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更讲科学更重规律 我国国土绿化质量和数量并重

光明网 47

前言:

现在咱们对“解析与检测2021历史目录”大致比较着重,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解析与检测2021历史目录”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解析与检测2021历史目录””的相关资讯,希望你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近日,记者从2022年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总结暨2023年部署推进会议上获悉,2022年,全国共投入2万余名调查人员,完成了45.9万个样地的遥感监测、5.7万个样地的地面调查、5.2亿个图斑监测、212万个变化图斑的核实举证。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蓄积量稳步增长,林草资源总量稳步增加,林草资源质量持续提升,林草生态功能不断增强,林草碳汇能力继续增强,林草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综合监测全国林草生态

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底版,对接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融合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图斑专题信息,建立了涵盖空间位置、管理属性、自然要素、资源特征信息的全国林草资源数据库。

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院长张煜星表示,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查清了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资源和林草碳汇的状况。

“图斑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最小单元,能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区别。图斑的大小由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来决定,目前,图斑最小面积可以达到400平方米,也就是说不到一亩。”张煜星说。通过分析图斑发现,10年来,森林覆盖率增长较多的省市有北京、贵州和湖南,其中北京的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35.84%,增长到现在的43.31%。

国家林草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韩爱惠告诉记者,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不仅能反映我国林草湿荒资源的数量分布及年度变化,还可以掌握林草湿荒各类资源的结构,反映林草资源的质量。

“通过综合监测全国林草生态,可以了解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成效,为我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林长制督查考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及实施“双碳”战略提供重要基础支撑。”韩爱惠说。

绿化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土绿化模式已从追求数量,到质量和数量并重,国土绿化更讲科学,更重规律。科学绿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绿水青山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解答了林草资源哪里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等问题。林草部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国土绿化全过程,精准治理、精细管理,走出了一条科学、生态的绿化之路。

科学合理安排造林绿化用地是科学绿化的第一要务,为此,各地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作为造林绿化任务安排、用地落实的主要依据。

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国家林草局联合自然资源部部署各地摸清未来15年的造林绿化空间。各地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合理安排造林用地,同时要求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开山造地、填湖填海绿化等。

例如,河北把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区宜林荒山荒地、未利用地、撂荒地作为主战场,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辽宁将城乡废弃地、边角地等可绿化用地作为新的造林绿化战场,全省目前已新增可绿化用地面积89万亩。

树种草种的选择直接关乎绿化成活率和目标功能的实现。为坚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全国28个省份制定印发乡土树种名录,大力推广种植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目前,全国建成各类林木种子生产基地2360个、保障性苗圃641个,优质林草种苗供应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10年来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5%。

为解决好“怎么种”问题,国家林草局制定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制修订造林、农田防护林、退化林修复、草原围栏建设等技术标准。开展黄河流域林水关系、荒漠化和沙化地区生态建设等重大基础研究,实施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230余个。

为了精准管理造林用地和造林成效,我国已全面实行年度造林计划任务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实现“直达到县、落地上图”的精细化管理。目前,我国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编制实施首个全国森林经营规划。各地在绿化中,坚持造管并重、乔灌草相结合,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提升。北京的国土绿化由大规模成片造林向精细化、高质量造林转变,着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例如,2023年以来,湖南省永定区林业局着力实行五“统一”具体措施,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湘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省级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等林业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动全区“国土绿化”向“江山如画”提质转型。

科技助力林草资源保护

科技正在为国家林草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次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显示,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从十年前的37.09%,增长到现在的43.81%。显著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贵州省对于林草大数据建设的高度重视。多年来,贵州省正在逐步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起“天地空、点线面”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地智慧管理系统,并将智慧林业建设作为全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以贵阳市为例,目前,该市已形成集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烟火智能识别、应急指挥、灾损评估、日常管理、综合决策及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森林站点监管“云网”基本全覆盖。

贵阳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为了全方位管林护林,他们通过监控系统24小时对全市林区火情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内智能图像处理、林火识别报警平台可进行烟火自动识别并报警;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为森林加上“防火码”,构建“人为火源”管控体系,有效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和行动力。

“松树生长数十年,线虫毁林一瞬间”。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较森林大火更甚。

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我国现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标准已达114项,基本形成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我国还组织开展了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防治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在疫情快速鉴定、监测预警技术、防治药剂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

在现代防治技术方面,微胶囊缓释技术、智能喷雾技术、松材线虫PCR检测、树干注射技术等使用覆盖面不断扩大,飞机施药防治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新型无人机施药防治技术可实现自动路径规划和自主飞行、自主智能避障、超低空仿地飞行、精准流量控制,在丘陵山地区域的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确保“及时监测、准确预报、主动预警”,国家林草局进一步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对新传入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及时发现、突发性有害生物早期预警和常发性有害生物准确预报,监测覆盖率达到95%,测报准确率超过85%。

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0%,测报准确率超过85%,成灾率控制在0.85%以下,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 科技日报

标签: #解析与检测2021历史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