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遇事不逃避,凡事多思考,做事有章法

栩然说 64540

前言:

此时各位老铁们对“形容不管别人只做自己的事的诗句”大概比较注重,大家都想要分析一些“形容不管别人只做自己的事的诗句”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形容不管别人只做自己的事的诗句””的相关文章,希望咱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 | 希锐

首发 | 栩然说(ID:xuranshuo)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我是希锐。

不知不觉,我写作毛主席、党史相关的文章,快一年了。

这段写作经历对我来说,忙并充实着,累并快乐着。

受益颇多,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其中,有一个改变很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抱有这样一个固有的感觉,那就是:

作为伟人,毛主席身上的光环太耀眼,我们或许只能仰望和追随,却难以学习和模仿。

所以,当有朋友问我,毛主席可以被学习吗?

我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后来,写毛主席的文章多了,对他的经历、思想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

我好像错了。

毛主席确实伟大,但,这不代表他是不能被学习的。

或者,准确地说,他的某些精神特质,我们确实无法企及,但他面对问题时,所呈现出的解决态度、思路和做法,却可以,且值得被我们好好学习。

具体可以总结为哪几个方面呢?

我觉得有3点很重要,分别是:

遇事不逃避;

凡事多思考;

做事有章法。

这3点,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似乎老生常谈,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正所谓:

知易行难。

恰好,毛主席是那个“知道”又“做到”的典范,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高明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这3点特质也解释了,他为何能比同时代人看得更远,思考得更深入,判断下得更准。

这也更能有助于我们理解,毛主席为什么伟大。

那么,这3点特质,在毛主席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们又该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去好好学习呢?

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深入聊聊。

1

第一点,遇事不逃避。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一种困惑,那就是:

每当遇到那些自己要着手处理、解决的事情或问题,就极容易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有这么多工作要做?好烦躁啊,想逃避。

凭什么这事儿要我负责?好无语啊,想逃避。

问题千头万绪,摸不着头脑?好沮丧啊,还是想逃避。

……

其实,大可不必困惑。

所谓逃避心理,其实是人固有的心理防御机制,为的是让自己省时省力。

人性如此,可以理解。

我自己也常常被逃避心理驱使,浪费过不少时间,拖延过不少事情,这毛病到今天,虽有缓解,但依旧存在,“斗争”仍在持续。

须知,如果一味的逃避,初期虽然看似轻松了,但内心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反而会因问题悬而未决,而愈发地增大,焦虑感更重。

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陷入负反馈循环的泥淖之中,不可自拔,蹉跎一生。

那么,面对这个人性的弱点,毛主席是怎么克服的呢?

从我了解到关于他的经历来看,我发现:

毛主席遇见待处理的事情、待解决的问题,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难免会产生些许逃避心理。

但,难能可贵的是:

他并不被这种感觉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有意识地做到自我控制,通过将自己置身在某个较为极端的环境中,刻意面对,倒逼自己提升遇事不逃避、不慌乱的心态。

举个列子。

早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毛泽东就酷爱体育锻炼,什么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上、露宿、长途跋涉打秋风、体操、拳术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所谓风浴,按毛泽东同学张昆弟日记里的记载,就是: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子概。”

大白话就是,大早上跑到山顶,迎着大风刮。

所谓游泳,不是那种室内游泳馆的小打小闹,而是到真实的江河湖泊里“中流击水”。

这个习惯,毛泽东保持了一辈子。

在一师读书那会儿,闲来无事,他便常约二三好友,畅游湘江,抒其“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感慨;解放以后,尤爱游长江,还曾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鼓舞人心。

所谓雨浴,比较极端的一回,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上顶,再返回,为的是体会《尚书》中所说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

所谓长途跋涉打秋风,就是利用假期,和几个同学四处穷游,身无分文,靠给人写字帮忙,挣口饭吃。

这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拒绝,但毛泽东似乎乐在其中,他就要用这种方式,磨自己的脸皮。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

“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

“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对于毛泽东来说,他所记录或形成的这些观点,从来都不是空话,而是有切实的行动做坚实的依托。

从青年时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各种事情、问题、麻烦之中,倒逼自己不得不去应对,这让毛泽东成长迅猛。

同时,这些经历,也让他区别于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好学生,不拘教条,不落窠臼,真应了他那句“丈夫要为天下奇”。

奇什么?

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

因而,青年毛泽东得个“毛奇”的外号,不奇怪。

种种历练,让毛泽东比同龄人心智更成熟,在胆识上,尤甚,被同学们认为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这个评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毛泽东做了什么事儿,让同学们心服口服的呢?

那是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

一支北洋军队溃退到湖南长沙。

许多民众非常惊慌,害怕这些士兵烧杀抢掠,为了保险起见,湖南一师准备疏散师生去城东躲避。

但当时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却认为,不妨让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

他将自愿军分为三队,手拿木枪,到往附近几个山头,鸣放鞭炮。又和附近警察联络,鸣枪呐喊,一时间,鞭炮枪声齐名,吓得溃军不敢抵抗,让长沙免去一场灾难。

毛泽东这样建议,并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吃透了溃军的心理,并基于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

事后他曾对朋友说:

“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

对这件事儿,虽然毛主席似乎并没有觉得有多厉害,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时起,他的领袖才能,就已经开始凸显。

而这才能中最为基本也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

遇事不怕事、不逃避、不慌张、感担当。

毛主席全都符合,且做得也十分优秀。

这也是支撑他后来投身革命,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顶着无数的艰难险阻,走过艰苦革命岁月的一个重要源动力。

欲成大事者,遇事不逃避,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2

想做大事,不逃避很重要,但只是开始,还没完。

这就引出第二点:

凡事多思考。

就拿不少朋友都津津乐道的四渡赤水来举例吧。

PS. 关于四渡赤水的细节,详见《军神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

说起四渡赤水,许多朋友对毛主席力挽狂澜的神操作,佩服不已,同时也惭愧道:

若换成是我来指挥当时的3万红军,面对40万敌军,怕是早就全军覆没了。

毕竟,从沙盘推演来看,怎么推,似乎都赢不了。

何况革命战争年代,很多东西都不先进,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毛主席居然能够大胆地灵活穿插,甚至兵指贵阳,将老蒋一军,又虚晃一枪,轻轻一跃,成功跳出40万敌人的包围圈,带领3万红军破局而出!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我看来,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中肯的评价。

但,透过这评价,我们还要想想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在那种绝境下,毛泽东能带领红军破局而出?

除了靠谱的情报机构,团结一致的红军,统一协同的决策层、迷惑的敌军等这些外因,最为关键的,就是毛主席深度思考能力这个内因了。

不可否认,外因很重要,但如果缺少了内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那么,四渡赤水是否能真正完成,或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什么是思考?

思考就是人对相关信息的加工、整合和梳理。

什么是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比思考更深一个层面,基于已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过程。

这其中又涉及到结构化思考、系统化思考,限于篇幅,不赘述。

作为一个自青年时期就勤于思考、善于深度思考的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毛泽东将深度思考的能力,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他不仅充分考虑我方的实力、心理,也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实力、心理。

二者相互结合,系统全面地布局,看似在漫无目的地围绕赤水河兜圈子,实际上,是毛泽东基于客观实际,冷静分析后,所呈现出的现实映射。

于是,许多事情,看似一盘散沙,看似死路一条,经不起深入思考,硬是被教员盘活了。

就像电视剧《毛泽东》中,薛岳给毛主席的一句评价一样:

“你眼看他已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突然间他又绝处逢生;你眼看他已山穷水尽,可眨眼间又柳暗花明;他只拨弄几粒棋子,就把我们弄得顾前不顾后啊。

最后被他轻轻一跳,就跳出我们的包围圈而去,毛泽东真可谓是神鬼莫测呀,看似战术平常无奇,但战略思想博大精深哪。”

凡事多思考,是毛主席身上,又一过人之处。

对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须知,遇到问题,遇到困哪,不要想都不想,就轻易放弃。

如果没有做到充分考虑自身及他者的条件,就选择轻易的放弃,不仅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更是一种本可避免的愚蠢。

因为许多本可把握住的机会,就这样从手上白白流逝掉了。

不妨告诉自己:

行就行,不行,那就再想想办法。

3

第三点,做事有章法。

遇事不逃避,凡事多思考,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有章法地做事”上。

这一点,毛主席在做调查研究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什么要做调查研究?

因为很多问题,涉及要素多且庞杂,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旁观的看客,并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反而容易被蒙蔽。

于是,做实地的调研,就成了一种绝好的选择。

虽然看起来费时费力,但置身了事内,接触了事实真相,有条有理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才更容易贴近问题的本质,从而得出较为靠谱的结论。

并基于这结论,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让结论变得更成熟,更切实。

所谓“有条有理”,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像《湖南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等,都是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后,写就的佳作。

就拿《寻乌调查》来说,全文8万多字,涉及寻乌县的方方面面,条理分明,切中实际,没有一句废话,比当下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的所谓论文,质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除了调查研究的专著,像《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毛选里的经典好文,亦是毛主席结合实践,经过深入思考后,创作而成的。

这些是独坐书斋里,就能写出来的吗?!

不,当然不是!

因而,这些经过实践生成的产物,才能更好地经历实践的检验和打磨,历久弥新,变为经典,熠熠生辉,至今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做事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调查研究上,还体现下指挥战斗上。

比如上文提到的四渡赤水,即便思维很有条绪,但如果做事没有章法,包括口头的表达、具体的落实等,那么,也不能为大家所理解,不能理解,也就难以做出相应合理的部署。兜圈子也便成了无头的苍蝇,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还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所面对的战场,是全中国,所面对的敌人,是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

统筹的方面更多了,协调的方面更广了,权衡的方面更深了,如果做事没有章法,又怎能在延安窑洞之内,指挥千军万马,短短3年时间,打赢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然,所谓“有章法”,决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说,在基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条理、有节奏、有规律地推进事务,杂而不乱,快而又稳,灵活机动,实事求是。

4

总结一下,毛主席身上的3点过人之处:

第一,遇事不慌张;

第二,凡事多思考;

第三,做事有章法。

这3者看似相互割裂,实则并不对立,而是相互统一,有机联系的。

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个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

这一整套逻辑,伟人做得很好,我们也完全可以学习,应用在平时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具体如何培养呢?

第一,有意识地将自己介入事情之中;

就像毛主席刻意让自己到各种环境中经历打磨一样,我们想真正做成一件事,那就有意识地让自己介入事情之中。

这跟王阳明提倡的“事上练心”的观念相契合。

所谓“事上练心”,说白了,就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锻炼,让自己获得成长。

须知,一味想,都是问题,立刻做,办法才可能慢慢浮现。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第二,有意识地倒逼自己深入思考;

我们说实践很重要,并不是忽略了“想”的重要性。

只不过,依托于实践的“想”,才具有实际意义,才是成事儿的逻辑。

诚如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里所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意识到这一点,依托于实践、实际情况地去想,有意识地倒逼自己深入思考,培养结构思考力和系统思考力,才能让这思考立得住,扎得深,铺得广。

不觉想到找工作这件事。

都说找工作难,社会压力大,这确实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因此就畏葸不前,选择逃避社会,甚至一味地怨天尤人,我觉得,并不可取。

有些问题,可能短期内,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得了的,但,我们自己可以做好我们的力所能及。

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往往是务实的,有实际意义的,不至于陷入某种偏颇之中,入了歧途而不自知。

第三,做事情的过程,要有章法,但不应拘泥于教条。

有些朋友,可能一听所谓的“章法”,觉得就是要死扣什么标准,硬套什么公式。并不是这样。真正的“章法”,应该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油然而生的一种适合自己的较为舒服的节奏,且能带来一定的推进成果。

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将脑海中种种想法僵化地呈现于外在,而是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事务,制定相应的对策。

所谓“实事求是,不住一法”,说得,大略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说了这么多,归结为一点,那就是:

先行动起来。做的逻辑优先,而不是想的逻辑优先。

想要改变蹉跎的人生,除了行动,别无他法。

诚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的那样: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用做来带动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正反馈循环,并外化于现实,逐渐将内在的想法,依靠行动,转化为现实。

这或许,是毛主席比许多人高明的,能成事儿的,最为核心根本的一个点。

这或许,也是毛主席身上,最适合我们普通人学习参考的地方。

所以,读毛传也好,学毛选也罢,结合你我的个人实际,真切地用起来罢!

你好,给大家推荐一个纯原创的宝藏微信公众号:【陶然纪】。栩然和陶叔的共同创作基地。如果认可我们的文章,请将我们郑重地推荐给你的好友。

陶然纪内容以学教员、读党史为基础,同时,紧跟时代发展,聚焦时事热点。透过历史、人文、科技等视角,提供独到的观点和评论,客观理性,文风有趣,内容扎实,深入浅出,保证让你读得懂,用得上,涨姿势,有启发。

作为一个纯原创号,我们的宗旨是:

知识点亮生活。

我们希望以小我的思考,启发大我的共鸣,让大家能在【陶然纪】收获真学知识,真心朋友,真实生活。

学习知识,读史明志揽山河入胸怀;

点亮生活,蓄力践行挥慧剑开新天。

衷心感谢大家一路以来对公众号【陶然纪】的大力支持,也欢迎把咱们的账号分享给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我们文章里见~

—— END ——

这里是栩然说(ID:xuranshuo)。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欢迎关注:栩然说。

这里不仅有严谨求实的历史态度,还有一针见血的犀利时评。我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标签: #形容不管别人只做自己的事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