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声律启蒙 上卷 十灰 增对损

如松之盛 366

前言:

而今小伙伴们对“卷轴的含义”可能比较讲究,小伙伴们都需要剖析一些“卷轴的含义”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卷轴的含义””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

【注释】:损:减少。

碧草:碧绿的草。

苍苔:青色的苔藓。苍,本义是指草的颜色。也可指浅青色。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句子。唐朝李白有诗句“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书签对笔架,两曜(yào)对三台。

【注释】:书签:古代指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也指贴在线装书书皮上的标有书名的纸或绢的条儿,其上的文字可以手写或印刷。现代的书签指为了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多用纸、陶瓷、竹片等制成。

笔架:搁置毛笔的架子。杜甫有诗句“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两曜:指太阳和月亮。在以前,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为七曜,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七曜

三台:星名。相传天上有三台六星,在人为三公,在天为三台,上台司命,中台司爵,下台司禄。《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三台星

周召(shào)虎,宋桓魋(tuí),阆苑(làng yuàn)对蓬莱。

【注释】:周召虎:周朝的大臣召虎,也作邵公。当时周厉王暴虐无道,召虎多次劝谏周厉王不要施加重税,不要忽视民怨,不要堵塞民众的言路,周厉王都不听。后来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到彘,并死在了那里。周宣王即位后,召公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史称“周召共和”。

宋桓魋:宋国的桓魋,他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司马,负责掌管军权。《史记》记载,孔子经过宋国的时候,在一棵大树下教弟子们学习礼仪,桓魋带兵过来把大树砍掉了,孔子就带着学生们离开了。弟子们劝孔子可以快点走,孔子说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然后去了郑国。

阆苑: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昆仑山之巅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枉凝眉》,其中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晋朝王嘉在《拾遗记》里记载了三座仙山,即“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注释】: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皓月:明月。皓,洁白,明亮。

楼台: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宋朝苏麟有诗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宋朝秦观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

【注释】:却马汉文思罢献:却,退却,拒绝。汉文,指汉文帝。汉文帝是西汉时期的明君。他做皇帝的时候,有人进献了一匹千里马。汉文帝为了杜绝官员们向上级献礼的恶习,没有接受,还发下圣旨说他不接受各地的进献,让各地官员不要进献礼物。

吞蝗唐太冀移灾:唐太,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的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就捉了几只蝗虫诅咒说:“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自己一人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祸害百姓了。”说完就要把蝗虫吞下肚子去。周围的大臣们连忙劝道:"皇上啊,这东西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唐太宗说:“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就把它吞了。从此蝗虫不再成灾。冀,希望。

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注释】: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指“天下”。根据西汉刘向《说苑》的讲法,九州之外有四海,四海之外为八荒。

赫赫:灿烂明亮的样子。

丽天:附着于天,附着在天空。丽,动词,附着。

春雷:春天的雷。

轰隆隆的春雷惊动百里大地。这是描写惊蛰时节,春回大地,雷醒万物。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标签: #卷轴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