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成吉思汗识字吗?他接触过哪些语言文字?来看蒙古文字的创制过程

覃仕勇说史 2485

前言:

眼前各位老铁们对“ubuntu1204字体设置”大概比较珍视,朋友们都需要知道一些“ubuntu1204字体设置”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ubuntu1204字体设置””的相关内容,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中学时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发现书中关于蒙古文字的一些细节,颇为有趣。

书的第六回,成吉思汗向王罕、桑昆谢罪,只奉上赔罪的礼物,没有书信。那么,他是怎么表达赔罪的意思呢?原来,他特意派来了一个能言善道的使者前来传情达意。

猜测金庸先生这么写的原因,应该是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只能用嘴巴传递信息。

的确,书的最后一回,即第六十回,郭靖和黄蓉准备行刺拖雷,突然听到了成吉思汗的使者来向拖雷传达命令——也同样没有手谕书信一类文件,还是靠使者的嘴。

书中写:“拖雷问:‘大汗说什么?’那使者跪在地下唱了起来。”

在这里,金庸先生一五一十做了补充解释,说:“原来蒙古人开化未久,虽然有了文字,但成吉思汗却不识字,更不会写,有甚旨意,常命使者口唱,只是生怕遗漏常将旨意编成歌曲,令使者唱得烂熟,复诵无误,这才出发。”

即从第六回到第六十回这段漫长的时间跨度中,蒙古文字已经是从无到有了,但成吉思汗不学、不识、不会写,只能通过口耳交接来传递命令。

而在第三十六回,还有两个让人生疑的情节。

一、成吉思汗要发大军攻打花刺子模,让书记写战书。那书记在一大张羊皮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写好了,读给成吉思汗听。成吉思汗听得不耐烦,抄起皮鞭劈头盖脸就抽了书记一顿。

二、成吉思汗让这个书记另写一封信邀请长春真人丘处机前来研讨长生不老之术。书记不敢再卖弄笔墨,只简单地写了几个字,结果又挨了一顿打。没办法,重新写了一长篇言辞恳切的聘书。

从这两个情节看,成吉思汗要向异族人表白意愿,并不采取口唱形式,还是得依赖文字。

但,这里用的是什么文字呢?

《射雕英雄传》后记里有提到一件更有意思的事儿。

即,有一本名叫《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的奇书,共十二卷,正集十卷,续集二卷。

金庸先生说:“十二卷中,从头至尾完全是这些叽里咕噜的汉字,你与我每个字都识得,但一句也读不懂,当真是‘有字天书’。”

为什么“每个字都识得,但一句也读不懂”呢?

金庸先生随之给出答案:“原来,此书是以汉字写蒙古话,写成于一二四零年七月。‘忙豁仑’就是‘蒙古’,“‘纽察’在蒙古话中是‘秘密’,‘脱必赤颜’是‘总籍’,九个汉字联在一起,就是《蒙古秘史》。此书最初极可能就是用汉文注音直接写的,因为那时蒙古人还没有文字。这部书是蒙古皇室的秘密典籍,绝不外传,保存在元朝皇宫之中。元朝亡后,给明朝的皇帝得了去,于明洪武十五年译成汉文,将叽里咕噜的汉字注音怪文译为有意义的汉文,书名《元朝秘史》,译者不明,极可能是当时在明朝任翰林的两个外国人。”

金庸先生感慨无限地说:“这部书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学者穷毕生之力钻研攻读,发表了无数论文、专书、音释,出版了专为这部书而编的字典,每个汉字怪文的词语,都可在字典中查到原义。任何一个研究过去八百年中世界史的学者,非读此书不可。”

文章的最后,金庸先生也说:“我所参考的《蒙古秘史》,是外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隆先生先将汉字怪文本还原为蒙古古语(原书是十三世纪时的蒙古语,与现代蒙语不同),再译成现代蒙语,中国的蒙文学者谢再善据以译成现代汉语。”

从金庸先生这一大通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蒙古国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国语就要采用汉字来标音或其他友好邻国的语言文字。

实际上,历史上蒙古国语曾采用以下四种文字:

一、利用汉字标音、由音读意,如《蒙古秘史》(《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例。

二、改良自回鹘文字,为传统的蒙古国文字。

三、元朝忽必烈时代,由当时的吐蕃国师八思巴所创立的八思巴字,也就是金庸先生所说的“蒙古古语”(与现代蒙语不同的十三世纪时的蒙古语)

四、蒙古国独立后采用的新斯拉夫字母文字,即金庸先生说的“现代蒙语”。

那么,话说回来,成吉思汗发给花刺子模的战书和发给丘处机的邀请函,不可能是忽必烈时代的“蒙古古语”,也绝不可能是使用新斯拉夫字母的“现代蒙语”,只能是改良自回鹘的文字和汉语——而且,写给丘处机的,必须是汉语,不然,就白写了。

用汉字来给蒙语标音,就像我们初学英语时,为了记熟单词的发音,不得不在单词旁边标上汉字一样,不能说是创制了一种新语言文字。

改良自回鹘文字,即传统的蒙古国文字,这是蒙古国所创制的第一种蒙古文字。

这种蒙古文字的创制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而在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前,唐代乃蛮部属于回纥汗国,当时,乃蛮部落与回纥人毗邻游牧,是蒙古各部落当中与回纥人最近的蒙古部落之一。回纥西迁后,乃蛮部在漠北继承了回纥文化,他们用回纥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称之为“回鹘文”。回鹘文是全音素文字,是在吸收了突厥文和粟特文的字母(两者都源于阿拉米字母)之后创制的,字母数目多达23个,有5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18个字母表示22个辅音。成吉思汗很快灭掉了乃蛮部,俘虏了乃蛮的国师塔塔统阿。

这个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却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大为欣赏,释之不杀,并收归己用,让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创造蒙古文字。

于是,塔塔统阿在回鹘文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同样属拼音文字类型的蒙古文,共有29个字母,表示元音字母有5个,表示辅音的有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称“回鹘式蒙文”(“维吾尔式蒙文”、“畏兀式蒙文”或“回纥式蒙文”)。

不过,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一生追求完美,他在1260年即位后,不甘于“蒙古国语”保留有大量回鹘语的痕迹,要求国师吐蕃萨斯迦喇嘛八思巴另外创作一种新制的蒙古字,以“译写一切文字”。即可以有一种通用字母来拼写包括蒙、汉、藏、梵、维吾尔等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八思巴,又译作帕克思巴、八合思巴、拔思发等,意为“圣者”、“神童”。其本名其实为罗追坚赞,只因自幼聪慧过人,通晓佛学,才被称为“八思巴”(即“圣童”)。

八思巴的聪慧达到了何种境界呢?

相传,他三岁时就能口诵莲花修法;七岁时就能诵读十万字的佛经;八岁就能背诵经文;九岁就在法会上登坛讲法。

接到忽必烈的谕旨,身为国师的八思巴便开启他那天才式的神奇思维,在西藏、印度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蒙古语言音词,创制出一种由梵、藏字母演化而成,有42个字母。其中母音10个,子音32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的通用字母,并参照了回鹘式蒙文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改为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称为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式颁行,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

至元八年,忽必烈又发规定:“今后不得将蒙古字道作新字。”即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从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

不过,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于同时兼顾几个民族的语言,在表示音值和构制字体时都不免存在各种缺陷。采用汉字方体字形拼写蒙语,以一个方体字拼写一个音缀,致使语词割裂,不易识读,还比不上回鹘式蒙文以词为单位构字便于读写,所以,在元朝灭亡后,渐渐就不通用了。

无论如何,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是制作汉语拼音字的第一次尝试,也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尝试,其创新精神还是应该肯定的。

相比于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回鹘式蒙文沿用至今,并经过改革,最后发展成为了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胡都木蒙文)。

标签: #ubuntu1204字体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