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大家对“模态转换例题讲解ppt”大概比较关怀,同学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模态转换例题讲解ppt”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模态转换例题讲解ppt””的相关文章,希望朋友们能喜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多模态教学”背景下的读后续写情节处理的教学实践
朱 玲
摘要:多模态教学理论为媒体时代读后续写情节处理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展示了“视频导入、技能融合、续写布局、多点评价”几个教学流程,旨在帮助学生快速、生动地理清读后续写情节处理的注意事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多模态教学下的读后续写情节处理可以围绕“选择合理情景、明确教授方向、讨论情节设计和实施日常操练”来进行,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读后续写;情节
一、引言
社会是一个多模态的环境,某种意义的构建、分享和传递都越来越离不开各种资源符号的整合。胡壮麟(2007)曾提出技术识读与文化识读构建了人的多元识读能力,而这里的技术识读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文本或交际意图下共同构建的多模态方式下的看或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乏被搬上荧屏,旨在让观众用不同的感官去体会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人设定位,立体生动地去感受作品的立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图画、图形、音频、视频、颜色等多模态的手段充斥在课堂的每个空间,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读后续写而言,它是以语篇解读为前提的题项,语篇解读的深度决定着续写的流畅和主题的升华是否合理,那么,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融合传统教学的时代中,如何把多模态教学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中呢?笔者从一节公开教学活动中尝试在多模态教学背景下理解情节和设计情节,体现语言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多模态教学的相关内涵分析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多模态教学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研究发现,语言并非在有些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图像、身体语言有时会远远超过辅助性的作用(Royce,200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技能中听、说、读、写、看中的看就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和表达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20:35)。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模态教学正逐步敲开英语教学者的大门,多模态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适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从而使学生的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同时参与语言信息的习得、加工和传递(邓晓媛,李兵绒,2022),多模态教学也可以延伸到其它多模态环境,如多模态评价能力、多模态交际能力等等。
由此可见,在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多模态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阅读的资源,需要前置解读的文本不再拘泥于纯文本的文字材料,这种多模态话语的展现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增加了学生的熟悉度;另一方面易于学生更加精准、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人物和主题,因为课堂上多种模态的转化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输入的文本信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交际的互动。
三、基于“多模态教学”的读后续写情节处理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读后续写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情节是否合理,一是原文本情节理解的准确度;二是续写中情节设计的合理性。本次公开教学的活动以扬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成性教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实践研究”为研究契机,充分挖掘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读后续写的课堂生成,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灵活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读后续写中的故事情节的要义,多种模态的融合能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从而合理地推理出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总结出在续写过程中合理设计情节的注意事项并学会评价。
(二)教学设计与分析
1. 视频导入预测结尾
教师利用短视频资源,把一个时长为4分09秒的微视频剪辑成两个部分,在学生观看到2分58秒时,教师按下暂停键,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后概述故事的背景,理清基本的人物关系并大胆、合理地预测故事的结局。随后,教师继续播放剩余的1分11秒的视频来和学生共同验证预测的结果,分析原视频中结尾的合理性并总结主题(如图3.2.1.1,图3.2.1.2和图3.2.1.3所示)。
视频是典型的多模态化教学的素材,它是将音、视、画、语、字融合为一体的语意表现形式。教师用微视频导入,无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使用课件授课时,不仅播放了动态的视频,也巧妙地选择了合适的画面作为视频封面,如图3.2.1.1中小男孩手捧鞋子不知所措的表情,图3.2.1.3中小男孩灿烂的笑容,以及图3.2.1.2中的“心”形图标,这一系列的图画符号都预示着积极、感人的故事结尾:富人小孩脱下了脚上的另一只鞋,去完成穷人小孩“穿一双漂亮鞋子”的梦想。相对于纯文本的文字阅读,视频、图画等模态的信息输入更加有利于读者短时间内了解故事的发展、直观地感受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变化,为准确预测故事的结尾减少了难度,也帮助学生学会对故事类素材的多视角分析,巧妙地导入了本课的主题。该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模态,以视觉模态为主、语言模态为辅,这是互补关系中的强化关系,一种模态是主要的交际形式,而另一种或者多种形式是对它的强化(谭进,2023)。
2. 技能融合解读文本
学生在知晓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后,教师利用一篇经典的高考读后续写为分析情节的依托,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中的符号语言,结合文本材料设计了一套体现听、说、读、写、看五大基本技能的信息输入流程。
(1)根据图画中呈现的人物表情变化、时间和地点以及其他辅助信息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故事(如图3.2.2.1所示)。
(2)教师对原文本进行了适当改写,并设计了12个空的听力填空,让学生边听边读边写,使文本信息完整,把握故事的梗概(如图3.2.2.2所示)。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二次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六要素)和主人公情绪变化的特征(如图3.2.2.3和图3.2.2.4所示)。
《课标》改变了对语言技能内容要求按照听、说、读、看、写分开描述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分类整合的描述方式,即按照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两个层面进行描述。其中,听、读、看归为理解性技能,说、看、写归为表达性技能。
首先,图片的引入能直接冲击读者的视觉,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但是因为是非连续性文本,没有过多的逻辑性和故事性,所以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和知识建构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以时间为发展顺序的生动的故事画面:两人争吵—女主沮丧—直升机飞过,这种看似简单、易操作的“看图说话”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把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有机融合。
其次,具体的故事细节在教师设置的听写活动中得到了完善,朗读者的语速、语音、语调等表达 包含了人物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学生借助提供的文本素材,在聆听的过程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故事发展的主线。
最后,在分析文本主要脉络和人物性格时,教师巧妙引用了思维导图(Mind Map),也可以叫做心智图,即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该思维导图的设计清晰地再现了故事发展的背景,即时间、地点、人物、主要问题、原因和方式,“心电图”的设计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情绪的起伏变化。该环节的语言模态、图觉模态、声音模态和感觉模态之间相互协调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学生多项语言技能的整体提升。
3. 续写布局合理清晰
续写离不开提示句提供的线索,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提示句中的关键词,用流程图等标识清晰地展现了事情发展的必要逻辑和事态发展的终结,重点突出续写中对行为做出回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图3.2.3.1和图3.2.3.2所示)。
众所周知,续写是基于前篇故事的发展,延续到故事发展的高潮和结尾,教师用带有箭头指向的流程图暗示了首段的撰写必须描述“天黑后,主人公的具体行为”,结合第二段的开头,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出“主人公入睡”的收尾画面,故事的结尾,教师巧用一个“太阳”的图标暗示出问题解决、雨过天晴的良好结局,也符合读后续写倡导的积极主题思想的命题意图。在完成基本脉络的构思下,教师引导学生去丰富具体的人物行为。图3.2.3.2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态“打水漂”的画面,引导学生得出一个读后续写情节设计的写作定律,即一致的行为与回应。回到故事中,也就是主人公如何渐渐入睡,是第一段要处理的细节描写。而在第二段的处理中,教师在过程细节描写中设计了一个曲线符号,暗示出问题解决的一波三折,展示了故事续写的精彩之处,这样的故事情节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迎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两张幻灯片的设计虽然只包含几个简单的标识、线条、图画和词句,但这种图觉模态的运用立体生动地总结了续写中情节处理的关键要素,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4. 多点评价提高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同层级的知识建构,因此学生构思出的情节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利用多模态教学中的多点评价来提升续写情节合理性的效度。首先,集中点评。教师从邻班中找出典型的合理与不合理的续写情节,设计成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和解释(如表3.2.4.1所示)。其次,组内点评。教师设计情节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借阅、评析、量化和筛选(如表3.2.4.2所示)。最后,现场点评。教师利用手机把学生的习作直接拍到投影屏幕上进行讲解,在选择拍摄习作对象时,一般会涵盖各个层次的学生所暴露的典型问题以及精美的情节设计,并从正向(学会做)和反向(避免做)给予总结性的建议(如图3.2.4.1所示)。
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一般会手动批改完全部学生的习作再发还给学生,评价往往会滞后,失去了实时效应,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模态教学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完成续写的情节构思后,教师可以利用展台、手机、智慧课堂等工具和软件和学生一起现场完成习作的评价、修改和筛选。在师生共同的评价和点拨之下,学生在相互评判时可以选择直接投影的方式来解释打分的依据,这种有理有据的“有声思维”可以训练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杨军平,2023);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对习作进行二次修改、模仿、润色和展示,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多模态教学”背景下读后续写情节处理的教学原则
读后续写的阅卷评价一般基于“内容定档次、语言就高低”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续写情节处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习作得分的档次,而合理的续写情节更离不开习作者对前置叙事性语篇的情节理解。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陆续进入了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用社交媒体平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如抖音、哔哩哔哩、油管、脸书、小红书、各类博客等。很多英语教学者在教授读后续写时也喜欢在这些平台上选择阅读素材,这些素材大部分比较真实、贴近生活、叙事特征明显,而且生动、画面感强,适合训练学生读后续写的情节处理方式。根据新伦敦小组所构想的“理想的多模态教学框架”,理想的多模态教学设计包含四个要素:情境实践(Situated Practice)、显性指令(Overt Instruction)、批判界定(Critical Framing)及转化实施(Transformed Practice)(Cope & Kalantzis,2005)。教师在“多模态教学”背景下实践读后续写的情节处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选择合理情景、明确教授方向、讨论情节设计和实施日常操练。
(一)选择合理情景
由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步融入后现代的声、光、影、像等阅读方式,纯叙事类文本阅读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新型的学习模式,在社交平台上选择语篇素材就是一种便捷的方法,教师只要提前设计好相关问题,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就行。为了保证所选的素材情景符合《课标》的要求,教师在选择这些流量素材时要聚焦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其次,选择的素材情节要有矛盾冲突,有合理发展,符合叙事类文本的语篇结构和基本要素;最后,任何素材都要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多模态的影视素材,激发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欲望和兴趣。
(二)明确教授方向
读后续写的叙事语篇往往可以分类教授,如救援脱险类、亲情友爱类、爱心传递类、环境保护类、热爱生活类、珍惜生命类等。首先,教师在寻找素材时,可以按照话题一致性原则在教研组或备课组中合理分工,积累多模态素材,如视频、图画、音频、文本等形式;其次,备课组在研究续写语篇的情节建构时,也可以按照话题一致性的原则分类探讨,尽量探究出同一话题下情节发展的特点,甚至语言使用的特征,总结出一致性话题下不同语篇写作建构的异同之处;最后,教师在具体的教授过程中还应指出多模态素材与实际写作之间的差异,存在的信息差如何用恰当的设计和语言填满,经典的影视镜头如何转化成优美生动的语言,日常教学中巧用多模态素材设计不同的微专题进行强化,如动作类、心理类、环境类等。
(三)讨论情节设计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育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性知识的获得。多模态教学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冰冷沉默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影视画面,教师在播放素材时随时可以暂停,设计让学生可以讨论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注环境和细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去积极思考故事的合理发展方向。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多种可能性的设计,并利用小组合作的契机,引发学生去思辨,质疑才会有争执,有争执才能激发思考。即使教师展示了原版情节的最终结局,也可以保留学生合理的不同于原版的情节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故事的续写书面化。
(四)实施日常操练
把“多模态教学”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读后续写的讲、评、练中,原本枯燥的课堂生态变得充满动感、活力和遐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材资源,也要关注社会动态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相关的多模态素材料并将其融入多模态教学。教师在读后续写情节设计的日常操练中可以围绕“素材输入—分析建构—情节设计—实践输出—多元评价”五个基本环节实施,突出强调情节的合理性和与主题思想的一致性。多模态教学的有效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体验感,只要保证合适的操练频度和效度,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便能够得到提升。
五、结语
在多模态视角下实施读后续写的情节设计教学,可以应用各种引发感官共鸣的媒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读后续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知识建构通道,发挥信息技术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媒体化的功能(郭颖,2023),如语料库的收集、个性化诊断、智能批阅(建议与人工批阅结合)、成绩的变化趋势、语篇真实情景的展示等,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多模态教学能够激发师生感知世界,多渠道地接收讯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多模态教学在读后续写中的训练模式,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Cope, B. & 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M]. London: Routledge, 2005.
[2] 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 [J]. TESOL Quarterly, 2002(2).
[3]邓晓媛, 李兵绒. 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 2022(4).
[4]郭颖.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中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3(4).
[5]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1).
[6]谭进. 多模态背景下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三式”[J]. 江苏教育, 2023(3).
[7]杨军平.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叙事性语篇阅读教学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A Teaching Exploration in Plot Processing of Continuation Writing Based on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Zhu Ling
Abstract: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teaching” provide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of a plot in continuation writ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mainly include a lead-in by a video, skills integration, the layout of writing and the multi-standard evaluation,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quickly and clearly learn the steps in processing a plot.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appropriate to follow some basic principles in such continuation writing: selected contexts, stated guidance, critical designs and everyday drills.
Key words: multi-modal teaching; continuation writing; plo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8期)
标签: #模态转换例题讲解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