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2025,中国“芯”要走向世界

金融界 2862

前言:

眼前我们对“2025电路”可能比较注意,大家都想要学习一些“2025电路”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2025电路””的相关知识,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与芯片国产化相关的概念公司,在A股市场显得异常火爆,不少公司甚至出现了好几天的连续涨停。而当神威超级计算机赴美夺冠、“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年底换芯以及核高基发布会上关于我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等消息传出来时,国产芯片公司的股价更是高潮迭起。毫厘大小的芯片,挑动着大国的神经,如今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发展和攻坚的项目。

政策完善推动

芯片国产化加速

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里面就曾提出要求,到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意味着2025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全世界35%,也就是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而工信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也就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占到全球49%, 这意味着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产值来说将达到全球之最,不仅能够供给全中国的需要,而且还将抢占相当一部分的世界市场。

据悉,中国每年进口的工业品种,集成电路的规模远超其他品种,2016年总的进口金额为2271亿美元,是第二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三倍,该进口额大约占全球市场的70%,这意味着中国是全球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而这其中国产化芯片的自给率还不足8%。

为了扶持国产芯片的发展,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扶持规模巨大,仅考虑国家和地方等政策性资金就已经超过了5000亿,再考虑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带动,未来十年投向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预计将达到万亿级别。

国内芯片相关企业

高歌猛进

根据IC insight的报告显示,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2009年中国只有一家,即华为旗下的海思,经过七年发展,2016年已增长至11家,它们分别是:海思、展讯、中兴、大唐、南瑞、华大、锐迪科、ISSI、瑞芯微、全志和澜起科技。从产值上来看,2016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已经超过160家,其中华为旗下的海思和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展锐在芯片设计上已跻身世界前十。

在存储芯片领域,国内的两家优秀企业兆易创新和长江存储也正试图赶超国际上的一些竞争对手。其中兆易创新于2016年8月上市,其2015年、2016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14.89亿元,实现净利润1.42亿元、1.51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已实现营收15.17亿元,同增长44.69%,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34.75%。

半导体行业的格局一直以来是美韩称霸,日欧台湾地区随后的状态,不过中国大陆企业的强势追击正逐步打破这种格局的趋势。据台湾半导体协会估计,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整体产值很可能仅比2016年上升1%,而全球的市场规模增量在9.8%,而反观大陆,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同比增长21.1%,销售额为830.1亿元,是世界半导体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地区)。如今,半导体行业的设计、制造、封测三大部分,大陆已在设计和封测超过了台湾,虽然在制造方面大陆和台湾还有一定差距,但从总的半导体产业的产值比较上来看,大陆与台湾的差距已然很小了。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为新台币11440亿元,而大陆产值约为新台币9900亿元。

机构看好

芯片国产化产业发展

从政策和产业界来看,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而对众多券商机构或投资人来说,他们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多持看好态度。

华泰策略分析师陈莉敏认为,从全球范围来讲,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高于全球。

东兴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杨若木在其报告中提出,从全球范围来讲,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高于全球。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对行业增速超过20%的要求,我们预计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 1430亿美元,2015-2020复合增长率超20%,远高于全球平均3%-5%的增速。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同时,也成为了相关电子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芯片需求与进口依赖,必定会吸引大量资本进驻,刺激国内芯片企业快速发展,促成全球芯片产业市场向中国转移。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标签: #2025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