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花生、茶叶也致癌?身边的癌症雷区,一篇文章讲清楚

食栗派 8485

前言:

现在各位老铁们对“php花生”大致比较注意,我们都想要知道一些“php花生”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php花生””的相关文章,希望咱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近年来,癌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让人们“闻癌色变”。听到「致癌物」,大家都很恐慌。之前还听说有位朋友因为知道茶叶是3类致癌物,就戒了奶茶……

似乎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致癌物」,不过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2A类致癌物等等,这个2类、3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致癌物那么多,到底哪些是我们该注意的?

致癌物,顾名思义是指可能导致癌症的物质,或者叫「致癌因素」,包含化学、生物、物理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从1965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就一直在进行确定致癌物的工作。他们按照证据等级,将致癌物分成4类——

1类致癌物是指,已经有充分的人群研究证据表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是证据等级最高的,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致癌物。

IARC每年都会更新致癌物信息,2017年10月公布的数据中,1类致癌物多达120种。但不必恐慌,大多数是我们不常接触的化工原料和放射性元素。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

❶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的代谢物大都有毒,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极易导致肝癌。

它可以在淀粉含量高、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中生长,所以要坚决避开:

霉变的坚果:花生、开心果、榛子等霉变的谷类:玉米、大米、小麦等农家自制的花生油、花生酱

▲ 花生储存不当容易霉变

❷含酒精饮料

与酒精相关的条目有3条:①因为喝酒精饮料摄入的乙醛;②含酒精饮料;③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

都写3条了,还不明显吗?IARC想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不要喝!

人群研究证明,饮酒可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风险。

小鼠研究还表明,酒精可以直接破坏DNA,造成造血干细胞的不可逆损伤,从而增加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

如果非要喝的话,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g。

25g酒精相当于:750ml啤酒,250ml葡萄酒,50ml高度白酒。

❸烟草

不管是烟草,还是无烟烟草、二手烟都被列入了1类致癌物。

烟草内总共含有78种有明确证据的致癌物:亚硝胺、苯并芘、镭- 226、砷、镉......这些都是1类致癌物哦。

❹槟榔

同样的,不管是含烟草的槟榔,还是不含烟草的槟榔,都在列。研究表明,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 一项研究发现,在台湾地区,有吃槟榔习惯的人,发生口腔癌的风险是无此类习惯的人的58倍。 图:By Rolfm

❺加工肉类、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和加工肉类会产生亚硝胺、亚硝酰胺等亚硝基化合物。

研究表明,中式咸鱼的摄入量与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加工肉类中的杂环胺、饱和脂肪酸等物质,会增加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的风险。英国癌症研究所表明,每天吃25~50g加工肉类,会增加10%~50%的肠道癌症风险。

▲ 中式咸鱼被列为1类致癌物,致癌证据明确。

By HAePPTY - Own work, CC BY-SA 3.0,

对于已知的致癌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但非常想吃的时候,还是可以偶尔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回顾:咸鱼腊肉致癌,但就是想吃?赶紧跟营养师学几招!

是指对人体有可能致癌的物质,按照证据等级又分为2A类和2B类。

2A类是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具有致癌作用,但在人群研究证据有限的物质;2B类是指动物实验证据有限,但人群研究证据不足的物质;或,动物试验证据充足,但人群研究证据不足的物质。

简单说,2A类比2B类,有更多的研究证据,但人群证据都有限。

开头提到的高血压药中查出的亚硝基二甲胺,就属于2A类致癌物。动物实验显示,它可能损害肝、肾,并可能诱发肝癌和肺癌。

所以大家的恐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擅自停药的做法更不明智,最好的做法是去医院找医生询问、换药。

2A类致癌物

❶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其实在我们饮食中很常见。

它是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超过120℃的油炸、烘焙、烧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 让食物变得焦黄喷香的美拉德反应。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在体内可以代谢转化为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但好在,研究表明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并不低,算下来一个50kg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30μg。

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男性平均每天摄入18.8μg,女性16.6μg,远远低于致癌剂量。

❷红肉

WHO表明,有限的证据显示,红肉与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关,还有证据证明其与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但红肉是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适量吃。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畜禽肉50~75g,大约是一个手掌心儿的量。

▲ 一手掌瘦肉,差不多是50g

❸高于65 °C的饮料

中国人都爱「趁热喝」,但超过65℃的温度足以烫伤食管粘膜。

虽然食管可以自我修复,但常年喝热饮,就等于让食管长期处于「烫伤-修复-烫伤-再修复」的过程中,不正常的细胞会越来越多。

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小鼠实验证明了这一点:65℃~70℃的热饮会导致食道癌风险增加。

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把「多喝热水」改成「多喝温水」,女朋友说不定会更爱你哦~

❹打乱昼夜节律

说人话就是:白天不起床,半夜不睡觉!关于昼夜节律与去癌症风险,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群研究证据了,指不定哪年就升级为1类了呢~

所以,别熬夜了,早睡早起一样能好好工作的!

2B类致癌物

2B类致癌物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属射频电磁场了。这是啥?简单说就是手机、电脑等设备发射出来的电磁场。

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赶紧把吓掉的手机捡起来吧。#不过,用这个理由少看点手机,也是极好的~#

3类致癌物,是指目前还不能分类的致癌物,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的证据都不充分;另一种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充分证明无致癌作用。

比如:茶、单宁、可可碱、茶碱、咖啡等,都属于3类,不必紧张,毕竟都是没证据的事儿。

这一类物质在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具有致癌作用,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不致癌。

这一类别中,目前只有「己内酰胺」。己内酰胺大多用来做合成纤维。

简单归纳了一下

↓↓↓

❶致癌物类别≠致癌强度。

1类致癌物只说明,证据等级高,并不说明致癌强度。

❷接触致癌物,不一定会患上癌症。

只能说患癌风险增高。所以偶尔吃了一颗霉变花生,也不必过度担心。

❸致癌物对每个人作用不同。

每个人细胞修复能力不同,基因也有多态性。所以会有「某某抽了一辈子烟,喝了一辈子酒也好好的」这种说法。

但你愿意抽烟喝酒吃槟榔亲身试验一下自己的细胞修复能力吗?

❹致癌性≠毒性。

火腿培根、油炸烧烤,致癌物并不都具有急性毒性。反过来,不是致癌物也不代表一定安全。

不要总是吓唬自己啊

觉得有用就分享给家人朋友吧

参考资料

[1]

[2]金庆中,赵立文,徐筠, 等.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的研究[J].卫生研究,2006,(5):631-633. DOI:10.3969/j.issn.1000-8020.2006.05.023.

[3]R.G.Tardiff, GargasM.L ,et al, Estimation of safedietary intake levels of acrylamide for humans,Food and ChemicalToxicology,doi:10.1016/j.fct.2009/11.048

[4]

撰文 | 酸奶

设计 | 柚子

标签: #php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