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几何平等是天下最高法则

高山科学经典 92

前言:

现在姐妹们对“planetes翻译”都比较关心,同学们都想要剖析一些“planetes翻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planetes翻译””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下根据吴国盛2019年4月8日在高山大学“科学复兴之路”希腊站·普林克斯山的分享整理而成(“科学复兴之路”希腊站吴国盛教授课程共计9讲,本文为第3讲,其他内容将在高山大学公众号陆续推出)。

高山大学2019年经典课程

授课老师:吴国盛,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现任高山大学校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七、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著作30余部,代表作《科学的历程》《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重建自然哲学》《时间的概念》《反思科学》等。

△吴国盛教授

课前思考

1.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没有发现地球是圆的?

2.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拯救”行星?

3.古希腊人为何偏爱圆?

4.民主与圆有什么关系?

科学天文学的创立

在我们的星球上可以看到一个非常伟大的天象,就是日月星辰的周日旋转,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周年运动。不同的运动周期指示了世界不同的时间秩序:有日有月有年。

所有民族都有这三个概念,所以各民族某种意义上说都有天文学。但是我们强调,只有希腊人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天文学顾名思义要观天,但希腊人在观天方面并不突出。希腊文明严格来说不是原生文明,而是受益于其东边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南边的埃及文明。希腊的天文观测数据基本上来自两河流域。

△吴国盛教授在默冬天文台遗址讲古希腊天文学

但我们要知道,希腊天文学第一次把天文学发展成为科学。天文学在古代希腊属于数学学科,跟几何学同样成就伟大。几何学有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天文学有托勒密的《至大论》,这两部伟大著作标志着希腊古代科学文明的最高成就。这两部著作虽然都是希腊化时期的,但天文学基本的概念框架在古典时期就奠定了。

希腊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成就是对宇宙进行理性化的描述。希腊人开创了几何化的宇宙理论。希腊人第一次给出了“天球包地球”的学说,一举打破了所谓上下的绝对含义,认为上下是相对的。以地球作为原点,没有下,都是上,只不过是有不同程度而已。地球天球的概念是整个希腊理性宇宙论的基本几何框架。

反观中国,天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为礼治秩序服务,是皇家垄断的学问。老百姓不能私自搞天文学。并且始终没有构建关于宇宙的理性模型,所以对宇宙现象的理解十分肤浅。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不知道晨星和昏星是同一个星,也就是金星。而希腊人老早就知道这件事,因为有一套关于宇宙的几何模型,很容易理解金星绕着太阳两边走,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当然是同一个星。

这就是理性思维方式的巨大威力。今天的科学化技术之所以比古来一切工匠技师成就都要大,主要原因是背后有科学,有科学理性本身的透视力在。天文学就是很典型的理性科学。

地球概念起源

全世界各民族只有希腊人有地球概念。我们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人类直立行走的状态,决定了基因里天上地下的绝对坐标很容易深入人心,而希腊人居然能打破基因赋予的空间概念,相当伟大。

那么希腊人发现了什么证据从而有了“天球”“地球”的概念?我们中国人怎么就没发现?

第一,对船只离港的观察。地球概念对农耕文明来说很难理解,一眼望去地是平的。而海洋民族有机会发现地球是弯的。比如天气晴好的时候,船离港后,最先看不见的是船板,桅杆还能看见,这说明地是弯的。

第二,月食的形状。希腊人天才地猜测到日食实际上是地球遮住太阳光的结果。而月食时候的阴影形状是个弧形,因此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球。而我们中国人怎么理解月食现象?“阴气大盛,遮蔽阳气”,就那一套阴阳互补的思想。明朝末年传教士来中国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大家都不信。

第三,同一次日全食在不同地方看见的时间不一样。特别是亚历山大大帝打下了庞大的江山后,发现从阿富汗那边看的话,日食就差好几个小时。唯一的解释就是地球是圆的,地球如果不是圆的话,应该同时看见。中国古代人已经发现了不同的地方日食时间不一样,但还是通过阴阳的方式思考,就没有想到地球是圆的,这一点非常可惜。

第四,星座的隐现。分别往南北移动,有些原来看不到的星座看到了,原来看到的看不到了。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不应该有这样的现象。中国古代也发现了星座的高度随着南北移动而变化,但它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星座看不见。

有证据表明,最早提出“地球”概念的可能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而中国士大夫一直到19世纪还不相信地球是个球。

天球概念起源

和“地球”搭配的,是“天球”概念。希腊人认为地球外面是一个天球,比地球大很多,天球包住地球。这种模式就是古典时代理性宇宙论的一个基本模型。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天球实际是个半球。且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之间要平衡,因此认为天地差不多大。

试问希腊人有什么理由认为天就是个球?

第一个理由,球是具有最大包容性的形体。在数学上讲,相同的表面积围成的立体,以球面具有最大的包容度。表面积一样的情况下,球形包的体积最大,因此它特别适合作为宇宙的形状。因为宇宙顾名思义就是包括所有的东西。

第二个理由,球只有一个表面。任何其他立体有好多表面。因为宇宙定义本来就是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只能是一,不能是多。所以“一”最适合成为宇宙的形状。

第三个理由,所有的球都一模一样,而神创世界的方式就是比照原型进行复制,所以神创世界的形状当然用球最合适。

有了“地球”“天球”概念之后,就要用来解释我们看到的星空,把几何模型与星空观测结合起来,这是科学的根本要义。

埃及人、巴比伦人、中国人,都既有天文学又有宇宙论,但都不结合起来。埃及人认为太阳落山意味着一个太阳神阿蒙拉架着船从那边绕过去,太阳升起就是从另一边又绕出来。中国古代则抱有“不可知论”态度,认为天上的事情没法说。

只有希腊人把宇宙论和天文学结合起来,把自己看到的东西整合到宇宙论的体系里去。

最早的整合很简单,就是假定我们的天球每天绕地球走一圈。这最好的说明了我们能直观看到的周日旋转现象。希腊人相信,所有的星都是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这个天球自己每天转一圈。这让一个天球就解释了所有的现象。而我们中国让各个星各转各的,思维上不经济。

行星问题及其解决

当然我们知道天上的现象实际上很复杂,靠一个球是不够的,所以希腊天文学的真正起源在于对行星问题的解决。

行星的英文叫planet,这个词来自于希腊文planetes。在希腊文里,planetes指乱走一气的东西。大家知道希腊人认为天体崇高和神圣,是规则和秩序的代表,认为天体应该做匀速圆周运动。但随着观察星辰的深入和系统化,很快发现太阳月亮公转时走的忽快忽慢,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仅走的忽快忽慢,还有时候逆行。

希腊人郁闷地发现天上只有这七大行星(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一共七个,与我们今天指的绕太阳转的行星内涵不同)是乱走的。对这七个乱走一气的星的处理就构成了希腊科学天文学的起源。

有文献说,柏拉图最早向他的门徒们提出问题,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七个不老实的家伙拯救过来。什么叫拯救?就是必须证明这些星必定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同时又能解释为什么表现看起来它们走得乱七八糟的。

柏拉图的学生欧多克斯说,这些行星还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可以设想它同时做两个匀速圆周运动,两个叠加就可以模拟出现在看到的不规则运动。这个方案叫做“拯救现象”。

这个把多样复杂还原分解成简单叠加的方案被现代科学普遍采用。伽利略把运动进行分解,抛物运动那么复杂,一扔看不见了,怎么弄?把运动分解成垂直的和水平的,垂直的自由落体,平行的就惯性运动,很简单。

伽利略的方法后来被牛顿发扬光大,最后成为科学的普遍方法,这个方法现在越来越精致化,比如傅立叶变换,把非常复杂的玩意儿进行无穷级数展开,展开之后每个都很简单。

这个方法就是希腊人欧多克斯创立科学天文学的方法,可以说,行星天文学作为典型案例,第一次成功地运用科学方法论来拯救行星的不规则运动。

试问中国人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中国天文学家也预测行星的规则运动,主要靠经验积累和经验公式。经验外推,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不准怎么办?

唐代时有一次出现天文学家预测不准,本来说明天下午4点半日全食。日全食就意味着帝王有错误,要举行盛大仪式向天下人谢罪,向上天表示道歉。结果下午4点半太阳还好好的。按现在的看法是预测搞错了,得跟皇帝检讨。但当时天文学家特别高兴,马上向皇帝上表祝贺信,说上天看皇帝改过自新,就临时决定不食了。祝贺皇上您老人家感动上天。

现在听起来很文过饰非,古代人是真的相信。也就是说,天文学家如果能完全预测,那不就证明日食跟皇帝的道德品质没关系么?中国的天文学本来就是服务于礼教、政治和伦理的事情,并不承认有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东西,也就是没有自然规律的概念,所以中国的天文学当然不是科学。

欧多克斯提出了科学的天文学宇宙理论。早期的欧多克斯模型非常简单,叫同心球模型,让行星同时参与一到多个同心球的运动。同心球什么意思?就是所有的球都以地球为中心转,只不过轴不一样。轴向不一样,运动速度也可以不一样。轴向不一样的和运动速度不一样的两个圆周运动,可以叠加出非常复杂的运动出来。

但这个模型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能解释行星的亮度变化。月亮有时特别亮,有时不够亮。按照希腊人的看法,行星自己是不应该变化的,它之所看起来有时亮有时暗,那是因为它离我们时近时远,近就亮,远就暗。用同心球模型,距离就不能变,所以这个模型昙花一现。

取而代之的是希腊化时期出现的本轮-均轮模型。就是让行星在一个小轮子上转,小轮的圆周中心在一个大轮子上转,大轮子叫均轮,小轮子叫做本轮。本轮中心在均轮上转,而行星在本轮上转。这两个转加起来,再利用他们直径大小和转动速度的变化调整,就可以模拟出非常复杂的行星运动。

这就是托勒密体系,它是在公元后100年左右,被天文学家托勒密搞出来的。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是对古代希腊数理天文学的集大成。这书传到阿拉伯世界,被崇拜的一塌糊涂,给起了名字叫《伟大之至》,我们中国人翻译成《至大论》。

希腊人为何偏爱圆?

希腊人对圆有种异乎寻常的热爱,比如剧场、神庙都是圆或半圆。当然从几何学上讲,圆球具有最高的对称性,所以热爱几何的希腊人热爱圆,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希腊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几何?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个新的观点。

法国古典学家韦尔南认为,希腊人对几何学的热爱,来源于城邦政治本身。城邦政治要求平等和均衡,这在圆的几何学领域表现得最为充分。

韦尔南说,几何主义不仅是希腊科学的特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特点。几何主义体现出希腊人对空间的概念,这种概念与城邦的政治空间创设有直接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本质就是生活在城邦之中,什么叫生活在城邦之中?就是要参与公共事务。以什么方式参加公共事务?

第一,每个人有相同的权利来参与公共事务。权利的相等性通过什么样的空间配置来实现?圆是个最好的配置方式。比如听课,假定没有麦克风,最好大家围成一个圆,我站在圆心处,每个人可以平等的接受我的音量。所以越有平等要求,越有可能偏爱圆。

第二,要把观点平等地分享给每一个听众,最好的办法也是让演讲者站在圆心处,声音和音量可以最平等的为所有人分享。所以圆对偏爱讲话的民众来说,是最好的几何形状。

在希腊的军事实践中,战士们通常围成一个圆来商讨战术战略。这个圆体现了每个士兵有自由发言的权利。这个在打仗过程中形成的圆形场所,慢慢演变成Agora。

雅典没有王宫,Agora是城邦人民政治生活的中心。可以构想出雅典人民居住的分布,一定是让中心离所有人民距离相同,这样利于公民们平等参与政治。Agora象征着城邦的独立自主,民主、平等。

△高山大学师生合影

所以圆的几何学体现了对称、均衡和平等的政治理念。其精神实质是一种民主精神。没有民主的民族是很难欣赏圆的几何学的。

学了几何学才能真正理解平等、自治、独立、自主。柏拉图学院门口挂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的牌,这不是说缺乏数学技巧不让进去学习,而是说不欢迎一个缺乏公民应有的品质的人。

柏拉图曾经提到,几何平等才是天下最高的原则,连神都得佩服几何学。几何学在古代希腊是一门德育课程,是政治课,不学几何学,就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总结

希腊天文学,源自对圆的特别偏爱和城邦政治的灵感。城邦政治提供了关于几何化宇宙论的隐秘的来源,所以天球地球的宇宙结构,作为希腊科学宇宙论,理性天文学的一个基本框架,来自于几何学,而这个几何学来自于城邦政治蕴含的平等观念。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科学的起源不单纯是某些智力发达的人物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直接根源于人们对政治权力关系的独特理解。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根本不是一个智商问题。

今天我们要大力发扬科学精神,不光只是赶超科技世界水平的问题,首先要变革我们的文明面貌,不走上希腊式的文明形态,中国的科学没有可能引领世界科学发展方向。

关于“科学复兴之路”

高山大学校董、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亲自操刀精心授课,游走全球6大科学重镇,计划用三年时间,带领高山大学的同学们去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探访科学故地,遍寻科学足迹,讴歌科学先贤,传播科学精神,践行“科学复兴”的使命,用科学真理探索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

标签: #planetes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