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关于 MacBook Air 15 英寸版,本文有你关心的 6 个问题

少数派 722

前言:

此时姐妹们对“macbookair定位服务”大概比较注重,我们都想要学习一些“macbookair定位服务”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macbookair定位服务””的相关知识,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在 WWDC23 开幕式上发布的诸多新品中,MacBook Air 15 英寸版可以算是讨论度最低的产品了。它在公布之前就遭遇了各种精准爆料,发布会上又有 Mac Pro、Vision Pro 等一众新品大抢风头。相比之下,MacBook Air 15 英寸更像是数码玩家们预期之内的常规更新,没有掀起太多波澜。

不过,在 Apple 近年来重新梳理了 Mac 产品线之后,MacBook Air 却是受众群体最广泛、用户保有量最大的产品线,MacBook Air 15 英寸对于这条产品线的意义可谓重大。在本文中,我们就来谈谈这款即将正式开售的新品。

有一点需要说明,MacBook Air 15 英寸版和搭载了 M2 芯片的 13 英寸版(注:如非特别提及,下文中提到的「MacBook Air 13 英寸」均指代搭载了 M2 芯片的版本)从外观到基础体验都几乎完全一致,如果你不想花时间了解产品细节,那仅留下一个「它就是 MacBook Air 13 英寸的放大版」的印象也不是不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啰嗦,本文将不再描述两款 MacBook Air 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点,仅以问答形式着重回答来自少数派会员社群的提问以及大家在购机时最关心的问题。

和搭载了 M2 芯片的 MacBook Air 13 英寸版相比,15 英寸版外观有何变化?

除了萤幕尺寸变大之外,MacBook Air 15 英寸相较 13 英寸版没有任何设计风格上的变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15 英寸就是 13 英寸的放大版。在整体放大之后,萤幕尺寸从 13.6 英寸提升到了 15.3 英寸,可视面积有了明显的增加。

产品外观图

「刘海」屏

在与两颗皮蛋一起录制的关于 WWDC23 预测的节目中,初号老师曾提到了一个我很赞同的观点:更大的萤幕尺寸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生产力,而小尺寸萤幕会让人失去「干重活」的欲望。从 MacBook Pro 16 英寸转到 15 英寸版的 MacBook Air,我没有在显示面积方面觉察到明显落差,之前在 Pro 上的多窗口布局和使用习惯也能完整保留。这正是 15 英寸萤幕相对 13 英寸的优势所在——MacBook Air 15 英寸这款产品想要满足的就是那些「想要一款轻薄的 MacBook,但又想要大屏」的用户们的需求。

第一眼看上去,MacBook Air 15 英寸版(左)的显示面积和 MacBook Pro 16 英寸几乎一样,其实还是小了一点的

虽然机身变大了,但端口还是这几个,如果外接设备多的话需要留意这一点

机器重吗?发热情况如何?

在用了小半年的 MacBook Pro 16 英寸之后,我终于用回「放得上大腿、抱得进被窝」的 MacBook 了,这话得分两方面来讲——

一方面,Air 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不发热。在 25 摄氏度左右的空调房里,掌托位置甚至在使用中也能感受到微凉,这是只能在搭载了 Apple Silicon 的 MacBook Air 系列上才能找到的笔电体验。而在使用 MacBook Pro 的时候,尽管电脑的整体发热量也不算大,但某些场景下还是需要我手动用第三方工具将风扇速度略微抬高至 2500 到 3000 转,以控制整机温度。无风扇的 MacBook Air 就完全不用管,只要不干重活,它就一直冷静。

至于怎么才能把这部电脑「点燃」,我在 13 英寸版 MacBook Air 的体验文章中曾有提及——使用我设计的「小时代压力测试」,在播放多部 4K 影片的同时进行播客渲染,让 CPU 和 GPU 满负载工作,「烤机」大约 15 分钟后就可以触及发热量的最高值。由于 15 英寸版 MacBook Air 搭载的 M2 芯片与 13 英寸版没有区别,两部机器的发热表现也极其相近,本文就不再赘述测试流程了。

另一方面,得益于身形轻薄,任何能装下 15 或 16 英寸笔电的包包均可容纳 MacBook Air 15 英寸版,部分为 13 或 14 英寸笔电设计的包包也能适应。我专门挑了一个专门为 M1 版 MacBook Air 设计的内胆包做了个小测试,虽然空间紧张,但挤一挤还是装得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MacBook Air 15 英寸的厚度比 MacBook Pro 16 英寸薄出了半厘米,使得两部机器无论放进包包、抱在怀里还是放在腿上时的手感和心理感受都截然不同。更薄的机身能给用户强烈的「你可以很轻松地把我带在身边」的暗示,也确实能节省许多收纳空间,这正是许多用户更愿意选择购买 Air 系列产品的重要原因。

MacBook Air 15 英寸(左)明显更薄

机器续航如何?

说来惭愧,除了「和 13 英寸版一样好」之外,我找不到太多词汇来描述 MacBook Air 15 英寸的续航表现。

从拿到机器到发布文章,我使用这部笔电的时间总共只有一天半。其中完整使用了一个工作日,所有敲字(也包括写这篇文章)、修图、音频会议、摸鱼看 YouTube、搞其它零零碎碎的活等都在新电脑上完成。从上午十点左右正式开工,到干完所有工作并把这篇文章放进少数派后台,电脑电量还剩 30% 左右。

一个标准工作日的电量消耗情况

根据我此前使用 MacBook Air 13 英寸的经验,如果工作期间还需要用到播客剪辑、影片编辑等工具,剩余电量会再低 10% 到 20%。以上操作期间,电脑的萤幕亮度大约为 70%,我还外接了鼠标、键盘。对于看重续航的朋友来说,这是个可以令人安心的好成绩。

SSD 速度如何?16GB 内存够用吗?

我的这部 MacBook Air 15 英寸是 1TB 存储的版本,按照此前惯例,低速 SSD 只会出现在 256GB 这一个规格的存储上。当然,为防万一,我也简单测了一下 MacBook Air 15 英寸的 SSD 速度,写入速度在 2900 MB/s 左右,读取速度则在 2800 MB/s 上下,比之前的 13 英寸版还略快了一点点。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担心 SSD 速度有问题,那就购买 512GB 及以上的规格,可以确保安全。

SSD 测速截图

以 MacBook Air 的产品定位来说,16GB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肯定是够用的。我是 app 后台堆积大户,即使《Photoshop》这种吃内存狂魔,只要开启了通常也是不会主动关闭的。在这样的使用习惯下,我在使用 8GB 内存的 M1 版 MacBook Pro 时也只是偶尔觉得内存不足。考虑到 MacBook Air 的用户通常不会用来搞重度的影片剪辑或者代码编译,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16GB 内存不够的问题。

Air 和 Pro 的声音系统差距大吗?

声音系统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用来放声音的音响,另一方面则是用来收音的麦克风。

和 Pro 系列相比,MacBook Air 15 英寸的音响效果是有着明显差距的。前者毕竟有一套完整的高保真六扬声器系统,还有键盘区域两侧面积不小的扬声孔;后者则延续了 13 英寸版的出声方式,扬声器放在 B、C 面之间的出风口处,依靠声音在萤幕上的折射形成一定的立体声。我在拿到新电脑时还没正经播放音乐,单听开机时的「duang」声及各种系统提示音就已经发现了它和 Pro 的不同。Air 的声音听上去比 Pro 单薄,响度和低频表现不及 Pro 有力,空间感也比 Pro 差出不少。

MacBook Pro(右)上面积不小的扬声器开孔不是白来的

但是,15 英寸版的 Air 的音响效果则要好于 13 英寸版。15 英寸的 Air 比 13 英寸多了两个扬声器,且和 Pro 系列使用了近似的振动抵消低音单元,加上 15 英寸的 Air 机身更大,给声音共振和反射的面积也相应增大。综合下来,在听音乐、看电影时,15 英寸版的 MacBook Air 比 13 英寸有着更强的沉浸感。如果你购买 Air 系列的用途之一就是消费影音内容,那音响系统的区别一定是 13 英寸和 15 英寸之间很重要的差异点。

麦克风系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功能,市面上关于 MacBook 的产品体验里几乎没什么人提及,但作为播客主播,我却经常在 Apple 产品体验内容里谈到有关麦克风的话题。MacBook Pro 上有一套录音棚级的三麦克风阵列,我曾无数次推荐过 Pro 系列用户尝试这套麦克风系统,因为它的音质在笔电里称得上「天下无敌」,录音质量完全可以与许多入门级的专业麦克风相媲美。然而,MacBook Air 上的麦克风却没有「录音棚级」这样的标注,这也让我不禁好奇两者的录音质量会不会像音响系统一样差距明显。

答案是:特别明显。虽然都在同一个还没有做声学处理的房间里录制了同一段声音,但 Pro 回声更小、人声更饱满的特点还是能一耳朵就听得出来。其实我在测试之前也没想过两者的录音质量差距会这么明显,「录音棚级」四个字确实有两下子。

MacBook Pro 14 英寸版和 MacBook Air 15 英寸版,我该选谁?

无论会员社区还是社交媒体上,这似乎都是关于新 MacBook 讨论度最高的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在同样选择 16GB 内存加 512GB 存储空间的情况下,MacBook Air 15 英寸的价格为 13499 元,搭载 M2 系列芯片 的 MacBook Pro 14 英寸的价格为 15999 元,两者之间差价为 2500 元。考虑到 Pro 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价格在某些电商渠道或有优惠,要不要用这两千块的差价换取更强的性能、更高规格的萤幕、更多的外接端口等就成了不少用户纠结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这个比较混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MacBook Pro 14 英寸和 MacBook Air 15 英寸的萤幕尺寸差距很大,两者其实不是一条线上的产品。MacBook Pro 14 英寸延续的是 MacBook Pro 13 英寸的血脉,定位是「小屏性能笔电」;MacBook Air 15 英寸则是 13 英寸的放大版,是「大屏轻薄笔电」,路子完全不同。

MacBook Pro 14 英寸(左)和 MacBook Air 15 英寸的显示面积差别还是蛮明显的

其次,两千块的差价看上去不多,但终究是两千块。近两年,我在给朋友推荐电子产品时都会对劝他人加预算、加需求的做法非常谨慎,因为厂商在宣传时其实已经进行了一轮「构筑需求,让用户自以为自己很需要」的宣传。我认为,更负责任的做法是让购买者冷静下来,明确自己到底要什么,哪些功能点是自己花钱的目的,然后做出恰当的决定。M2 Pro、XDR Display、高保真音响系统,这些特性固然诱人,但对于用不上 M2 Pro 性能的用户来说,更厚更重的体积和更小尺寸的萤幕可会带来更大的牺牲。

三台笔电尺寸对比,叠叠乐

真正让人纠结的是搭载了 M1 Pro 的 MacBook Pro 14 英寸(Apple 第一方翻新机)与 MacBook Air 15 英寸之间的比较。前者的价格比后者还要便宜,综合性能还更强。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屏小和厚重到底还算不算缺点可真的是个值得好好考虑考虑的问题。

总结和购买建议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 MacBook Air 15 英寸的购买建议,我的答案是「不要为想象中可能存在、但眼下尚未出现的需求埋单」。如果你当下对电脑的性能没有极致要求,短期内也没有影片制作、代码编程等学习计划,那就优先购买 MacBook Air 系列,图个轻薄爽快。在此基础上,如果你长期使用笔电自带的萤幕,那更大尺寸的 MacBook Air 15 英寸肯定能让眼睛和大脑都开心一点。反之,如果你已经笃定了性能优先,那就果断选购 MacBook Pro 系列吧,性能澎湃,贵就是好。

标签: #macbookair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