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细说镇巴青水的几个第一

镇巴通 1452

前言:

此刻同学们对“量子物理顺口溜”都比较讲究,我们都需要分析一些“量子物理顺口溜”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量子物理顺口溜””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水第一个大学生,是青水镇大楮村的张永平,于1984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考入西北大学读博士,并留校任教授。曾调香港大学任教授,后被国家委派到新西兰工作八年。现任浙江大学宁波工程学院院长。

青水第一飞行员,是青水镇朱家岭村的朱兴斌,于2016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招为飞行员。现仍在空军某部服役。

青水第一个出国留学生,是青水镇皮窝铺村的舒志学,于200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13年至2015年在广东德胜学校任教,201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进入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考入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博士在读。

青水第一个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是青水镇丁木坝村的胡山山。于2016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该校的航空航天系。现在校就读。

青水第一个进入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青水镇朱家岭村的李高生,于1996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2001进入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任检察官。2019年8月任西藏自治区副检察长。

青水第一个苗族国家干部,是马华奎,于1987年3月参加陕西省招录少数民族干部考试。同年12月正式录用为国家干部。

青水第一个参加国庆观礼的少数民族代表吴永云,他于195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参加建国10周年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接见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好,你们那里的人民好,请向他们转达我的问候”。

吴永云后来又连任四届陕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一职。

动力机器类

青水的第一台动力机器,是中国五十年代自己生产的锅托机(又叫锅炉机),高大,样式很不美观,可以说是丑陋,重量大约有五吨左右。实际上它是一个内燃机,起动时要往燃烧室内填很多木柴(因为青水无煤炭,只能烧木柴),起动后那声音震得山摇地动,好像要爆炸了一样,我们只能躲得远远地看,根本不敢近处去看,生怕它爆炸了。

这台机器是国家配备给青水区(当时镇巴县青水区)的一台大型机器,它可以带动抽水,发电、打米、磨面等机器。当时的区公所领导非常重视,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劳力30多人,带上干粮盘缠、木杠、绳子到县城去抬。据说从县城出发到小渡坝,短短的两公里路程,还是公路,就抬了三天。从小渡坝过河,那道路狭窄,凹凸不平,石头高低起伏,抬起来很是难走。这样的路平处可走100来米,抬起上山,那就更加困难,一天最多走5,6十米,还弄得人困马乏,精疲力尽。特别是上最困难的大陡坡白岩寨,人不带任何东西打空手走,都要歇几十次气,才得上顶,抬这样十分笨重的机器那是难上加难,由于坡陡路窄,全是石头,稍有不慎,一步踩虚,就会机毁人亡,走这样的路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慎之又慎,遇到这样的路一天最多只能挪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想是多么的艰辛。

这台机器从县城出发,历经1个多月才到达青水。据90多岁的老人讲,当机器抬到塔河上面的丁家坡时,区委书记高兴得不得了,立即组织区所在地各单位及青水街道上的老百姓,到丁家坡去迎接并抬运,到了青水后,将它安放在龙洞河坝靠山一则,遗憾的是只发动了两次,两次大约有20来分钟,什么作用也没有,便闲置一边。一放便是几十年。至到八十年代中期,青水到县城的公路修通后,由当时的区公所卖了废铁。

第一台柴油机

青水的第一台柴油机,是七十年代中期国家无赏划拨给当时的得胜公社(青水镇的前身)朱家岭大队的八马力柴油机,并配套发给了脱粒机,由朱家岭大队组织劳力从县城抬回朱家岭,首先用来托粒小麦,效果十分显著,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力,社员们十分高兴。

后来,各大队相继购买了柴油机、脱粒机,这些机器使用的确省工省力。社员们皆大欢喜。

第一台拖拉机

青水第一台拖拉机是手扶拖拉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当时的陕西省革命委员会)1972年7月,奖励给当时的得胜公西沟大队的,当时西沟大队被评为陕西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该队接通知后,立即组织力量去县城抬运拖拉机,(当时青水没有公路,任何物资都靠人背马驼,大的物资只能靠人抬运)运回后,因地理条件限制无法使用该拖拉机,被闲置。当时营盘村三队正好有一手扶拖拉机驾驶员,便通过关系去西沟大队借来了拖拉机,把拖拉机开到了营盘上面的地里,开始耕作。这是青水开天辟地第一次用拖拉机耕地,引来若干人观看,那场面真是热闹。至今那热闹的场面还时常在我脑海萦绕,难以忘怀。手扶拖拉机,从营盘大转包向下至到现在青水镇政府后面的土地全部耕完。(营盘三队当年的耕牛因没有人喂养,队长便把所有耕牛全部卖掉了,当年的冬地无牛耕,这台手扶拖拉机解决了大问题)

第一部水轮机

青水的第一部水轮机(又叫水轮泵),是向家坪村集体投资购买的机器。他们从现在的向家坪村集体安置房前面,修了一条水渠,将水引至付家下面公路转湾处,安装了水轮机(泵),带动磨面机、打米机进行米面加工。青水当年有很多人把麦子背到那里去加工成面粉。

后来,白果村也购置了柴油机、磨面机等机器,青水上面的老百姓去加工面粉,又方便了不少。

再后来,各大队先后都购置了动力机器,为本队群众进行加工。仅我知道的七十年代的中期,就有黄草粱、丁木坝等大队都有自己的米面加工房。方便了群众,深受大家的欢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过去闭塞、贫穷落后的青水这大山窝窝,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得到了共享。特别是近三年来,青水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真正落到了实处,他们的衣食住行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来小结:

吃米不用推,

喝酒不用煨,

走路不沾灰,

点灯不用油。

喊人不用嗓子吼,

电话拿在手上走。

摩托小车家家有,

出行飞机高铁任你游,

三五几天一大圈,

衣食住行全不愁。

这些变化,大家的体会比我都深刻。

标签: #量子物理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