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大家对“配餐营养计算分析表”都比较重视,我们都需要分析一些“配餐营养计算分析表”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配餐营养计算分析表””的相关知识,希望你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糖尿病友控制血糖或是瘦身小伙伴减脂,升糖指数GI值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营养师和医生经常叮嘱大家关注低GI食物搭配,实践中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糖友对照升糖指数表选择食物,直呼升糖指数GI值不准,看不懂。
今天这篇文章,我给你讲解一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一、升糖指数是什么?
指摄入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50克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为便于比较,通常把葡萄糖升糖指数GI值定义为100,英文简称GI。
例如:西瓜GI值=72,大米饭(籼米,精米)GI值=82,表示相对于葡萄糖GI值100的升糖能力,等量情况下,西瓜升糖能力72,大米饭升糖能力82。
升糖指数GI值高,食物消化吸收快,升糖速度快,血糖峰值高,反之则弱。
二、碳水化合物指哪些?
下图列出了碳水化合物全家福,水果碳水化合物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膳食纤维四类,不同水果的成分、含量、比例不同。
乳类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含量约3.5%~5.5%。
主食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膳食纤维,是的,膳食纤维是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三、面粉和面条GI值误导糖友?
一位糖尿病专栏作者直言,看不懂面粉60,面条81.6的升糖指数GI值,怀疑营养专家搞错了,会不会误导糖友?我给了解答,豁然开朗。
不正确解读与不准确描述会有困惑。
它指面粉(低筋)60,面条81.6是“面条(小麦粉,湿),且结合熟食碳水含量参考才准确,因为没人吃生面条,生面粉。
当你看到大米、大米饭、荞麦、荞麦饭...前者指生食,后者是熟食。
生食与熟食一字之差,不仅误读升糖指数GI值,接下来更会误判血糖负荷GL值。
弄准食物/食品准确名称,食物/食品形态(生与熟,蒸煮还是熬制,加工方法...)参考GI值,食物变异性大,最好核实下营养成分表的碳水含量去考量。
下图,我列出了不同米饭的升糖指数GI值,表述清楚准确,解读为“蒸饭”,如果理解为“稀饭”或简单描述为“大(白)米饭”,可能看不懂而误解。
四、升糖指数GI值不准确,不靠谱?
这个问题复杂一些,能确定的是,医学机构公布的GI值都准确,你看到的同种食物不同的GI值差异性,有以下一些原因:
1、没有统一的升糖指数GI共享数据库
我国2018年成立升糖指数实验室,2019年才发布升糖指数测试行业标准。
如果没有注明出处,你看到的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中国营养学会、营养配餐和膳食评价实用指导、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食品营养数据库、悉尼大学数据库、欧洲...
不同机构公布的数据会差异,当然,有人抄作业都写错,我就无语了。
例:全麦面包升糖指数GI值74,也有69,74是我国数据,69很可能是国外数据。
我创建的糖友帮查询数据库,包括升糖指数、血糖负荷、含糖量、嘌呤含量、食物热量、营养成分等一键查询,首选中国营养学会数据,国内没有的,参考录入国外数据。
如你有缘进入我的“糖友帮食物库”查询,相信能理解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了。
查询GI值,首选中国营养学会数据,国内没有再参考国外文献,可能更合理。
2、个体间的差异
国内测定的食物升糖指数GI数据不过200多种,而食物成千上万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参考国外文献。
完全相同的食物,外国人与国人比较,GI值不一样,国人之间或者同一个人测两次也有差异,所以它叫“参考值”,不是“标准值”。
3、食物形态、产地、成分比例不同,升糖指数GI值有差异
仍以全麦面包为例,我国数据74,国外有69,都准确。食物的原料产地不同,成分配比不同,受试者不同,再说了,测试仪器本身也有误差,有差异是正常的。
如没有深入了解,食用某全麦面包后血糖飙升,你可能会想,数据不准,GI值假的,也许你忽视了产品原料配比有差异。
4、按升糖指数选择食物,血糖高了,长胖了
如果抛开“数量”,低升糖对你来说可能是假象,不明就里掉坑。
樱桃升糖指数GI值仅22,是低升糖食物,100克樱桃含“糖”量10.2克,喜欢吃,不知不觉吃多了,结果不言而喻。
5、米饭面食GI值很高,还能吃什么?
同上,抛开“数量”,高升糖也是假象,可能让自己郁闷。
西瓜升糖指数72,是高升糖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6.8克/100克,经计算,血糖负荷GL值4.9,是低血糖负荷食物。
意味着,吃100克西瓜升糖快,但含糖量低,升糖时间短,对血糖影响小。
贪吃就不妙了,假设吃500克西瓜,摄入的碳水成倍增加,血糖负荷GL值变为19.8,成了高血糖负荷食物,对血糖影响就很明显。
意味着,升糖快,糖量高,升糖时间长,对血糖和热量摄入影响大。
没必要畏惧白米饭,白面食等高升糖指数食物,掌握摄入的“数量”就好。
升糖指数有缺陷,你可能还需要辅助升糖负荷GL、胰岛素指数II等数据做参考。
“参考值”毕竟不是“标准值”,如果你是糖尿病友,自己实测的数据更个性化,也更真实地反应自身状况。
原创:仙客营养师,转发朋友圈请随意,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建议,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采取任何措施前,请咨询你的医疗保健者。
标签: #配餐营养计算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