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这个实验室孕育了十项国际大奖,快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浙江大学 34

前言:

当前朋友们对“双扣算法”大致比较注重,各位老铁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双扣算法”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双扣算法””的相关文章,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咦,这是什么?乳白色的绵软的底基上有着灰绿色的淡淡纹饰,形成一个很好看的心形,仿佛是蛋糕店里被紧锁在橱窗里的奶油抹茶蛋糕,在昏暗的灯光下仿佛飘出了诱人的气息,让人不禁咂了咂嘴~都仿佛感受到了奶油抹茶蛋糕入口时的香甜了呢!

吃货且慢,这可不是你脑海中飘出的某种美食,而是生活于土壤中帮助植物更好生长的木霉小精灵啊!而这个内盛有酷似抹茶奶油蛋糕的培养皿,正是来自于浙江大学实验室的一份培养产物了。

ZIU代表队的吉祥物——木霉精灵

或许有人问,每天面对着这么高颜值、能诱发食欲的研究物,实验人员真的没有动过一点点歪念吗,比如......(斜眼笑)

答案是,当然有啦!这不,浙江大学iGEM团队就利用了这些看起来很有(hao)用(chi)的木霉精灵夺得了一项国际大奖呢。

怎样用“蛋糕”获奖

就在不久前,在美国波士顿海恩斯国际会议中心,浙江大学代表队ZJU-China第八次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第五次斩获金牌!

比赛获得的金牌

ZJU-China团队由生命科学学院陈铭教授带队,生命科学学院、竺可桢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计算机学院、物理系共6个院系14名队员组成。

队员们的卡通介绍

据了解,从竞赛铜牌到金牌,每个奖牌需完成相应指标,其中金牌在完成铜牌和银牌指标之外,还需完成金牌备选指标四个中的两个。金牌指标具体包括:①完成与项目主题结合的社会调研或试验;②优化之前的元件或项目;③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建模;④项目整体的有效运作能力具有说服力。

在iGEM2017的比赛中,ZJU-China团队的项目选择了New Application Track,以植物共生菌木霉为底盘生物,结合了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装置等硬件设备,构建了一套符合自动化农业理念的产品体系。在该体系的工作流程中,首先由硬件设备VOC装置,对植物散发出的VOC进行检测。当植物受到病原侵染时,其VOC成分会发生改变,预先利用逻辑回归算法训练的模型能够完成植物受病与否的判断,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和信息实时上传共享。如果监测到病情,VOC装置可以通过DAPG(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化学信号和中波信号两种途径将信号传递给木霉。前者是利用与AHL(酰化高丝氨酸内酯)相仿的化合物DAPG进行信号传递,原理类似于乳糖操纵子。后者利用中波使Ferritin蛋白发热并开启细胞膜表面的TRPV1(辣椒素受体)钙离子通道,引入钙离子内流从而开启下游基因。当木霉接收到来自VOC装置的信号后,即可开启下游基因的表达。针对特定的环境和目的,如宿主植物和病原菌种等,为木霉导入不同的下游基因,使其能够发挥相应的功能。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自动化农业产品的平台,能够实现从监测判别到响应解决的完整系统。相较于传统农业或传统生物防治,该产品体系具有信息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可拓展性强、人力物力成本小等显著优势。

讲讲iGEM在浙大的黑历史

iGEM作为一个跨学科性质的比赛,每年都吸引了浙江大学很多院系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在过去六年的参赛经历中,就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竺可桢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医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控制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和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十多个院系和专业的九十多名同学参与。

浙江大学代表队2010年第一次参赛,凭借出色的软件应用性拿到了第一枚金牌;

浙大2010年代表队

2011年经过全队的努力取得了亚洲总冠军、世界第三名以及Best New Application单项奖的优异成绩;

浙大2011年代表队

2012年摘得亚洲赛区银牌,并参加世界总决赛;

浙大2012年代表队

2013年首次在亚洲赛区获得Best Biobrick Measurement Approach 单项奖,摘得金牌并晋级世界总决赛;

浙大2013年代表队

2014年赴美参加世界大赛获铜牌;

浙大2014年代表队

2015年再次摘得世界大赛金牌;

浙大2015年代表队

2016年在Information processing这一系列上获得银牌。

浙大2016年代表队

每一年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非常棒啊!

紧(you)张(qu)的备战过程

此次参加比赛的ZJU-iGEM2017已经是浙江大学第八支iGEM队伍了。

从去年十月开始纳新,整个过程延续了近三个月,经过层层严格紧张的选拔,最初报名的一百多人最终只留下了二十几人。在其中的wenter project阶段,他们需要在一个寒假的时间构思一个完整的项目,从项目设计到网页制作,与实际参赛相比只是少了HP和做实验的步骤。有队员戏说:“NBA全明星赛的时候,我还一边放着电脑,趁着暂停的时候,看看文献。回想过去,高三的寒假我都没有这么认真地学过。”

三月初的Brainstorm则正式拉开了备战的帷幕。确定主题,细节构思,方法探索,进行实验,整个备战过程就随着春天的复苏一点点生长起来。

学习压力相对不是这么重的暑假就成了项目实验进展最快的时候。那时,九点前,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和刚爬到四楼还气喘吁吁的队员,问候声早;完成一天的实验,刚好四个人偷偷地来一局双扣,给输的人手臂用马克笔画上一只小乌龟;戴着耳机,穿着白大褂,很有节奏地做30个菌落pcr。大家每天都聚在实验室,朝夕相处下,彼此的这段青春交织在一起。

暑假里也少不了东奔西跑。签证,高校交流,实验的空隙里穿插着忙碌的脚步。“经常要到处迁徙,面基不同的人,呼吸不同地域的空气,带着我们的项目,骄傲而无所畏惧地分享给同样感兴趣的人。周边产品、硬件软件、新的质粒、新的荧光,小惊喜不定期地出现。”

随着交流和研究的深入,项目也逐步地进入下一个阶段。队员们熟谙,很多项目在九月的时候近似的优秀,但是最终在十一月参赛的时候就会出现层次。因此,组员们进一步地修正项目,并且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和调整。他们觉得,收尾工作其实并不着急,过早的画句号,些许固步自封。正是在这样的深思熟虑和精益求精的情况下,ZJU-iGEM2017给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让自己的青春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专属于413实验室的小温馨

浙江大学紫金港生物实验中心413实验室,门上贴有“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几个大字,整洁的实验台、大小各异的实验装置,还有随处可见的ZJU-iGEM的印章,这就是队员们的据点了。在实验室门口的白板上,还留有往届队员留下的明信片,以及队员们给自己或是给下届队员们的寄语,抑或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实验涂鸦,成为这个实验室中一抹特别不一样的颜色,带给队员们一些传统和继承,温暖而又明媚。

白板下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签到本。往前翻看,“X月X日,XXX,进入时间:8点,离开时间:24点”,“X月X日,XXX,进入时间:8点,离开时间:凌晨1点”……其他人在家享受安逸的假期时,iGEM的队员们早早起床来到413,在这里一泡就是一天,凌晨一点多离开是常态。而平时有课的时候,他们就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赶过来实验。

实验室的留言墙

iGEMZJU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研团队、参赛队伍,更是一种亲密而深厚的友谊,是一种特殊的牵挂,就像是一坛埋在酒窖里的黄酒,随着岁月的推移,酒香日益浓重,最终成为佳酿。每到毕业季,曾经的队员们就会又一次穿上实验服,回到这个充盈着他们在大学里与众不同的回忆的413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拍一张毕业照。

新闻链接——关于iGEM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由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性学术竞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性学术竞赛。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研究领域,每年大赛参赛队伍的相关研究成果都受到如《科学》、《自然》、《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等期刊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受到BBC等传统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赛事。随着iGEM大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广,参赛队伍越来越多,今年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共337支队伍参加比赛。

赢,一起君临天下;输,一同东山再起。不畏将来,不悔过往。

这应该就是iGEMZJU对于自己青春作出的最好的承诺吧!

本文作者:张佳楠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公众号iGEMZJU、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办公网

本文编辑:章北

标签: #双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