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萨凡《人真的不是东西》节选之六 通过上述三章的讨论

萨凡 322

前言:

眼前各位老铁们对“语言生成机制研究是”大约比较讲究,大家都需要了解一些“语言生成机制研究是”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语言生成机制研究是””的相关文章,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萨凡《人真的不是东西》节选之六

通过上述三章的讨论,我们可以给出人的完整概念:人是一个具有三重性的三层结构的实体,所谓三重性,就是人的物性、德性和神性;所谓三层结构,就是人的肉身、生命和灵魂。人是由身心复合而成的三层构造,第一层是作为物质基础的肉身,第二层是附着肉身的生命,第三层是与生命紧密结合的灵魂。生灵气息贯通这三层构造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并且沟通内外,与外部世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运作。就功能而言,分为两类:生命的功能和灵魂的功能,灵魂使得生命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与同类相区别,而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就在于语言和文化。

《人真的不是东西》“下篇”从语言、文化和人格三个方面探讨何以成人的问题。

何以成人?人是有灵魂的存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灵魂具有营养(包括生长和生殖)、运动和理性(包括知觉、情感、思维、意志活动)的功能,其中的理性功能恰恰是人的语言的表征。人离不开语言,语言也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第四章“语言,人脑的软件系统”这个题目有必要在此作一番解释。“语言是人脑的软件系统”,这一说法仅仅是比喻,但它要表达:正如电脑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人也是由人的身体和心灵组成的,而正是语言赋能于心灵,没有语言,心也就失去了灵性,就像没有安装系统操作软件的电脑,它只是一堆废物。可以肯定地说,人之为人,根本上是语言造就了人。

语言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在卡西尔看来,人在本质上是“符号的动物”,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成就了符号化的人。“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种条件。”在这一意义上,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进而言之,人类文化成果也是符号化的成果。

第四章首先探讨了语言的起源和本质,接着引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说明语言的生成机制,或者说语言作为人脑的软件系统是如何安装(编程)的,最后分别讨论了语言符号特性和语言的文化功能,强调了语言的人格建构功能。

第五章“文化,人类的意义世界”。文化同样是一个定义模糊的概念。在讨论了文化的定义之后,笔者着重阐明了三点:第一,文化是社会的存在,文化与社会具有同一性;第二,文化是人生的意义之网;第三,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或灵魂)。

第六章“人格,精神的寓所”。首先阐述这样一个观点: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同时是人格的建构过程,语言建构人格,文化形塑人格,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发挥影响深远的重要作用;其次引述西方心理学界的人格理论,澄清人格概念;最后阐释人格构成要素——人性、意识和精神,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人格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精神寓于人格,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格;精神决定人格的格局气度,并且主张重视精神,提倡以君子人格为典范加强自身的修为。

五、六章意在说明何以成人。何以成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格建构的问题,人格的建构离不开语言和文化,没有语言和文化也就不能成其为人。下图为人格建构示意:

在回答了“人是什么”(第一、二、三章)以及“何以成人”(第四、五、六章)之后,进入第七章“人,向死而生”。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人生原本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串联而成的操心过程,其中生存则是一个大问题。第七章讨论生存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命运、缘分、人事、人际关系以及自由与自律等问题。笔者十分赞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人是向死而生的,向死而生的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固然死不可避免,但对此要心无恐惧,淡定从容;重要的是生,如何活在当下、活得好才是一个人的根本要务。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笔者历经四十多年阅读(读书和读人)以及对“人是什么”与“何以成人”这两个人生根本问题沉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结果。笔者深知,一介凡夫,才疏学浅,人微言轻,但也明白微言或有大义,故不揣浅陋,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与明智的读者诸君分享思想的盛宴。

标签: #语言生成机制研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