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从3次方程的求根开始,简单地入门群论

底层技术栈 3674

前言:

目前小伙伴们对“求方程根c语言”大体比较着重,你们都需要剖析一些“求方程根c语言”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求方程根c语言””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群论,是因为5次方程的求根而提出的。

拉格朗日等人没有找到5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背景下,伽罗瓦为了证明5次方程没有根式解,而提出了群论。

但是5次方程的根式解问题比较复杂,而2次方程又太过简单,咱从3次方程开始说起。

抽象代数入门实际上一点都不抽象,只要抓住一点就行了:广义乘法符不符合交换律

1,广义的乘法,

哲学上说,数学的名词、以及它们的后续延伸,都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共同点

例如,的概念最早是从三角形的内角开始的。

角的概念的延伸

三角形的内角只能是锐角(< 90度)、直角(=90度)、钝角(> 90度)。

根据平行公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也就是3点共线的时候成的角是180。

三点共线,相当于圆的半径从OA经过OB一直转到OE(转了半圈),那么转一圈就是360度。

转2圈呢,720度。

反着转2圈呢,-720度。

一点都不转呢,0度。

这样就把角的概念从(0, 180)开区间,扩大到了整个实数集了。

但是,角度与半径、弧长的关系不是1:1的,它们没法进行简单的运算。

所以,又衍生出了弧度的概念,用圆心角对应的单位元的弧长来表示圆心角的大小。

这样单位圆周的弧度是,与单位圆周的长度是一致的,运算起来简单多了。

角度的延伸,是它跟圆的弧长与半径的关系有相同点

相同点,是数学名词延伸的基础。

乘法的延伸,共同点是结合律、交换律逆运算

只要是有这些特点的运算,不管它具体是什么,都可以叫它“广义的乘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的第一句)

起同样名字的东西,当然要有相同的特点。

那么,符合结合律、有逆元(倒数)、有单位元(1)、并且定义了广义乘法的封闭集合,就叫

为什么没把交换律也添进去?

因为交换律很容易找到反例:矩阵的乘法大多数情况下就不符合交换律。

加法都是符合交换律的,而且也符合结合律、逆元(相反数)、单位元(零元),所以加法构成一种特殊的群:交换群

(为了纪念数学家阿贝尔,交换群一般叫阿贝尔群)

在对数学名词进行延伸时,既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场景,又要对反例做特殊的处理。

所以,群的公理化就是,集合G与它的二元运算x,满足以下条件:

1)(axb)xc = ax(bxc),这是结合律,

2)axe=exa,这是单位元e,

3)axa^(-1) = e = a^(-1)xa,这是逆元素a^(-1),

4)集合G关于乘法x当然必须是封闭的,即a属于G, b属于G, axb也属于G。

到这里为止,群的概念实际上不抽象的[呲牙]

很多抽象代数的书让人看得头大,是它接下来写了一堆的衍生概念,让人直接就头大了。

偏偏这些概念离方程的求根问题又很远[捂脸]

2,S3对称群,

既然满足那4条的运算都是广义的乘法,那么数字的对应关系是不是“乘法”

是。

考虑数字1,2,3之间的对应关系,共有6种:

e:1->1, 2->2, 3->3,这是数字的自然顺序,它是单位元,

a:1->1, 2->3, 3->2,它保持1不变,把23对换,

b:1->3, 3->1, 2->2,它保持2不变,把13对换,

c:1->2, 2->1, 3->3,它保持3不变,把12对换,

d:1->2, 2->3, 3->1,它按照123的顺序,逆时针循环,

f:1->3, 3->2, 2->1,它按照132的顺序,顺时针循环,

就这么6种,叫做S3对称群

可以验证一下:

abc都是固定其中1个、另外2个对换,再对换1次就会回到自然顺序,所以它们的逆元是它们自己:aa = e, bb = e, cc = e.

2,3的对换关系

df是循环,要旋转3次才会回到自然顺序

123的循环变换

如上图:不管是123循环、还是132循环,都是3次才会回到自然顺序。

另外,123循环2次的结果与132的循环1次的结果是一致的,反过来也一样:

所以,d = (123) 与 f = (132)互为逆元,即df = fd = e

(关于封闭性,还可以继续验证)

所以,123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符合群的定义的,叫做S3对称群。

S3的元素一般简写成:S3 = {e, (12), (13), (23), (123), (132)}。

123之间的循环,与1的3次复数根是类似的,所以高次方程的求解一般都会1的n次复数根。

1的3次复数根与123的循环

3,根与系数的对称性,

3次方程的3个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就是韦达定理:

x1 + x2 + x3 = 0,

x1x2 + x2x3 + x1x3 = p,

x1x2x3 = -q,

其中3次方程是消去2次项之后的:x^3 + px + q = 0。

一般3次方程x^3 + ax^2 + bx + c = 0,用x = y - a/3换元就可以消去2次项。

按照伽罗瓦理论,高次方程的求根是通过在有理数Q上一个个地添加无理数,形成的域的扩张链上进行的。

有理数Q也是个域。

先不用管什么是域,总之Q是个域,Q添加之后还是域,再添加虚数i之后还是域。

Q添加了3^0.5和i之后就可以表示出1的3次复数根了,因为不是有理数的只有它们两个:

1的3次复数根对应着S3对称群里的循环部分,{e, (123), (132)},它叫A3交错群

它作用到根的下标时,不会改变根的差的连乘积的符号:

d = (x1-x2)(x1-x3)(x2-x3).

如果用(123)去循环变换根的下标,也就是x1变成x2, x2变成x3, x3变成x1之后,d的符号是不变的:

d = (x2 - x3)(x2-x1)(x3-x1),同时变号的表达式有2个,所以(-1)^2 = 1.

域F包含3次方程的3个根x1, x2, x3,它叫做多项式(方程)的分裂域,也就是包含方程的所有根的域。

根x1, x2, x3 与 u, v 之间是线性的,可以用线性方程组表示,方程组的系数就是1的3次方根组成的矩阵。

这个矩阵只能是:

(矩阵的行列次序改变 等价于 3个根的次序改变。)

因为A3交错群与1的3次方根一一对应,要想A3作用到根的下标时不变符号,x1,x2,x3之间只能用1的3次复数根去组合。

1的3次复数根里的复数只有2个。

x1 + x2 + x3 = 0,这就是方程里被消去的2次项的系数。

这两项就是u, v的表达式,u^3, v^3在x1, x2, x3循环变换时是不变的。

所以,从K到F的扩张是通过添加u, v实现的,它们通过上述的线性方程组变化到3个根:这个方程组叫拉格朗日预解式

从Q到K的扩张是通过添加实现的,这么扩张之后已经可以组合出1的3次复数根和方程的判别式了,然后组合出 u^3 和 v^3 来。

3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变化过程

u^3, v^3 用方程的系数表示如下:

让 x = u + v 代入 x^3 + px + q = 0,就可以得出u^3和v^3的表达式,真按部就班的根据群论的对称多项式理论去计算,特别的复杂。

可以看出,u^3, v^3正好是一个二次方程的2个根。

总之,3次方程的求根,就是找出3个根在A3交错群的作用下不变的2个表达式来。

然后,把这2个表达式用方程的系数表示出来。

根到系数的合成过程如下:

1)x1, x2, x3 到 u, v 的合成,是一个线性方程组,

2)u, v 合成到 u^3, v^3,

3)u^3, v^3 根据2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合成方程的最终系数p, q,

整个过程比2次方程复杂了好多,怪不得卡尔达诺塔尔塔利亚要争夺3次求根公式的发现权[捂脸]

标签: #求方程根c语言 #n元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c语言求矩阵的行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