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对当前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分析与点评

永大英语 603

前言:

眼前咱们对“英语课堂教学分析”都比较注意,你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英语课堂教学分析”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分析””的相关文章,希望看官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围绕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法的研讨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英语公开课作为主要展评方式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公开课的负面导向不容忽视。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基本功等几方面入手,来分析和点评公开课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往往被冠以“课改新理念”来大力倡导,更具迷惑性。文章指出,英语教师需强化基本功,在教学中进一步细化目标,认清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体现“教”和“学”的过程,减少课堂评价,坚持以“输入为主、输出为辅”为基本原则,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正确的“中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教师基本功

一、引言

当前,国人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关注日益高涨,同时,在外语教学界,省、市、县级,乃至学校都开展了多种教学活动,公开课展评是主要形式之一。公开课如此火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课改作为一种驱动力,持续倡导的“新课标”、“新理念”。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教师对英语外语教学(TEFL)的本质特征缺乏了解,认为“新”就是好,就是符合时代潮流,结果在各地组织的英语公开课中不时出现一些教学乱象,背离了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惜败于课堂教学主阵地。笔者就这些教学乱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基本功几方面入手,来分析和点评各地公开课中常见的教学问题,以便和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共勉。

二、教学目标

公开课展示具有一定导向性,其展示方式和内容可对常态课堂教学起到正面反拨作用或者负面效应。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策略得当可大力提升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感悟,从而提高语言意识和教学效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应确定一个详细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解决一些词汇、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点和听、说、读、写、译的具体问题。笔者观察到的公开课往往目标宽泛,无重点。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是终极目标,却作为每节课的目标。目标宽泛是指教学目标的泛化现象,非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成分大量增加,如(1)地震灾区人民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对妇女地位的认识;(4)通过身体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教师用母语(汉语)讲效果可能更好。教学目标泛化的严重后果是语言课堂上,学生学不到语言,英语课堂偏离了“语言教学就是教授语言”的轨道。

如何贯彻课程目标将关系到英语课堂的成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6-7)(以下简称“课标”)目标结构包含有五个纬度,“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这一描述决不意味着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教学时间多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讲授时间,何况五维之间是什么辩证关系,理论界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需要明确,语言课堂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知识(knowledge about language)、语言技能和用法(knowledge of language),而授课当中会涉及到相关知识(knowledge of world),解决世界观、意识形态等德育内容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教材内容涉及数学、化学等科目,那么所要解决的“1+1=2”、“酸碱综合生成盐和水”等不应成为教学重点和目标。

三、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法的选择

原则上,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使用,因为世上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但需慎用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排斥母语,强行输出。目前很多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导致滥用。任务型教学有多种版本,如强势、弱势之分,在世界各地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Littlewood(2004:322)对任务型教学作了修订,认为任务型教学有五个步骤:①非交际性的学习(non-communicative learning)②交际前的练习(pre-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③交际性的练习(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④结构性的交际(structured communication)⑤真实性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进入到哪一个阶段应视教情、学情而定。课标不是要求教师每节课都使用任务型教学,教师需酌情处理。笔者建议教师多尝试英语“4P”教学法,这个教法里面有互动,有交流,体现输入为主,强调语言形式,语法为纲,词汇为目,比较贴近课堂实际。如果课堂大部分时间以学生的输出为主,则有表演、作秀之嫌。外语教学条件下的课堂,“输入为主”是基本教学原则,这是强调教师的呈现(presentation)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产出(production)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某一节课可以是教师讲解为主,也可以是学生练习为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2 互动方式和内容

大多数英语教师比较热衷于互动,但对互动的方式和内容缺乏刻意研究。互动方式主要有:①报告、讲座,互动方式为A-(B);②话轮转换(turn-taking),互动方式为A-B-A-B→;③邻近应对(adjacency pair),互动方式为A-B(Richards et al., 2005:15);④A-B-A模式,有时称作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或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这一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反馈和评价。公开课中A-(B)很少,怕被戴上“满堂灌”的帽子,邻近应对和话轮转换模式大量充斥课堂,互动变成了街头巷尾式的闲聊或有始无终的追问(probing)。笔者认为,增加A-B-A模式的比例可以提高交流的质量,加深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性认识并修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担心课堂上讲授多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该让学生明白的教学内容没有讲授,结果学生课上不明白,课后更是糊涂。没有讲授的互动,或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课堂教学就变成无本之木了。反馈和评价的内容是针对教师的讲授和师生间的互动而展开的,主题围绕语言本身,教授中有互动,互动中有讲授,有利于学习者纠正错误认识,提高学得意识,因此课堂互动应以A-B-A模式为主。

3.3 考查与评价

现在的英语课堂,考查与评价过多过滥。教师考察和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有填空、正误判断、搭配(matching)和单项选择(multiple choice),又引入了竞赛和奖励机制,这些举措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课堂上有教师指着画面上的花朵问:What color is it(这是什么颜色)? 学生齐声高喊:Yellow(黄色). 然后教师评价说:You are very clever(你们真聪明)! 这样渲染气氛的场面比比皆是(其实三岁孩子也能分辨出什么颜色)。这一A-B-A互动模式因为互动内容偏离了语言本身,往往不是句型练习,只是为了烘托气氛,没有也罢。某一单项选择题考问学生看见大楼着火,学生应该怎么办。A、B、C、D选择有A:拿起身边可用之物立即去灭火;B:拨打火警电话……。结果学生选择A、B、C、D项的都有。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选择A,以弘扬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这一场景如果是在美国,那么教师就是教唆犯罪!救火是专业的消防人员的义务,没有防火知识的学生去救火是犯法的,何况人死了之后保险公司要拿出一大笔钱来赔偿。另外,课堂上的竞赛都是教师说了算,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谁来回答,谁来计分等等,众多不公平因素打击了大多数学习者的积极性。最需要口诛笔伐的是物质奖励。教师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发放玩具和糖果(此类现象颇多),那么教师是否考虑过,铅含量超标和糖果会致人昏迷或兴奋的问题?教师每月有多少钱来买这些东西?这难道是中国特色吗?同样是在美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接收陌生人的东西,教师不算陌生人,但也不都是熟人。除此之外,物质奖励机制恐怕还有贿赂学生的嫌疑。以上教学怪象均是语言(即目的语)被边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忽略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学习者有所收获是根本,不必每节课都有终结性评价,更不必把大量宝贵时间消耗在形成性评价上。打个比方说,每天用尺子量身高不一定能增加身高,用两米尺子和用五米尺子丈量,效果是一样的。笔者建议,应把这段时间让位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3.4 五项技能平衡培养

语言技能平衡发展离不开语言知识基础。通常对语言知识主要有两种区分:第一种,内在知识(implicit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intuitive knowledge)和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内在知识指人们直觉地拥有的可以显示出来的,但是他们自己又不能够清楚说出来的知识。内在知识与可以清楚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外显知识相对。第二种,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factual knowledge)和过程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五项技能指听、说、读、写、译。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和能力属不同学术研究范畴,尽管在教学实践中两者不是泾渭分明,正如包天仁所言,“知识本身就是能力,是一种稳定的能力”(李永大,2008a:11),但知识的获得是第一位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单纯强调能力犹如空中楼阁。语言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只强调语言能力的倾向应予以纠正。

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课标理念和教材培训内容。现今英语教材60%以上内容是听说,课堂上听说技能培养比例则远高于这一百分比;各地中、高考还不一定考查听说能力;有些地区设置了听力测试,也没有口语测试。教材和评价体系造成了负面的反拨作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大多公开课上“听说”领先了,“读写”并没有跟上。这一做法试图模仿母语学习和二语习得理念。儿童在母语或二语环境中,听说能力一般在学龄前就已经具备,入学后侧重于读写技能的培养;而在外语教学条件下,儿童入学后开始学英语,听、说、读、写几项技能差不多都是从零开始,只注重听、说技能培养,不能具备有文化、有教养(literacy)的素质。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可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朗读、默读)达到不同目的;写作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打好基础,还要研究“控制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指导练习(directed practice)、自由写作(free writing)”这一基本教学过程(Tickoo, 2003:78)。因此,笔者建议,课堂教学遵循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听、说、读、写、译“五技并举”,解决词汇瓶颈,均衡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读写技能,避免培养“文盲英语”。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自从应用到语言教学中以来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课堂教学程序混乱,缺乏逻辑性。过分依赖多媒体,师生活动则受限。教师作为主要语言资源,其主导作用需要发挥出来,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多媒体可节省书写时间,但会延长备课时间。公开课中经常是多媒体内容多了,教师的板书少了。多媒体创造不出真实语境。我们提倡的是常态教学,而实际上常态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用上多媒体技术。教师应切记,到处乱动的卡通小动物和人物形象会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干扰(distraction)。多媒体声音播放应选择标准的英、美口音,避免那种“唐老鸭”式卡通英语。

五、教师的基本功

英语教师的基本功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应包括语言基本功(language proficiency)和教学基本功(即教师的“双基”),是语言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公开课中,经常受到表扬的语音语调只是语言基本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基准。公开课上,英语教师毕竟不是英语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有点“地方腔”需进一步纠正,但大多不至于严重到影响交流。笔者发现公开课中,板书极少,即使有板书,完整句子很少。教师写的句子和多媒体中经常出现字母大小写、单词间隔、标点符号等错误(如一个完整的句子却没有句号)。语言基本功的首要内容是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如何。例如,某初中公开课上,教师要表达“周末”的概念,他写在黑板上的短语有:on weekends, on weekend, on the weekend, in last weekend, 那么on the weekends是否正确?作为教师,不论使用演绎还是归纳的方法,要分清两种情况:

① 不加任何介词。this/last/next weekend短语不必加介词。例如,Are you doing anything this weekend?

② 加介词at或on。at the weekend, at weekends是英式英语;on the weekend, on weekends是美式英语,都属于正确用法。

例如:

They never work at the weekend.

I only see him at weekends.

外语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保障。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包括“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来讲,语言教师的“佳言善行”还是资源、榜样和路标。包天仁认为,专业化发展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师培训理念,即首先英语教师本身“双基”要好,运用能力好,其次重视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念,包括对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了解;再其次要求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这属于操作层面;最后要求教师有敬业精神,喜欢英语,热爱英语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学习策略(李永大,2008b:14)。在现有条件下,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都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六、结语

英语公开课展评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行为准则,使之顺应常态课堂上的教情和学情。本文仅就公开课中发现的教学乱象做出分析和点评,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师基本功等相互密切关联的问题,虽然难以概括全貌,但以此为起点,仍然可以继续对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展开研讨。世界在变,作为主流的英语外语教学的理念已经变得日益强大。我们需要分清教学类型,坚持“输入为主”外语教学理念,即“语法为纲,词汇为目,意义为主,功能为辅”的学得理念。这一理念提倡语言输入、注重语言知识、聚焦语言形式、提高语言技能、培育语言素养、领悟语言环境,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的英语外语教学。国内的英语教学没有真实的目的语环境,“用中学”、“语境中学”的说法值得商榷。所谓的“新理念”不一定是正确理念,一些教学理念仍需要我们反思,诸如:“要记单词,不要单记词,不要记单个的单词”、“新课程不主张淡化语法;只是提出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知识语法的做法;不要脱离语境地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等。总之,公开课所折射出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不能完全代表课改的方向,广大英语教师应及时把握世界外语教育主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Littlewood, W. The task-based approach: some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ELT Journal, 2004, Vol. 58/4, pp. 319-326.

[2] Richards, J. C., Schmidt, R., Kendrick, H. and Kim, Y.(译者:管艳红,唐玉柱).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third edition)(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 Tickoo, M. 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 Sourcebook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Trainers. Hyderabad: Orient Longman. 2003.

[4] 李永大,“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实践——包天仁教授访谈录(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第11期(a)

[5] 李永大,“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实践——包天仁教授访谈录(三)”,《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第12期(b)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第6期)

标签: #英语课堂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