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内容营销之父教你打造有趣的个人IP,6个步骤,现学现用

芸芸众声 105

前言:

今天我们对“ternetip”大约比较关心,朋友们都想要剖析一些“ternetip”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ternetip””的相关知识,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序 言怎样跟有“趣”的网民做生意 /**/ 序 言 怎样跟有“趣”的网民做生意

一提到兴趣,你脑中立刻浮现出什么?

“购物”“电影”,还是“摄影”“创作”。

以上提到的都是兴趣,略一思索,却发现动机不同。

兴趣的动机,一般分两种:一为享受,二为创造。

当我们表达自己爱电影、爱音乐、爱旅游时,动机是享受,即对享受别人创造的成果感兴趣。

当我们表达自己爱摄影、爱创作、爱手工时,动机是创造,即对动手创造一个新事物感兴趣。

兴趣相同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圈子。然后你会发现:爱摄影的圈子里,有人喜欢跋山涉水到处寻觅美景拍摄,有人则喜欢宅在家里欣赏邮购来的摄影画册;爱手工的圈子里,有人喜欢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教程,也有人宁愿花钱买大神的教程来看,照着视频按部就班地完成手工。

有人喜欢享受,成了买家。有人喜欢创造,就成了卖家。

人的兴趣不止一种,圈子与圈子相互交织在一起。买家和卖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的角色不断变换,促成商业交易的发生。

新商业: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的内容创业2﹒0时代

这个时代,“商业”变得越来越亲民。

为什么这么说?

以往的“商业”离群索居、高高在上。基本套路是企业伴随新技术产生而研发新产品,再通过宣传品牌故事创造品牌,从而占领某一产品类型。例如:丰田发明混合动力汽车,占领混合动力汽车品类;苹果发明iPhone,占领高端智能手机品类。

这种“先产品、后用户”的模式,要经过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等层级,才能将产品送达至消费者的手中。而消费者的声音想要传递给生产者,则要过五关斩六将,穿越重重阻碍,最终声音被消磨得微乎其微。

于是,企业想当然地生产了大量无用产品,你买或不买,它就在那里。在商品匮乏的年代,这一招很好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

多少年来,企业用这种商业逻辑不断创造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直到有一天产能严重过剩。

“买方市场”来了。

产品过剩使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该信广告还是信口碑?消费者焦虑了。

于是,那些能够聚合粉丝、感知需求并能影响购买行为的人成了新的消费入口。

新的商业形态由此诞生,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在2017阿里巴巴年会上提出“Made in In‐ternet”概念的原因:在“Made in Internet”的生产方式中,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和聚合消费者的需求,再根据需求设计生产线和产品,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量体裁衣”和“私人定制”的生产模式。

兴趣社群是聚合潜在消费者、整理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同时兴趣社群内买家和卖家的共存让精准匹配有了实现的可能。这里不再接受已经生产好的商品,而是根据用户的差别化需求向厂家定制。

这是全新的消费关系:用兴趣内容聚合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

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中间的经销、营销环节都被跨过,传统的供应链被反转,形成以“兴趣”为入口的新商业!这就是内容创业2﹒0的本质。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内容创业风潮已经过去”的声音。事实上,过时的是那些直接在内容中植入广告的做法。这种做法依托于粉丝数量,将金主的产品信息推给粉丝,与传统广告在本质上毫无区别,勉强可称作是内容创业1﹒0版本。

当然,在内容创业1﹒0时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做出了精彩的尝试,无论是将内容产品化的得到,还是将产品内容化的六神花露水,都是1﹒0时代的创举之作。

随着流量红利逐渐褪去,简单粗放的做法已经无法吸引用户的关注。模糊的用户画像再不能为内容和产品提供指导,信任变得愈加重要。

用“兴趣”聚拢忠实用户,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的内容创业2﹒0时代,已经到来!

内容创业,让个体享受兴趣红利

内容创业,一定要辞职吗?

当然不是!

在充分互联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每一种身份都在创造价值,而内容创业就是帮助你用自己最感兴趣的角色实现财务自由。

我的好友张大志,2017年初受邀成为微信读书讲书人。凭借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在咨询行业多年积累的知识整理经验,用8个月时间为用户精心解读了上百本书,从而进入头部讲书人行列。前几天他告诉我:“我可以退休了,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成为我的‘优质资产’,就算不再追加投入,也能持续地创收,且收入还不错。”

与此同时,这些优质内容还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几万粉丝,他也成了所在组织的品牌大使。

内容创业,让企业成为共生平台

这是一个“兴趣变现”的时代。

这更是一个全民创业、全员营销的时代。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赋予每个人发声的权利。

兴趣的巨大引力,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小众偶像甚至大众偶像。

在员工个人价值不断得到放大的同时,企业与员工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初现端倪。

老板希望员工稳定,而有能力的员工渴望创业。于是,正在创业的老板和想创业的员工永远在纠结。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陈春花老师说:“只有激活个体,组织才能具有创造力。”

为个体赋能是这个时代成功企业的新使命,而“兴趣”则成为企业与员工利益的重要连接点。企业提供平台,鼓励员工在平台创业,将员工的“个人兴趣”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到底。

天方夜谭吗?

海尔已经这么做了。

海尔“人人是创客”的组织变革,把6万多名员工变为自动自发的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使每一个经营体就像一家自主经营的公司,让每个人变成自己的CEO。这2000多个经营体不仅依存于海尔,还主动寻求外部合作,从多个渠道为海尔创造利润。

今天,企业发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逻辑,而其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独立个体的价值创造。

从今天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早在2005年,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就把新商业定义为“公司责任的结束”和“个人责任的开始”。

于是我们有幸看到:

有个喜欢历史的人,做了一档脱口秀节目,他叫罗振宇。

有个喜欢读书的人,做了一个读书会,这个人叫樊登。

有个从小就生活窘迫的女孩,喜欢在脸上画超人来“武装”自己,后来她开办了自己的彩妆帝国,这个女孩是米歇尔·潘。

有位全职太太安·里尔登,用自己半夜喂奶的时间制作烘焙视频,后来成为YouTube上的“烘焙女王”。

如果你还不能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迈出第一步,那么想象一下此后的人生吧。

最可怕的概括莫过于此:

孙庆磊

1980—不清楚

他本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老板不让他做。

而我希望,自己可以活成这样:

孙庆磊

1980—不清楚

他是一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者,

不是“他很有钱”,不是“他很有名”,甚至不是“他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

而是,他是一位“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者”。

孙庆磊

标签: #ternet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