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随机:计算机怎么做到的

10knet 128

前言:

今天你们对“计算机随机的原理及应用”大体比较讲究,我们都需要知道一些“计算机随机的原理及应用”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计算机随机的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计算机是怎么生成随机数的?不会编程你也能看得懂。

关于随机概念的前一篇文章

计算机假冒的随机数PRNGs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伪随机数生成器。

计算机的随机数生成器有两个常用套路:

第一种,神奇公式法。


就是说有人创造了一个公式,而其他人无法从这个公式计算出的一系列结果数字中找到规律。
什么?不可能找不到规律?只要它生成的数字足够多就一定能发现规律?
——圆周率都计算到小数点后数十亿位了,不也是没有找到规律吗?
上帝使用了神奇公式创造了圆周率,我们人类至今还没猜透,也许未来有一天能够完全猜透,但不是现在。

所以像拉马努金那种能够发明特殊公式来求圆周率的人都是天才。

第二种,列表查找法。


还是圆周率,我们假定它的小数部分是一个无限不循环无规律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上帝用神奇公式生成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那个神奇公式,但我们可以认为圆周率的下一个数位的数字是没规律的,随机的。
然后我们就依次把每个小数作为下一个数字结果返回,这个结果对你来说看起来就像是随机的,——假设你不知道圆周率的下一个数字的话,如果你也知道了圆周率,那么在你看来这些数字的命运就是注定的,你就掌握了上帝的技巧。

真随机数字生成器

以上那些都是伪随机。如何才能编写一个真随机程序?

几乎不可能!

也许人的自由意识是个办法,你可能认为你随口说出的数字就是真随机的,但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你连续记录下自己随口说出的1万个数字,然后统计一下其中0、1、2、..8、9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就会发觉很可能相差很大。实际上很可能7的概率会非常大,而0和1的概率就小很多,这对于不同人、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同地域都会有些不同。


但是,如果你统计圆周率小数点1万个数字,就会发觉0到9每个数字出现的概率几乎一样。
这说明圆周率是比你更真的随机。


你的大脑可能受到你自己经验和教育的影响,对某些数字有偏好,而对另一些则不大喜欢。

看来让一个人坐在计算机背后,扮演上帝随口说数字的办法是行不通了。

扔色子也许是个更好的办法,因为色子落地的点数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桌面的粗糙、色子形状的粗糙、投掷的角度和力度,甚至构成色子的量子不确定性。

这图是错的,还记得吗?


但我相信,如果你扔色子一万次,然后统计一下点数,也很可能是不均匀的,某些数字比如6或者3可能多些。因为毕竟你的力度往往变化不大,把色子扔出去再捡回来的动作区别也不大,只要不足够复杂,人的主观意识就会产生可观测的影响,你可能喜欢某个数字多些,而另一个点数少些,最终也体现在结果上。

除非色子小到量子尺度,以至于色子自身都变得不确定,而且这种量子不确定性质起到了主导作用,那样才能产生真正的随机。

然而,即使在量子尺度的不确定性,也只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就像圆周率在我们的世界无法确定下一位是什么数字,但在另一个世界它可能只是一个公式算法的结果而已。

线性同余方法(LCG)

Linear congruential generator,线性同余生成器是在各自编程语言中应用最多的伪随机数生成算法。
这种算法也常被称为Multiplicative Congruential Generator (MCG), or Lehmer RNG。

它的算法表达式是:

这里百分号是取余数的意思,就是10%7等于3,10%4等于2。所以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下一个随机数字X即第n+1个X,等于a倍的上一个数字加上一个固定的数字c,然后除以固定数字m得到的余数,这里的a和c是一个人为指定的特殊数字。

再简化一下就是,下一个随机数等于前一个随机数乘以a再加c然后除以m求余数,说俗了就是把前面一个随机数搞一顿然后取余数。

比如说第一个数字是5,a设定为3,m设定为7,第二个数字就是(3x5)%7=1,第三个数字就是(3x1)%7=3,第三个就是(3x3)%7=2,第四个就是(3x2)%7=6,第五个就是(3x6)%7=4,连起来这些数字就是5,1,3,2,6,4,看上去好像是随机的,对吧?但我们当然知道它们都是算出来的。

公式里m是模数modulus;a是倍增multiplier;c是increment增量;第一个X是种子数seed。

上面例子的数字不会超过7,因为是模数是7。实际上这太简单了,计算机往往使用更大的数字,而且第一个数字种子数也是不固定的,最简单的就是计算从前年1月1日0点0分午夜开始,到现在过了多少秒,然后把这个秒数作为第一个种子数,这样每次都会不一样了。


下面是用python实现的这个求随机数的算法,代码如下(看不懂这个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阅读):

import timedef lcg(seed=False): if not seed: seed=int(time.time())  a = int(time.time()) c = int(time.time()) modulus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100): seed = (a * seed + c) % modulus yield seed/modulusfor itr in lcg(): print(itr)

这个代码里面使用了时间戳(毫秒数)做为模数和默认的种子数,每次运行可以得到100个随机数字,在0到1之间均匀分布。

下面是个更简化的可行的PRNGs:

def rd(max=1, seed=False): if not seed: seed = int(time.time() * time.time()) return (seed * 48271234 + 877283) % 8923334 / 8923334*maxfor i in range(10): print(rd(100),'\t',int(rd(100)))

这里利用了时间戳乘方的方法把它放大,然后使用一些比较大的随意数字对它做乘法、加法再取余数。得到随机数结果如下:

真随机性的标准

怎么评判一个随机算法是否足够好,以最大程度模拟了真随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统计学的均匀分布。最简单说就是随机1万次,所得到的数字在设定范围内均匀分布。比如0~100之间随机1万次,那么应该出现大约100次的99,100次的87。不可推演。不能从前面若干次的随机数推演出下一个,相反也不能从后面的随机数字推演出前面一个。历史和未来都不可以预测,无规律可寻。不可重现。不会出现有规律的循环或局部循环的现象。每个随机都是独立的,和时空紧密绑定的,换了地方或换了时间都会不同。不能有极限值。也就是说随机的数字不能在开始或结束或者某些情况下,越接近这个情况随机结果也就越接近一个极限值。

其实我们上面的算法都不满足第三条,因为这个程序在同一时间的不同计算机上生成的随机数是一样的。因为只有时间戳是变化的。

要解决时空独立,那么必须在算法中加入每个CPU芯片特有的型号作为变量,才可能做到。

同一CPU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运行随机程序,所以当我们把时间和CPU独有型号数字结合的时候,就能创造出时空独立的随机。

但要满足第2条不可推演就必须借助超越人类认知的真随机数字,比如圆周率。根据时间戳和芯片ID计算出一个数字n,然后取圆周率小数的第n位,作为此时空的随机数字。

这里隐藏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观众知道圆周率的计算方法,或对圆周率的数字了解很多,这样情况会不会对随机性产生影响?实际是不会的,因为圆周率本身就是不可完整推测的,也就是说人类并没有真的掌握圆周率的生成规律,不知道它背后的神奇算法。

这里也隐藏了一个缺陷,就是我们的随机数是有限的,并不能超越我们所知的圆周率数字长度。有限或无限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人类大脑根本无法有效处理无限的概念。何况我们计算机很多语言的随机程序计算的数字也只有2的32次方个可能数字,大约40亿个范围,这要比已知的圆周率数字少很多,所以够用了。

关于圆周率,可能这里的说法并不严谨。圆周率当然是可计算的,甚至有数学家发明了直接计算第n位小数的方法。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否认,圆周率的小数位的数字看上去都是随机出现的,而且这种随机的纯数字表面并没有规律可言。

点这里阅读关于随机概念解说的前一篇文章

<未完待续>

标签: #计算机随机的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随机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计算机中的随机 #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