之后,我又继续买了《1Q84》、《海边的卡夫卡》、《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作品。同样我在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喜欢上马尔克斯之后,我又重读了《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讲述》等作品(第一次读《百年孤独》我没读懂)。
问题三:选好书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高效率读书?
再讲具体的读书方法之前,我先把市面上的书总体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品,这样我们在讲方法时,也就可以有相应的选择。
一、虚构类作品的读书方法
虚构类作品我们以小说为例子。
每一部好小说,都是作者在用语言去构筑一个独立的世界。比如曹雪芹构筑的大观园、施耐庵构筑的梁山泊、罗贯中构筑的神话世界等等。这些世界有些是纯虚构的,有些是半虚构的,也有些是几乎完全和现实相符的。
在读这些书时,最好的读法就是把自己沉进去,进入到那个世界,跟着作者走,跟着思绪走,去接触,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就好了。
在文学理论中,会涉及到叙事、意境、韵味、风格、审美等等这些内容,但其实你真正读一部好作品,刚开始去读的时候根本没必要深究这些东西。文学给我们提供了比现实世界更大的世界,我们可以在里面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
常读常新是经典小说最大的魅力。记得高中时我第一次读钱钟书的《围城》时,读了半天完全读不懂,同时感觉故事一点连贯的情节也没有,缺乏英雄式的主角,所以完全看不下去。现在再重读时,我深刻地发现了里面的人世百态。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指出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而不是在传达观点。在读想象文学时,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而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讲,所谓的“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
二、非虚构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对于非虚构类作品,我现在主要有两种读法:
第一种,我会在某个时间段内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将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书买来一大堆,遇到具体的小问题时,像差字典一样去查,各个击破;
第二种我采用的是复读法,也就是至少读两遍:第一遍用最快的速度浏览全书,然后找出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做标记,第二遍再去认真读,仔细消化,当然书如果特别好,我也会读第三遍。
在成甲的《好好思考》中,他提到了三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我个人觉得很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1、查字典法
我们默认字典是用来查和用的,而其他书是用来从头到尾看的,如果打破常规,其实我们只需要遇到问题查找解决方案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读完。如果下次再遇到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查。
同样的,读书时应该注重思考,一旦看到对我们有启发的内容,应该停下来合上书思考一番。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思考、练习有价值的解决策略。
就拿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讲,其实我就是在看书时想起了读书这个话题,然后我合上书,继续挖掘,在纸上写了一些思路,最后就有了这篇文章。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总是看得多想得少,如果可以换一下,其实会有更多收获。
2、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说先分析确定作者在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然后去寻找书中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接着理清每个关键词,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明白,这样就可以掌握主要问题了。
比如在《亲密关系》这样一本书中,作者讲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和伴侣的争吵,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童年时需求未满足。”确定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找到“需求”、“依附感”、“罪恶感”、“牺牲”等关键词,然后将这些词涉及的问题理解清楚,再将它们结合起来,也就掌握核心问题了。
这个方法,我在以前考研背书的时候也经常用。比如我在被古代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时,我会先将框架理出来,然后具体到每个问题,我都会将点先列出来,然后再细化的问题,再去找更小的点。
点组成线、线组成面、面聚成体。
3、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
这个方法的要点即将书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与价值观、时代环境等相关因素弄清楚,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书的大义。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重视看得见的、作者写出来的知识,而忽略作者写下这些内容时的时代、环境、心理等背景,就很难说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读书的通用方法
1.做读书笔记
这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主动学习方式。以我个人为例,我现在一般看的都是纸质书,看到特别精彩的句子,我就会用黄色的荧光笔画出来,用黑色或蓝色的笔写一些自己的观点,也会用红色的笔去标注我认为特别重点的部分。有时候,还会在上面贴一些便签,补充其他的思考。
好的内容,都值得我们去记录,保存,之后再回看,品读的时候,也会有许多新的感受。
2、做思维导图
这个方法我是借鉴樊登老师的,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不做笔记,完整读完后会找一张白纸,然后通过回忆和思考,将书的主要框架罗列出来。这个方法也很好,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大局观,现在我也再用。
3.主动分享
主动分享就是你要讲给别人听,因为人都是好为人师的,而且教是最好的学。拿我自己来说,我很喜欢读书,有了一定的读书经验和积累,所以开设的有读书专栏课,把自己所学到的一些知识讲给别人听。而我在教别人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在不断思考,学习。
想让别人听清楚,弄明白,自己就得先学好,然后整理好思路和内容讲给别人听。因为要讲给别人听,那就得逼自己讲到最好,不然会砸个人的牌子。
问题四:如何看待读书的价值,以及如何坚持读书的习惯?
第一,关于读书的价值。
我想用成甲的一句话来总结: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或其周围环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好书正是打开我们视野的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更优秀的思想,培养更好的习惯。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看书的时候,会学习的人已经从好书中汲取了许多能量,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退一万步讲,如果你真的觉得读书无用,或者说你有更好的学习方式,那你也不用纠结,不读就行了。读书是一种学习方式,认同的人自然会选择,不认同的人,说再多也无用。
第二,关于如何坚持读书
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自然会养成习惯,甚至不需要任何督促,他们便会找书去读。那么对于新手来讲,如何坚持读书呢?我认为核心是:轻量级、重思考,逐渐养成习惯。
新手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每天读一点书,比如睡前一小时、半小时,也或者只是白天读十分钟,遇到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就停下来思考。可以找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将书中学到的点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持续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都是因为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经济学家,说读书无用的也无非是没有在短时间内看到益处罢了,而长期坚持读书的那些人,实在一条比较长的时间线上,遇到了读书的回报。
这里我给大家再分享几点思维:
主动学习,可以制造掌控感;执行力比空想重要一百倍;知识要通过管理和运用才能发挥效果,不要只堆砌知识;要用长期眼光去看待读书,真正的高回报,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线;
【结语】
今天我就读书这个话题分享了很多我的看法和经历,目的不是为了让不喜欢读书的人去读书,而是希望和喜欢读书的人真正交流一下。读书这个事情,莫强求,时间会证明一切。
当然,读书的方式方法,以及读的书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的文章可以给大家一点点启发,那我就是开心的,谢谢大家的阅读。
标签: #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 #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 #好方法高效率的句子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