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看官们对“文言中何的意思”大致比较看重,小伙伴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文言中何的意思”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文言中何的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译文: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④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3、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译文: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杀一老卒,何甲也?(《段太尉逸事状》)
译文:杀一个老兵,为什么要披戴盔甲呢?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新妇车在前,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译文: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怎么会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三)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连词、表目的)谁何。(《过秦论》)
译文: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来)盘问过往行人。
(四)固定结构: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以)逃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现在(我们)出来,没有告辞,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3、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传》)
译文:将要引起大乱,该怎么办呢?
4、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一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您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译文: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其是之乎?(《报任安书》)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吴起列传》)
译文:壮美哟!山川是如此的险要。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文:挺拔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6、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译文:多么辽阔(的样子)呀,船儿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解释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师说》)
译文: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乎:对)(《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便”等。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译文:便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
2、表条件:结果,才。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才进去(见项王)。”
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译文: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译文:但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②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我不过是一个夷门看守。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命名的。
5、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译文: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二)用作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做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译文: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②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译文: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难道不是与我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吗?【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译文: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
标签: #文言中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