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例设计及评析——《集合》

教学评研究 1944

前言:

现时你们对“集合与充分条件的数学课题”都比较关切,我们都想要学习一些“集合与充分条件的数学课题”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集合与充分条件的数学课题””的相关内容,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匹配程度)。它包括目标指引下的三层含义:一、是教-学一致性;二、是教-评一致性;三、是评-学一致性。总的来说,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为例,阐述如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备课。

学习目标的设计

低阶目标

1.通过解决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发现获奖同学中的重复现象。

2.发明韦恩图解决重复问题,了解集合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高阶目标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达成评价

1.能够发现获奖同学的重复现象。

2.1能画出韦恩图,会用韦恩图准确表示出获奖的同学。

2.2能准确说出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1会利用集合图,多种方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3.2.会利用重复问题,总结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计算公式:两个集合数-重复。

先行组织的设计

猜猜老师的双重身份,老师既是一名数学老师又是一名科学老师。再来猜猜老师这节课既是来上课的又是来干什么的?颁奖的。

通过猜一猜和颁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的关联词:既……又……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生活广角——老师的身份

课前师生谈话。

用“我的身份”做素材,让学生用一个语文上的关联词说说老师的两个身份。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重要的关联词:(板书关键字:既……又……)

活动二:创设情境——颁奖

师:语文之星有4人,数学之星有5人,一共应该有9人?

生:4+5=9人

师:请获奖的同学上台领奖,明明9人获奖,怎么上台的只有8人呢?

生:有一名同学既获得了语文之星又获得了数学之星,重复获奖了。

今天我们就来个现场点名,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的另一个关键词:(板书关键字:重复)

活动三:活动体验——他应该站在哪儿?

1.拿出两个呼啦圈。

师:两组同学都到齐了,为什么总人数不够9人呢?

2.请获得语文之星到红圈,请获得数学之星到蓝圈,看看会发生什么?

有一位同学在两个圈里跑来跑去。

采访这位同学的身份,这位同学既既既获得了语文之星又获得了数学之星。

师:他应该站在哪儿?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吧!

学生帮助,两圈交叉,这位同学同时在这两个圈里。

采访全班同学

红圈表示什么意思?蓝圈表示什么意思?交叉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三位同学为什么不到中间去?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板书关键字:只)

【设计意图】引出集合圈五部分的含义。

活动四:抽象概念——它们叫做集合。

1.提出疑问?为什么4+5=8人?引出正确算式。

老师数人数,语文之星的同学请举手,4人,正确。

数学之星的同学请举手,5人,正确。

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原来4+5不等于9,等于8。利用错误算式,引出正确算式,4+5-1=8人。

是:为什么-1,减去的1是谁?

生:-1,减去的是重复获奖的同学。

师:-1,减去的是重复获奖的同学。那把重复获奖的同学去掉,是不是就是8人了?

把重复获奖的同学,让他出两个圈,重新数人数,仍然不是8人?怎么回事?-1减去的是谁?

设计意图:制造问题缺口,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欲望。

教师适当引导,重复获奖的同学有几个身份?但是却是几个人?

-1减去的是这位同学多余的一个身份,重复的一个身份,但是还要给他留下一个身份,不能都减去,所以减一。

你能用画一画的办法,把这两个圈和这些同学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吗?

展示学生作品,要能够清楚表达出8位同学的获奖情况。

会有学生用图形、数字代替人名,提醒同学们多种方式供同学们选择。

两个圈请到黑板上

再次邀请获奖的同学把名字放在相应的圈里。

师:数学上,我们把语文之星看做一个整体,就叫做语文之星的集合。语文之星就是这个集合的名称。

补充课题:“集合”。刚才我们组建的2个圈,就是2个集合。

活动五:探索方法——我明白了!

1.重复两人,如何计算总数?

小组合作,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你能说出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吗?

语文之星4人,数学之星5人,重复变成2人,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对照板书,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中各部分的含义,探索此类集合计算问题的方法,指导列出算式,并小结方法:

2+2+3=7(人) 分成三部分,再算总数。

4+5-2=7(人) 两部分相加,减去重复。

4+3=7(人) 两部分相加

2+5=7(人) 两部分相加

设计意图:同一个问题可以多种方法解决。

总结重复问题计算总数方法

4+5-1=8人 重复一人

4+5-2=7人 重复两人

观察猜测重复三人,如何计算?学生猜测:4+5-3

4+5-1=8人

4+5-2=7人

4+5-3

总结重复问题计算总数方法:

语文+数学-重复

活动六:生活广角——男生女生的故事!

三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7人,三一班一共有多少人?

为什么没有重复?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重复的现象,也有不重复的现象存在,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七:集合好玩——班级小调查

调查喜欢吃白菜和喜欢吃土豆的同学,引出既不喜欢吃白菜又不喜欢吃土豆同学的位置关系。

活动八:集合有用——他们一共多少人?

喜欢足球的有6人,喜欢篮球的有5人,一共有几人?有几种可能性?

指导学生分析三种集合图表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计算“他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第三种情形下,答案不唯一,可适当引导学生说说:“如果重复了**个,那么总数是**个。”

活动九:集合有情

板书设计,小结全课。

【课例评析】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应具备哪些特征呢?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灵魂。

目标要明确,目标可操作可测评,注重成果性。

如何撰写学习目标?

素养导向

素养有两个要素必不可缺: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

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宗旨,有两个目标不容忽视:

1.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迁移应用目标。

2.通过基础性知识技能进行意义建构的目标。(刘术红)

低阶目标

1.通过解决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发现获奖同学中的重复现象。

2.发明韦恩图解决重复问题,了解集合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高阶目标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二,逆向设计,也就是制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接着就要考虑目标达成的标准是什么,证明目标已经达成的证据是什么。也就是目标的达成评估设计。

达成评价

1.能够发现获奖同学的重复现象。

2.1能画出韦恩图,会用韦恩图准确表示出获奖的同学。

2.2能准确说出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1会利用集合图,多种方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3.2.会利用重复问题,总结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计算公式:两个集合数-重复。

第三,问题设计要有结构性。一般用一个大问题或任务统领整个课堂,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解决问题。结构化的问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具有结构性,教学时间具有结构性,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结构性。第四,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嵌入评价。也就是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第五,注重成果收获,注重思维可视化。通过课堂小结等梳理课堂学习的收获,通过思维导图等使思维可视。

标签: #集合与充分条件的数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