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中国古典舞中圆场步的审美范式探析

沽酒客a 97

前言:

而今各位老铁们对“线性造型设计美学分析”大概比较关注,兄弟们都需要学习一些“线性造型设计美学分析”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线性造型设计美学分析””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沽酒客a

编辑|沽酒客a

<<·——前言——·>>

尽管当代中国古典舞在审美原则和特点上与传统的古典舞有所不同,但它源于浸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戏曲,并从中挖掘、提炼和吸收了大量身段舞姿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其中,代表性的"圆场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展现出舒缓、飘逸的步态,宛如浮云、流波,带来虚幻的美感。

作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和剧目表演中的核心步伐之一,"圆场步"承载着独特的实践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这一点入手,通过对其历史源流和艺术表现的剖析,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舞典型审美范式和核心规律——"圆"与"线"之间的关系。

<<·——圆场步之原始发生——·>>

中国古典舞中的圆场步来源于戏曲表演艺术中的圆场,它通过脚步的变化来表现出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

我们从中借鉴圆场步,将其纳入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中,作为基础步法动作,并结合手、眼、身、法等肢体配合进行组合训练和剧目表演。关于圆场步的起源,戏曲表演艺术中存在两种主要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于"禹步"的概念。

有传说称上古时期的伟大领导者大禹因为长期治水,双脚受水侵泡而变形,导致行走时跛足,后来有人模仿他的姿态,逐渐形成了"禹步"。

然而,这种说法存在很大的质疑,因为夏禹是一个功勋卓著、备受尊敬的领导者,人们从他的治水中获益匪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可能去模仿他生理上的缺陷,这种说法非常不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由周冰老师通过多方资料考证得出的,他认为"禹步"实际上是大禹在祷神仪式中跳舞时根据八卦卦象行动的巫术步法。

从形态上看,无论是跛行的"禹步"还是走八卦阵型的"禹步",都与圆场步平稳、流畅、连贯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可以看出圆场步并非源自"禹步"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受古代女子缠足的审美影响,圆场步的具体起源和历史年代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

然而,最早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时期,他对舞蹈审美的追求促使了这一步法的发展。宫嫔窅娘以绸帛缠绕包裹脚足,使脚弓呈现新月形状,在舞动时展现出飘逸之美和旋转的云霞之态。

随后,宫女和倡优等人纷纷效仿,将细弓作为舞蹈的亮点。民间缠足则始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女性缠足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而且脚足越缠越小,尤以三寸金莲为最。

缠足的美学影响扩展到戏曲表演中,缠足后纤细的弓形改变了舞者的行走方式,舞步摆脱了汉唐时期的沉重大步,转向轻盈、灵巧的小步行走,逐渐形成了圆场步所追求的轻盈、碎快和稳定的审美形态。

<<·——圆场步与“转似回波”之圆——·>>

"圆场步"的名称源自舞者流动的章法规律形成的圆圈形状,因此,圆场步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基础,在身体姿态、动作形态、路径变化、意境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圆"的美学原则,而圆场步则是这种美学原则在舞蹈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圆润流畅的动作,二是中正和谐的形态。

这也是中国古典舞的舞韵魅力所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追求,而在舞蹈中体现就是要求动作与动作、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使所有舞蹈动作仿佛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个整体,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要实现这种效果,合理运用圆场步是必不可少的。

从舞蹈语言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动作经过提炼后需要经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转变,通过艺术加工进行变形、概括和抽象化,以排除随意性和任意性,从而成为舞蹈动作。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复杂多变,想要将多个自然无序的单一动作组织为一个和谐的舞段,舞者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一颦一笑的举手投足之间需要配合相应的步伐。

正如"形之浑简完备者,无过于圆"所言,当舞者上身展现各种姿态,脚下配合圆场步流动时,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如潺潺溪流般柔和延绵的美感,通过循环运动形态营造出中国古典舞蹈的旋回灵动和圆融流畅的氛围。

此外,从舞蹈创作的角度来看,圆场步在不同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起到了重要的润滑作用。中国古典舞可以通过动作直抒胸臆、动作陈情叙事或造象以诉主观情思的方式表达,因此,每个作品都被赋予了多层次的内容和意义,其丰富性是西方舞蹈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具有明显的叙事特征或情绪表达,因此需要创作不同段落以体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变化。一个成熟的舞蹈作品必须在各段落之间有合情、合理和美的过渡衔接。

这种过渡通常通过一些虚拟性和抽象性的动作来实现,这些动作可能对故事叙述并没有太大帮助,但却能帮助人物形象更好地进行情绪转换,使各舞段之间的衔接更加连贯,整个舞蹈作品更加和谐。

圆场步在此起着关键作用,它协调作品逐渐走向完美,调整舞蹈动作和内容的转换,帮助舞者在舞台上流动时进行情绪或情节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层次。

通过圆场步的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叙事表达更具抽象性,展现古典韵味与美感。它使得舞蹈的形态动作在舞台上流动时展现出如潺潺溪流般柔和延绵的美感,为观众呈现出旋回灵动、圆融流畅的艺术形象。

舞蹈艺术远非简单的音乐伴奏或动作堆砌,而是一种体现民族、国家和群体文化意识的身体表达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内在文化思想的积淀之上。

中国古典舞可以被视为典型的"划圆艺术",其动律特征、结构造型和规律法则都体现了"圆"的概念,万变之中归于"圆"。

"圆"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规范,也是其本质特征。神秘感和意境中都融入了"圆"的概念,表面上展现在形态之中,内心深处隐藏着。

这种对"圆"审美的追求源自于中国民族独特的文化美学,是华夏民族深深植根于骨髓中的一种思想,古人的独特哲学理念、民族思维和心理模式决定了这一点。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千年前就孕育了"圆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人的意识领域中,"圆"象征着"美满"和"完美",一方面代表着圆润、柔和、完整,反映了中国人包容万物的宽容和内心的充实;另一方面包含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通达和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对宇宙秩序和生命意义的认知。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意识,"圆"成为古代人思维结构和精神领域的核心规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中秋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一年之中的最圆之日——仲秋十五,承载着古代人对团聚的渴望、对生命的依恋以及对天地之美的追求。

<<·——圆场步与“行云流水”之线——·>>

作为中国古典舞中步法训练体系的核心步伐,"圆场步"在舞台调度中起着重要作用,舞者运用它进行各种线路和位置的变化。作为步伐动作,"圆场步"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线"。

在舞蹈作品中,路线的流动是对舞台空间最充分的认知和运用,流动使舞蹈展现出应有的空间美感。在中国古典舞中,最能展现出流畅舞蹈韵律的步伐动作非"圆场步"莫属。

以经典作品《荷花舞》为例,该作品由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编创,整个作品没有任何高难度的跳跃、转身或翻转技巧,动作编排非常简单,基本动作不超过十个。

然而,通过圆场步和路线调度的巧妙运用,作品中的队形变化流畅多样。它将线性的运动过程与动静相衬的身体表达相结合,在收放和张弛之间创造了生机。成功地塑造了荷花形象,展现了随风摆动、轻盈飘逸、高洁灵动的特质。

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富含生命意识的线性艺术,其在时间中的延续和流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

可以说,“线性之美”是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和欣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与众不同的东方情调。李约瑟这位英国汉学家认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主要是广义的线性观念,辅以循环观念。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时间流逝发出了两种感叹:一方面感慨四季更迭、大自然无限循环,另一方面感叹岁月不居、光阴荏苒。天地永恒,时间无始无终,自然界中的万物消失后又会重新出现,而人生却不可重来。

因此,古人的诗歌中常常充满了对春江花月夜之类的感慨,"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等等。古人从生命的延续中得到启示,以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规律为基础来观照人类自身。

这种观念在思维特性上反映出来,形成了中国人注重过程、关注事物在过程中表现的特点。在艺术上,这形成了通畅、流畅、持久的审美基调,构成了中国艺术中“线性”特征的内在基础。

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常常在书法和绘画中展现,但作为生长在卓越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无法脱离线性艺术特征。

要展现出"线"的意识和"流动"的意味,甚至可以说古典舞是线性之美最鲜活、最充分、最生动的艺术表现之一。中国古典舞一直追求在流动中展示"线的艺术",这种美妙的"线"由舞者优雅连贯的动作语言和变幻多样的舞台调度共同构成。

它展现出恰到好处的张力和飘逸如云的"游"和"流"的舞蹈形象,以生动而灵动的运动表现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线"的意义,呈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线"的韵律,展示出运动过程中的美感。

中国古典舞以身体为媒介,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和审美追求,将流动的线性之美演绎到极致。它在曲折婉转、往复游移的肢体语言中形成了独特的线性形象,与中国传统审美基调和精神内涵完美融合,构建了独特的舞蹈体系。

<<·——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圆场步",虽然起源于戏曲,但在演化过程中赋予了更丰富的审美意义。它通过配合上肢动作进行情感表达,而非特定的故事情节,增强了虚拟性和模仿性,更加灵活自由。

同时,作为舞台调度的重要步伐,"圆场步"的路线设计也更复杂多变,展现了游龙回旋和行云流水的艺术风范。在面对不同舞种和文化的冲击时,我们应以传统民族精神为基础,持续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内涵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圆场步"作为中国古典舞最核心的步伐之一,已经被舞蹈家们充分展现其独特的价值意义。我们应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充分理解观众对舞蹈的期待,并巧妙地融合创新,从中派生出无穷的意象,展现中国古典舞对"圆"和"线"美学的追求,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源[D],赵晓晶,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7

[2]中国古典舞圆场步的表现价值[J],高原,大众文艺。2012

[3]巫·舞·八卦[M],周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中国古典舞圆场步源流考析[J],李东旭,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天地有大美,生生不息[EB/OL],刘悦笛。2022

标签: #线性造型设计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