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这个魔都地标依然是网红打卡地!有图有真相!2个礼拜里,武康大楼真的变了

新闻晨报 645

前言:

此时咱们对“武康大楼在什么路上建”可能比较注意,咱们都需要剖析一些“武康大楼在什么路上建”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武康大楼在什么路上建””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谢竲

5月5日和5月18日,记者分别在武康大楼对面拍摄了一张照片。用“找不同”的眼光来看,两个礼拜里,图片上少了隔离栏、警戒线,多了3辆外卖电瓶车,和一位戴着口罩也依然看得出笑意盈盈的黄阿姨。首次出门喜出望外,记录“五月上海”首选网红地标

翁爷叔和黄阿姨是在武康大楼楼下相遇的,一句“麻烦能帮我拍张照吗”,让他们迅速组成了临时摄影小分队,甚至面对面建了微信群——这样就不用频繁交换拍摄手机,所有的成品发在群里就能共享了。

在家里一个多月了,今天是第一天出来,只能用“喜出望外”四个字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

爷叔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了出门证,背面的出行记录表格上,只有最右侧的“5月18日”被记号笔涂黑了。根据所在小区要求,每户居民5天内可以有1人得到2次出行机会,时长不限,早上8、9点出门,晚上6点前回家即可。

小区上午才发的出行通知,翁爷叔赶忙做了下功课,熟悉的超市、小店大多还没有开放线下营业,又担心大卖场人太多,所以解封的第一天,他就近选个最出名的地标拍拍“打卡照”,记录下五月上海的珍贵镜头。

打卡背景要用“绿灯”,下回再出门要穿得“跳”一点

武康大楼是他的首选。因为太出名了,也太难拍了。

在附近住了那么多年,无论翁爷叔什么时候来,武康大楼前总是“人从众”。想要好好拍张过得去的照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回终于有条件了,爷叔选了件绿白咖相间的迷彩外套,脚踩运动鞋,背一个双肩包,都是平时还能出去旅游时常穿的装备。

“衣服还是要挑,我下回出来要选一件跳一点的”,穿了一身黑出门的黄阿姨无不遗憾。

服装上略逊一筹,那就从技术上再下下功夫。黄阿姨专门从收藏夹里翻出了一张自己特别喜欢的武康大楼照片作为参考,比对着实景,寻找角度。

就这个位置固定好,画面里有蓝天白云,然后我会站在这边停一下。

路口红绿灯的间隔时间有点长,但爷叔阿姨们都笃笃悠悠地站在上街沿上等着信号灯颜色的转换。点了点手机屏幕里横道线中段的位置,黄阿姨又指向了背景里的红绿灯提醒,“一定要是绿灯哦,如果快跳红灯了提醒我一下。”

另一边,骑着电瓶车而来的外卖小哥也在红绿灯前减速刹车,不过十几秒的等待时间,他飞快地掏出了手机“咔嚓”几下。绿灯一亮,便扬长而去。

记者手记:2周里,“网红宇宙中心”真的变了

5月5日的时候,我曾经来过一次武康路踩点,当时天气特别好,路上却几乎看不到人影。仔细回顾了一下当时为武康大楼拍摄的“证件照”,还能清晰地辨别出路边拉着的隔离栏和警戒线。

两周不到,警戒线不见了,隔离栏被移走了。照片里多了3位外卖小哥,和戴着口罩却依然能感受到到笑意的黄阿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武康大楼成了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魔都地标,无数外地游客将其列入了“不来一趟就如同没来过上海”的清单中。

因为疫情,武康路也和其他上海马路一样,沉寂着,也等待着。好在,到了今天,阿姨爷叔们拍照时,已经需要换换角度,尽量避开身边的人和车。

今天下午,我从武康大楼附近出发,沿着武康路一路走到安福路,不断能遇到三三两两的自行车慢悠悠地从身边经过——

和兴奋不已、跑得比主人还快的狗子——

人是陆陆续续出门了,但店还没有到正式开门营业的时候。

街边的商铺大多还没开,只遇到兴国路上一家超市合着的卷帘门稍稍抬起,店员弯着腰、伸出手,给一位爷叔递了一条香烟。目前这家超市只对线上开放,附近的居民可以提前通过电话、微信预约时间,再进行线下自提。

安福路上的BAKER&SPICE门外虽然竖着一块写有“线下停业CLOSED”的小黑板,但堆在门口的四排塑料盒却吸引了不少共享单车的驻足。闻声而出的“小蓝”店员说,盒子里装着的都是已经准备好的餐点,等待外卖小哥来取。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店铺微信提前一天预定,目前满300元就能配送。

“300元很容易凑到的呀,点一次伐?”一位市民拿出手机拍下了小黑板上的联系方式,转头和身边的友人商量。

我都行呀,一家开了,会有越来越多的。

标签: #武康大楼在什么路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