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而今大家对“甲骨文是研究什么学问的科学家”大约比较讲究,咱们都需要分析一些“甲骨文是研究什么学问的科学家”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甲骨文是研究什么学问的科学家””的相关文章,希望你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甲骨文表情包设计——甲骨熊猫侠 陈楠
陈楠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从事甲骨文研究与创意设计已有20多年。去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各单位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专题大展,以及在安阳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陈楠担任了这一系列活动的视觉整体设计总负责人与国博大展展陈艺术指导等工作。借他的作品参展“边界的自觉”之机,记者也连线了陈楠,请他详解与甲骨文创意设计结缘的历程,以及今天活化古文字的意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结识“诺奖”得主李政道 初试甲骨文创意设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内视觉设计普遍受到欧美、日本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化语义的表达很多都停留在视觉形式符号的表现。陈楠的甲骨文字体与设计研究体系的建立,在当时可谓一马当先。他为何会萌生这种想法呢?
陈楠表示,除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应具备的字体设计基础之外,主要的前因可以追溯到1995年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的结识。当时,李先生与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前身)联合发起举办一个以“艺术与科学”为命题的大型国际作品展与学术论坛。23岁刚刚留校任教的陈楠有幸承担该活动的视觉整体设计工作,这个机缘使他与科学产生了交集。陈楠笑称,以前作为文科生的他对科学、数学是排斥状态的,总觉得科学与严肃死板教条这些词汇画等号,跟人文艺术差别很大,但接触了李政道先生后,对科学、对科学家的认知被完全改变了。“李先生的国学功底很深厚,在谈论物理时也会涉及大量的人文典故历史知识。我渐渐了解到科学的想象力和自然科学的探索,与人文学科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我想做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品来参与‘艺术与科学’活动的首届大展。”
最终,陈楠选择了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作为创作对象。“西方在学习字体设计时必须学习临摹古罗马字体,古罗马体中蕴含的数学、几何之美是西方现代设计重要的风格范式来源。我当时就有这样的想法,也希望找到中国文字里暗藏的数学之美,科学中的艺术之美。我发现甲骨文有方、圆、倾斜充满各种变化与特殊的排布章法,其规则与秩序中也许呈现的正是东方数学之美。同时我希望这种古老的文字活化在当下,因此,我通过专门开发的几何网格节点相连的设计方法得到一套充满设计感的新甲骨文字体,并以此作为设计衍生的基础,使古老的甲骨文充满现代气息与时代活力。”这个作品的展出得到李政道的高度评价,引发广泛关注并在展览中获奖。可以说,陈楠是国内第一个以甲骨文作为研究创作对象并建立自身学术体系的艺术家。
首创甲骨文创意字库
活化古老的文明密码
从1999年开始,陈楠开始致力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创新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在设计界提倡“研究型设计”,其间因为有了这次尝试,又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拜访求教于许多名师大家。
“中国文化绵延至今数千年,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文脉未断,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书体,与今天的汉字有着连贯密切的传承关系,这在世界四大古文明发源地中是独一无二的。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一个字背后都承载着文化、叙事内涵,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因此,我相信汉字文化在今天依然会找到它存在的文化价值。”
此后,陈楠完成了国内首部体系完整的中国汉字设计史研究与著述《汉字设计史》,将汉字从单纯的文字学与艺术学中剥离,在设计维度下形成新的学术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成果被翻译成日文、韩文与繁体字版在海外出版发行。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他推出了国内外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开启了字库设计向字文化设计发展的新路径。并展开更多新的创意尝试,推出甲骨文动画片及手机表情包、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等作品,将本来晦涩难懂的古文字推到时代潮流的前端。去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更是让全国人民对于古文字的热情都勃发起来了。“随着国家的强大,我们日益关注到自己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东西,所以现在推广甲骨文更是正当其时了。”陈楠老师多次举办作品展并赴法国、匈牙利、希腊、美国等国进行国际巡展。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时发出了既惊且喜的感慨。今天,像陈楠这样的文化艺术传道者,正努力让这古老的文明密码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以活泼的姿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今人和古人联系的美丽纽带。
标签: #甲骨文是研究什么学问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