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我们对“c语言中的且和或怎么表示”可能比较关注,咱们都想要知道一些“c语言中的且和或怎么表示”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c语言中的且和或怎么表示””的相关资讯,希望我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九年级化学要点必背清单
更多初中、高中资料,可以在物理大师app、大师一百公众号查看、获取哦~
一、基本概念、反应原理:
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常伴有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常伴随有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化学变化的微观
解释是:有新分子生成(即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密度、着火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
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用化学式表示。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物质都保持
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来表示。常见的混合物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0.酸: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和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即酸- →H⁺+ 酸根离子。
11.碱:能在水中解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 和金属阳离子NH₃·H₂O(氨水)除外的化合
物叫做碱,即碱→金属阳离子 +OH⁻,通常读作氢氧化某。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
化钙等。
12.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₄⁺)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1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4.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
元素、钙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是氧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
素。
15.原子、分子、离子: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可以构成分
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在最外层电子上得失电子就可以变成离子。
(2)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分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都有“小”、“动”、“间隔”等特点。
②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也可以变成原子,或者构成物质,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①阳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除He),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从而形成阳离子。
②阴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除稀有气体),在化学变化中易在最外层上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从而形成阳离子。
16.原子的结构:
①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
②原子核内通常由质子(带正电)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由质子、中子、电
子构成(除普通H原子,H原子无中子)。
③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17.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18.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
序数。
19.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
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不显电性。
20.自来水的净化:
(1)过滤: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叫做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
二低、三靠”。
(2)自来水净化流程: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自来水。其中杀菌消毒属
于化学变化,其余均属于物理变化。
(3)絮凝剂: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絮凝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
进行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4)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可
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度最高的是蒸馏,得
到的蒸馏水可是为纯净物。
21.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
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4) 硬水的软化方法:软化硬水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
软化。
22.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措施: 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一水多用”等。
(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23.电解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两者的体积比为2:1,即“负氢正氧,氢二氧一”。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前在水中事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
性,促进水的电解。
2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5.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
或_原子团的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26.常见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1 价,钙镁钡锌+2价;铜+1、2价,铁+2、3价; 铝+3硅+4,
氧-2价,+2、+4碳,+3、-3、+5 磷, -2、+4、+6硫、多变锰和氮;氟、氯、溴通常-1价,
单质化合价0。+1 价铜称为亚铜,+2价铁称为亚铁。氢氧、硝酸-1价,硫酸、碳酸-2
价,团中只有铵根+1价。
27.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数十字交叉右下处,化
简才是原子数”。
28.数字的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或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或离子。
(2)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或几个某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5)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该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29.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值,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_(因
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30.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
序。
31.四大基本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A + B = AB
(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 AB=A+B
(3)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如:A+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3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33、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3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
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36.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37.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8.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叫溶剂,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8.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个要素:一定的温度、100g
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单位是g。
39.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 a Mg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
和硝酸)中的氢。(置换反应)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
里置换出来。(置换反应)
40.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到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3)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性越弱;
(4)酸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碱的pH一定大于7,
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Na₂CO₃、NaHCO₃等溶液的pH也大于7,
但他们属于盐)。
(5)PH试纸的使用: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
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6)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③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41.部分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均可溶,氢氧只溶钾、钠、钡和铵;氯盐不溶银,硫酸不溶钡,微溶钙
和银;碳酸只溶钾、钠、铵和氢,微溶镁。
九年级化学要点必背清单
一、基本概念、反应原理:
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常伴有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常伴随有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化学变化的微观
解释是:有新分子生成(即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密度、着火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
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用化学式表示。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物质都保持
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来表示。常见的混合物如空气、海水、溶液等。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0.酸: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和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即酸- →H⁺+ 酸根离子。
11.碱:能在水中解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 和金属阳离子NH₃·H₂O(氨水)除外的化合
物叫做碱,即碱→金属阳离子 +OH⁻,通常读作氢氧化某。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
化钙等。
12.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₄⁺)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1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4.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
元素、钙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是氧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
素。
15.原子、分子、离子: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可以构成分
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在最外层电子上得失电子就可以变成离子。
(2)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分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都有“小”、“动”、“间隔”等特点。
②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也可以变成原子,或者构成物质,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①阳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除He),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从而形成阳离子。
②阴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除稀有气体),在化学变化中易在最外层上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从而形成阳离子。
16.原子的结构:
①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
②原子核内通常由质子(带正电)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由质子、中子、电
子构成(除普通H原子,H原子无中子)。
③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17.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18.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
序数。
19.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
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不显电性。
20.自来水的净化:
(1)过滤: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叫做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
二低、三靠”。
(2)自来水净化流程: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自来水。其中杀菌消毒属
于化学变化,其余均属于物理变化。
(3)絮凝剂: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絮凝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
进行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4)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可
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度最高的是蒸馏,得
到的蒸馏水可是为纯净物。
21.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
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4) 硬水的软化方法:软化硬水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
软化。
22.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措施: 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一水多用”等。
(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23.电解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两者的体积比为2:1,即“负氢正氧,氢二氧一”。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前在水中事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
性,促进水的电解。
2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5.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
或_原子团的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26.常见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1 价,钙镁钡锌+2价;铜+1、2价,铁+2、3价; 铝+3硅+4,
氧-2价,+2、+4碳,+3、-3、+5 磷, -2、+4、+6硫、多变锰和氮;氟、氯、溴通常-1价,
单质化合价0。+1 价铜称为亚铜,+2价铁称为亚铁。氢氧、硝酸-1价,硫酸、碳酸-2
价,团中只有铵根+1价。
27.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数十字交叉右下处,化
简才是原子数”。
28.数字的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或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或离子。
(2)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或几个某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5)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该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29.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值,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_(因
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30.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
序。
31.四大基本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A + B = AB
(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 AB=A+B
(3)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如:A+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3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33、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3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
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36.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37.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8.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叫溶剂,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8.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个要素:一定的温度、100g
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单位是g。
39.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 a Mg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
和硝酸)中的氢。(置换反应)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
里置换出来。(置换反应)
40.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到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3)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性越弱;
(4)酸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碱的pH一定大于7,
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Na₂CO₃、NaHCO₃等溶液的pH也大于7,
但他们属于盐)。
(5)PH试纸的使用: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
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6)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③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41.部分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均可溶,氢氧只溶钾、钠、钡和铵;氯盐不溶银,硫酸不溶钡,微溶钙
和银;碳酸只溶钾、钠、铵和氢,微溶镁。
等一个一键三连~
您的支持就是小编持续更新的动力!
标签: #c语言中的且和或怎么表示 #g化学中代表什么意思 #g在化学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