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判断需求优先级的新视角!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51

前言:

眼前朋友们对“或和非哪个优先级高”可能比较着重,看官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或和非哪个优先级高”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或和非哪个优先级高””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在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可能需要判断需求优先级,那么,优先级的判定可以怎么进行呢?这篇文章里,作者针对需求优先级判断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视角,一起来看一下。

01

在讲需求优先级之前,我想先分享两个常见的场景:

场景一:

作为甲方B端产品经理,接收到业务部门诸多痛点和诉求,经过整理后进入需求池,不同部门的业务方的需求全部集中到一起,每个业务方都说自己的需求是P0最高优先级;

场景二:

作为乙方B端产品经理,接收到客户梳理出来的问题,不管是新客户第一次需求沟通,还是老客户的产品运营升级需要,每个客户都说自己的需求也是P0最高优化级;

场景一产品经理面向的是内部用户,而场景二产品经理面向的是外部客户。

若从产品经理服务的主体来讲,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产品经理,都服务就职公司。从根本利益出发,评定需求优先级的标准本质上还是考虑需求对于所服务公司的重要性程度,而需求来源于业务,业务基于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拆解,所以最后需求的优先级就演变成了在当前商业模式逻辑前提下的业务优先级。

讨论优先级一定不能脱离目标和实现方式,目标决定方向,实现方式决定短期和长期的投入和产出。

同时,业务优先级还要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考虑。一般一个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大致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企业一经创立,已经确定了商业模式和战略,这时企业总体面对的问题大致可为两类:1.生存问题;2.发展问题。

生存问题,更多的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成长,再到平台期这一段。如果再考虑黑天鹅事件,那全生命周期都要考虑生存的问题。面向生存问题的业务需求,是为了让企业活下来。先图生存,再求发展。

举个例子,对于一个生产ERP系统的乙方软件公司来讲,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税务,每一块业务领域都有MVP,MVP的功能全是最高优先级P0。ERP就是业财税一体化,而MVP的所有功能就构成了跑通业财税的必要支撑。如果不做,ERP根本就不太可能拿出来卖。这就是产品还没出来,企业面临的将是生产的挑战,这个时候还在生存的边缘上挣扎;

发展问题,一部分在成长期,更多的是从一个平台期向另外一个更高的平台期跃迁的阶段,也就是常讲的第二增长曲线。面向发展问题的业务需求,将不再是让企业活下来,而是让企业活得更好。

02

生存和发展作为需求优先级判断的第一层次,接下来讲讲个人理解的判断优先级的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涉及到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简单梳理一下:

1.事件A和事件B是相互独立事件,A和B完全没关系

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就来单独发生的概率的乘积。即P(AB)=P(A)*P(B)。

2.事件A和事件B存在因果关系

1)A发生导致B发生,B发生不会导致A发生,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是因,B是果;

2)B发生导致A发生,A发生不会导致B发生,B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也可以说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是果,B是因;

3)A发生导致B发生,B发生又会导致A发生,A和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A和B互为因果。

4)A发生不会导致B发生,B发生也不会导致A发生,A和B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事件,也可以是相关的事件。A可能是B发生原因的其中一个因素,B也有可能是A发生原因的其中一个因素。考虑多因素条件都要具备,所以单纯A和B不构成充分或必要性,即既非因也非果。

3.事件A和事件B存在相关关系

对因果关系的第(4)对关系,实际说的就是相关关系。

表达相关关系最好的工具就是前边文章介绍的贝叶斯定理——条件概率,这时不再赘述。

说完这些,判断需求优先级的第二层次到底是什么呢?

再重复一遍,需求来源于业务,到底在解决什么业务痛点和期待,这些痛点和期待到底处于什么级别和地位。

业务需求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无法满足业务现状的需要。

不妨根据以上数学知识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怎么去落地,分清这些不同的矛盾级别和层次?这里提供一个方法。

1.围绕业务目标,可以将所有的痛点和期待经过头脑风暴一一列举出来,我们暂且把这些称为“业务因素”;

2.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理清业务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一个矩阵工具,横纵坐标都是这些业务因素,A因素如果是B因素的因,则记为“-1”;A因素如果是B因素的果,则记为“1”;A因素如果和B因素不相关,相互独立,则记为“0”;A因素如果和B因素相关,为简化模型分析,这时暂且忽略不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条件概率去计算最后的指标值。

表格的解读如下:

横向来看:

表格第二行中因素A是因,第三列因素B是果,记为“-1”;

表格第二行中因素B是果,第六列因素E是因,记为“1”;

因素和自身本是等同关系,条件概率上就是1,为忽略干扰,记为“0”;

汇总水平方向的积分,即为总分。最高分除以2得到上中位线,最低分也除以2得到下中位线,得到{-2,2}的区间。

定义:

上中位线到最高值之间得分的因素:根本原因;下中位线到上中位线之间得分的因素:过渡原因;最低值到下中位线之间得分的因素:表面原因;

根据以上模型,得出C是表面原因,BDE是过渡原因,A是根本原因。

得出的冰山模型就是:

需求解决的问题应该优先面向根本原因,即因素A,所以对应因素A的需求是最高优先级的需求,设为P0,针对过渡原因的因素B/D/E是次高优先级的需求,设为P1,而表面原因因素C相对优先级更低,设为P2。这是需求优先级。

进一步看看实现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优先级怎么排列。

头脑风暴解决方案,然后再列出比较矩阵,两两比较,就是第2个矩阵。两两比较,哪个更能解决问题,就列哪个方案1234序号,比如方案1和方案3相比较,方案1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标方案1。其他依此类推,然后统计方案1234每个出现的次数,再算出百分比,就可以把优先级排出来了。

当然实际需求和解决方案的优先级判断还有很多其他的参考理论模型,评判需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投入产出比。这里只是从解决的对象的所处的地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读者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把它运用到极致,毕竟条条道道通罗马。

以上。

本文由 @赵佳蛟Pet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标签: #或和非哪个优先级高 #优先级的p0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