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有数据存储产业作支撑,才能有发展主动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48

前言:

此刻兄弟们对“大数据存储案例”都比较关注,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些“大数据存储案例”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大数据存储案例””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南京报道

随着算力网络的建设发展,业内对存储环节的关注度也直线上升。

7月20日,在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谈及了存储的重要性:“中国未来是数据第一大国,数据存储产业不能跟不上。中国是数据大国,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有强大的先进的数据存储产业作为支撑,才能有发展的主动权。”

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量将从7.6ZB增至48.6ZB,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快制定国家数据战略,其中,存储技术和产业成为共同关注的战略重点。

但是当前国内的存储发展跟不上数据量的增长。根据倪光南提及的一组数据,中国单位GDP的数据存储量只有美国70%左右,而人均数据存储量,美国是中国的9倍。美国为212GB/人,中国约为25GB/人,说明中国数据存储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现在AI大模型崛起,进一步推动了算力的需求。虽然AI算力中心不断兴起,但是倪光南指出,目前普遍对算力的理解有片面性,广义算力不仅包括算力,还包括存力、运力。当前中国算力中心的存力相对不足,存在重算力轻存力的倾向。

他进一步分析道,中国存储容量增长快,但主要用机械硬盘HDD,先进半导体存储技术滞后。比如,存储领域闪存市场占比中,全球平均水平为41.3%,美国为56.4%,中国为20.3%,仅是全球水平的一半。再看算力中心采用SSD(固态硬盘)先进存力占比,美国为52.8%,中国为24.7%。

面对新一轮存储技术变革,在倪光南看来,随着国产存储整机和闪存生产能力提升,SSD(固态硬盘)取代HDD(机械硬盘)的时机已经到来。

谈及存储芯片产业链,倪光南介绍道,中国的新型半导体存储产业链比较完整,比如在产业链上游,长江存储的NANDFlash和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已经达到全球主流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在SSD主控芯片方面,国内已经有十几家厂商的产品得到商用,产品能力与国外主流厂商持平。

而在产业链中游,我国存储整机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构筑在自主的核心存储芯片、系统架构和软件之上,也已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目前国产品牌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比85%,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20%,在海外有巨大增长空间。

在他看来,我国新型存储产业在实现国产化的情况下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今后如能通过双循环拉动,迅速扩展规模,提升性价比和营销服务能力,有望成为IT领域的“5G”产业,成为中国的又一新名片。

对于存储产业发展,倪光南建议制定算力和存力适当比例范围,重视高效存储产业人才培养,以及将数据存储列入信创范围、设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相关数据存储专项,协同上下游产业攻关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大数据存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