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当好新时代卖“碳”翁——专访民建会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

团结报党派e家 107

前言:

现在各位老铁们对“华中科技大学 副院长”大致比较重视,兄弟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华中科技大学 副院长”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华中科技大学 副院长””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日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消息称,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8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最高。不只中国,放眼世界,高温正在创下更多新的纪录。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开幕。世界气象组织在会上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称,2023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摄氏度。参加完COP28的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永平告诉记者,“我们离《巴黎协定》‘1.5’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

孙永平所说的“1.5”的目标是指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因此当前“1.4”的温升令孙永平十分担忧,“这意味着现在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气候风险在显著上升,也意味着留给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越来越少了。”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我国从此开始了对于碳市场的探索历程。有着发展经济学背景的孙永平自此走上了低碳经济领域研究的道路。

“‘碳交易’交易的既不是‘碳’,也不是‘碳排放权’,而是承载着碳排放权的凭证——配额。”孙永平向记者介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就是通过设定排放总量目标,确立排放权的稀缺性,发挥市场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前我们说的是‘谁排放谁买单’,而碳排放权交易真正实现了‘谁排放谁买单、谁减排谁受益’的环境治理基本原则。”孙永平说。

然而探索建立碳市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碳排放交易权’在当时是一个新的概念,西方发达国家的碳市场建设尽管比中国早几年,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亦是如此。”一个适合中国、适合湖北的碳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大家都是一个挑战,只能不断摸索。

历经三年的时间,2014年4月湖北省试点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作为最早参与湖北碳交易体系设计的核心专家之一,对孙永平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蹚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经验的碳市场建设之路。”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和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孙永平成为他人眼中“追上了热点”的幸运儿。

对于这份“幸运”,他十分谦虚。“我们已经在低碳领域耕耘了很久,刚好这份努力可以服务国家社会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这对我们是一种肯定,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孙永平说。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两大系统之一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武汉成为全国碳市场的“大数据中枢”,未来这里将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然而身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孙永平关注的不只是中碳登的未来。孙永平表示,“中碳登”落户武汉,吸引了先进的减排技术与服务纷纷落户武汉,从而有助于降低湖北本省的低碳转型成本,并带来更多的税收与就业,在湖北省形成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在加入民建之后,我有更多机会参加调研,也有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渠道。这是机会,也是我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重要使命之一。”孙永平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武汉市两会上,他继续关注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提升武汉区域金融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核心枢纽。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立应对,人类必须共同行动。”在COP28上,孙永平感受到了人类的政治共识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正在提高,“人类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和要实现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孙永平说。随着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地方碳市场的加入,孙永平相信,中国碳市场将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李筱)

标签: #华中科技大学 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