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用AI弘扬佛法,52岁霸榜GitHub… 有梦想的人会发光

无双奶酪7FR 7153

前言:

如今姐妹们对“vbnet大会”大体比较关切,姐妹们都需要知道一些“vbnet大会”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vbnet大会””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产 哥 说

程序员只能吃青春饭?女性不适合做技术?僧人就要远离现代科技?

今天,产哥采访了一群有故事的花样程序员。

大龄、女性、出家人……这些都曾经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但他们用技术,将偏见化为了自己的独特光芒。

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人生不设限。

主笔:西瓜

编辑:叉叉

贤超法师:用AI与佛法碰撞

贤超法师眼眉低垂,穿着一袭黄色僧袍。他身形单薄瘦削,说话安静温和。但一股力量从他的身上涌现。

这位僧人正在尝试打破过去和未来的边界,将AI技术与佛法结合。

贤超法师

然而疫情突如其来,全盘打破了他的工作计划。“四面楚歌,孤立无援,士兵四散,就剩我一个将军。” 贤超法师说。

佛经浩如烟海。以《中华大藏经》为例,共有经籍4200余种,23000余卷,总字数近3亿。

同时,佛教经文以古汉语成文,没有标点。普通人想要读懂佛经,断句成为了第一道障碍。

贤超法师希望能使用AI技术,自动实现佛教经文的标点标注,帮助对佛法感兴趣的人跨越第一道门槛。

一开始,他尝试与程序员志愿者团队合作,他负责佛教典籍的学术研究,志愿者团队负责编写AI算法。

但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人们开始在家办公,他和志愿者们都身处不同地方,无法聚在一起。不少程序员志愿者晚上和周末需要加班,没有更多空余时间参与项目。

今年2月开始,贤超法师因疫情困在家中。在封闭环境中,他尝试去看看中断的项目代码,看自己能不能看懂。“开始以为很难,但钻研了一段时间过后,竟然很快看懂了。”

出家前的理科功底发挥了作用。贤超法师原本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硕士,2007年毕业,2008年在北京龙泉寺出家为僧。他现在的身份是龙泉寺藏经办公室主任,致力于龙泉大藏经的编修与佛学义理研究。

看懂代码后,他慢慢将项目算法中的一些问题找了出来。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于是,他决定试着写个程序。

他最先尝试使用VB语言。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用过VB。但VB已经停止维护很久了。用了之后,他发现有一些问题实际上无法解决。这个时候,他终于下决心去学习使用新的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

从VBA到VB6.0,到VB.net,再到C#——每个新版本,他都尝试用不同的编程语言重新设计。

集中开发4个月后,贤超法师编写的“古文工具箱”程序终于成功面世。

处理一个文本,以前要借助Excel表格,输入和统计十几万行文本数据。步骤繁琐重复,消耗大量时间。现在使用软件,几十秒就能处理完成。

“开始是,‘我不去,谁去?’;中间是,‘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到最后,‘一个人,一把枪,足矣。’”贤超法师用这样三句话,形容他自学编程的旅程。

如今,贤超法师团队将AI深度学习技术运用到了自动标点上。人独立完成的标点,作品之间的相似度应该是在80%左右,相似度过高则会有抄袭的嫌疑。根据这个标准,贤超团队研发的Transformer所标注的结果,和人类的标注结果“几乎已经无法区分”。

贤超法师在腾讯Techo Park 开发者大会上分享

“人有的时候需要这样一种压力,需要破釜沉舟。周围人都不帮你,你只能靠自己。” 贤超法师说。

陶建辉:我要写程序写到80岁

“我希望你们都去看看我写的代码,代码是我的亲生儿子。这种满足感,是不做技术的人很难体会到的!”

陶建辉站在演讲台上,向台下数百名听众喊话。他语调高亢,眼里闪着兴奋又得意的光芒。

陶建辉

他今年52岁,仍然奋战在代码前线。

2019年7月中旬,全球开源社区GitHub上出现一个名为TDengine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项目。项目一开源,立即冲上榜首,整整五天霸榜 GitHub。

陶建辉正是TDengine的核心贡献者。项目创立后的前三个月,他一个人写了20000行代码。

他是程序员,也是连续创业者。理想永远奔腾在他的血液里,而代码是他的武器。

他的第一个人生转折,发生在毕业后。90年代初,陶建辉从中科大毕业,前往美国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1997年他入职美国芝加哥摩托罗拉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从物理转行通讯,陶建辉相当于放弃专业,选择一条新赛道从头开始。这无疑充满挑战,他却兴奋远远大于焦虑。他花了几个月时间自学通讯技术,从相对落后的位置,追上同事们的水平。

“我从来没学过通讯,也不是计算机的科班出身。工作跟你大学学的东西无关都没关系,关键是否有一个基本功,你是否还有动力和兴趣去学习。” 陶建辉说。

2008年,中国召开奥运会那一年,陶建辉回国创业。他创立了一家叫和信的公司,做实时消息推送

没想到,创业让他遭遇当头一棒,迎面撞上人生的至暗时刻。

2010年春节一过,一张惨白的封条贴上陶建辉办公室的大门。公司账上所有的钱都用光了,大家觉得公司没戏,团队一下走了十几人。只剩下6个人,还愿意跟他一起做。

祸不单行。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摔了一跤,小腿骨折。送到医院去的时候,他身上2000块都没有。“说起来都有点好笑,CEO,海归是多么的光鲜,结果连住院费都交不起。” 陶建辉说。

巨大的困境激发出他强烈的饥饿感和求生欲:“这个产品当时我自己特别看好,我觉得一定是未来。我就是坚信一定要做。”

他借了一笔钱,维持公司生存。然后自己亲自去跑销售,跟智能电视厂商谈,跟深圳手机的制造商谈,跟电信运营商谈……要把公司的软件植入进去。

两个月,他签下了200多万的合同。此前创业两年,他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过。

公司起死回生,他也完成了从一个工程师向一个创业者的转变。

2013年,和信被台湾联发科技收购。同年,他又创立了快乐妈咪,专门做母婴健康平台和智能硬件,2016年被太平洋网络收购。2017年5月份,他第三次创业,创办涛思数据,专门做时序空间数据的实时高效处理。

“就像击剑一样,只有当你放下剑,你才是真正输了。” 陶建辉说。

程序是他手中那把永远不会放下的剑。三次创业,都是他一个人先把演示的代码写出来,立刻拿到了天使融资。他说:“这是做程序员最大的好处,能把你的想法立马变成产品。如果不做技术,做不到这一点。”

他渴望一直写程序,写到80岁、90岁。直到几十年之后,还有人在用他写出来的产品,这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程序就是我们的作品。达芬奇被大家永远记住,是因为他留下了画。现在还有谁记得,达芬奇时代有哪个亿万富翁?”

陶建辉和他的创业团队

来鑫:永远向前一步

从技术转型管理,是不少程序员的目标。也有不少人在跨越这道鸿沟时,不小心失足跌落。

来鑫曾在这道门槛跌倒,但她用勇气和毅力最终完成了跨越。

来鑫一头乌黑的长发扎在脑后,眼睛笑得弯弯的。和她的柔和微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身体里的力量与冲劲。

来鑫

她认为在工作中拥有成长型思维、做事追求极致、擅于把握机会很重要。

她的职业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百度实习,先后任职于腾讯、迅雷。她目前的岗位是,腾讯SaaS商业化中心副总经理。

永远“向前一步”,是来鑫走在职场路径上的最大特点。她认为,每一次“向前一步”,都为未来的自己砌好了一块阶梯。

刚开始进入职场时,她负责后台技术开发。在专注技术的这一职业发展阶段中,她没有被自身工作的边界框住,反而一直在不断尝试和拓展新的可能性。

来鑫毕业加入腾讯云后,团队中的产品人员较少,很多时候需要研发人员自己承担产品的工作。来鑫就主动承担了自己组的产品工作。虽然当时没有完全转型产品,还需要写代码,但这个过程积累的产品基础能力,为她日后转型管理产品团队提供了有益基础。

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出现后,来鑫在团队中主动承担起这部分的工作。随着研究深入,她发现区块链和后台技术一脉相承。新学会的区块链技术,又能进一步夯实与提升自己的后台技术能力。

从技术转型管理,是来鑫的重要职业转折点,一开始让她非常受挫。

就像每个管理新手一样,来鑫一开始成为管理者,工作推进得并不顺利。她非常苦恼,甚至痛苦得下班回家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续哭了好几天。

那时她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经历。

刚进大学学习数学分析,她一开始怎么也学不明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哭得不行。哭也没办法,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学,花时间去问老师,去找同学学习,渐渐发现成长还是比较快的。到大一结束时,她的总成绩变成了学院的第一名。

来鑫决定将这个经验,运用到工作里。她开始去不断跟别人交流,问公司其他团队,问资历深的前辈:我该怎么办?

放下面子,多方求教,这个过程让来鑫找到了迷宫的出口。

“知道该怎么做,我就不怕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一点点把问题都解决了,就突破了自己。”来鑫说。

来鑫和她的双胞胎女儿

担任腾讯SaaS商业化中心副总经理半年多以来,来鑫和团队一起,推出腾讯SaaS“千帆计划”——通过与SaaS生态合作伙伴共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真正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降本增效。

包括微盟、微盛等企业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都因此受益,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未来,来鑫希望能在生态中打造更多的合作伙伴标杆,帮助他们在数字化升级中创造更多价值。

来鑫在腾讯SaaS加速器现场

如今,寻找和实现下一个目标,对来鑫来说不再是被动承受的压力,而是自我驱动的追求。她喜欢这个过程:实现目标能分泌多巴胺,给自己带来愉悦。

他们都是程序员出身,最终通过努力打破自己的职业天花板。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梦想,你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光芒。

在前不久的腾讯Techo Park开发者大会上,这三位程序员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

程序员,没有固定标签。

他们还可以是“田间菜农”,用AI帮农作物增产增量;是“老司机”,用代码为汽车赋予有趣的灵魂;是“治沙能手”,用技术帮助科学家治理沙漠;是“噪音猎人”,钻进实验室让听障人士“听清”世界......

产业互联网时代,程序员有更多“花样”。未来,产哥也将给大家带来更多关于这些技术人的故事。

标签: #vbnet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