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道德经是最高谋略:悟道是归根,用道是顺应

第三只眼观 7075

前言:

目前我们对“第三只眼观的文章”可能比较关怀,各位老铁们都想要知道一些“第三只眼观的文章”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有关“第三只眼观的文章””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提问:老师,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的含义吗?

三眼答:

道德经前面讲了三十多节,啪啦啪啦一堆,到这里这是一个总结性发言。先不说这个发言啥意思,先讲几个道理:

1、看思想,就是看思考模式,而不是思考的具体是啥。放在道德经上,就是看老子的东西,要悟老子的思考模式,而不在于其描述的人文或者时空等自然科学范畴,这些都是老子表达需要的载体而已,毕竟话说出来得有个依附才行,就像讲道理要通过讲故事作比拟一样;

2、思想(思考方法)都是抽象的,所以“不可名”,这东西只能通过意识直接传送,但这不可能,所以必须得定个名,依附于某个载体讲述,这就是“道”;而人们怎么“失道”的?就是太注重载体,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几千年传播都传歪了。

就好比跟知乎的傻白讲“政治决定经济”,被洗脑的傻白脑子中只有商品交易,只有各种曲线和经济学诡辩术语等,跟蚂蚱讲冬天,蚂蚱绝对喷死你。

其实“政治决定经济”也只是“中间片段”,还可以往上悟道,也就是人性、人心,再悟就发现和道德经越来越接近。这是一个过程,靠什么?靠的是思考模式蜕变,这东西不是教育地界的事。

所以为啥说少读书多思考,读书和教育就是“锁住载体”,科班研究道德经出身的人,一定满嘴一堆堆“载体”,心中确信他们那个“载体”就是对的,那些科院里白胡子老爷爷就是“守载体的人”。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已离道甚远。

好了,回到问题,总结性发言啥意思?

老子:俺前面讲了一堆,都是比拟,都是借助载体,我想表达的思考模式,是万事万物都有根,道就是寻根,归根,这个根无法表达,只能通过“用法”来展示,“用”怎么来的?

世间本来啥都没有,一动就产生了有,有了之后再有,就生出一堆花里胡哨的万物假象,要看破这些假象就要寻根到无,看看它们当初是怎么“动”起来的,那个“动的一瞬间”就是“机点”。

放到自然科学上,宇宙本来是无,爆炸就是机点,然后就开始有了;

放到人文上,一个人在行为上的表现转变,根本在于内心上有个机点动起来,从无产生了有,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变化。

毛讲的矛盾论也是如此,找那个事物变动的机点,找到了,人就成了一半了!

为啥讲叫做成一半?因为还要去“用”!

悟道是归根,用道是顺应!

在用法上,可以说诸子百家都是师承老子,只是用法不一样,有的搞管理,有的搞思想建设,有的搞兵法纵横等。

顺应就是弱,就是水,就是善。

弱,弓和羽,富有弹性,顺势而变化才能得到强力十足的结果。

事物都会从无到有,都会有动起来的机点,事物都会从生到死,不要去改变事物,要顺应它。

只要能观察到每个事物之道、之机点,顺势是最高智慧。

像兵法中的造势等,都是小道,那不是大道,高级兵法就是外交。

无论政治、兵法还是捭阖权谋,到最后归结到四个字“顺天应人”!也就是说为人处世最高谋略并不是会耍弄各种小妙招,而是能遵循大势。

“矛盾论”后来变成“制造矛盾论”,改势就要有不好的结果,此处没法多说。

再往下的智慧就越来越低了,比如逆势,当然更多人心中根本就没有势,也就是没有道,更没有用法。

人就是这样,智慧古人都给了,谢盛当谢于正盛之时,庄子给了自由洒脱,所以书接上一个问答,自古真正的真龙并不是皇帝,而是文臣。

标签: #第三只眼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