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看官们对“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都比较关心,你们都想要剖析一些“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Beyond doing and done to
Recognition theory, intersubjectivity and the third
超越行动者与接受者
识别理论,主体间性及第三方
Jessica Benjamin
杰西卡. 本杰明,医学博士
翻译:王静华
作为开创性的《爱之联结(Bonds of Love)》一书的作者,杰西卡. 本杰明在《超越行动者与接受者》一书中,将她的交互识别理论及其破裂,扩展为互补性的“行动者与接受者”。她的创新理论通过在识别与破裂之间的移动,绘制了早期发展中第三方的成长,并且显示出它是如何并行于精神分析关系中的活现。本杰明的识别理论阐明了,在个体与社会创伤方面,以及在第三方转化空间中修复关系方面,认可(acknowledgement)具有巨大的疗愈潜力。精神分析治疗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家都有必要阅读本杰明独特的主体间性论述。
引言
识别,主体间性及第三方
I.
本书以识别为中心,发展了主体间精神分析组织的基本思想。相较于我第一次着力论述的主体间性理论——广角视角,依据两个心智之间互惠知晓活动的方面,描述了心灵过程以及心智的成长——现在,它不再是精神分析的边缘观点,而是占据了显著地位。
心灵内理论关注心智的属性,就主体间性这个概念来说,它已经被修改并被重新定位。我们现在认为心智的相互渗透是意识的也是无意识的,甚至是镜像神经元对镜像神经元。主体间精神分析的含义是具有革命性的。
这些含义不仅扩展到临床过程,分析师参与的觉察以及她自身主体性的使用,已经重新组织了我们实践,而且其影响已经扩展至我们关于人类发展及社会联结的全部观点。
而在我早期的著作中,我试图详细阐述部分观点,那使得转向主体间性——最新出现及构建中——实践及理论之后经由一大群精神分析师详细阐释,我将在本书中反思其带来的结果。
虽然不是全部、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认同了北美的“关系性转向(relational turn)“。本书提出的理论框架,说明了那些结果:早期发展研究以及关系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以识别为中心,本书目的是整合持续改变的分析及发展过程中,关于关系的交互性及双向性的想法。
纳入卓越的思想者的贡献,他们代表了一系列主体间方法,我期望藉此来说明当代精神分析项目更多的内容:关于自体与他者,心智与情感,社会主体的精神生活,它独特的思考方式。
因此,我期望这些主题将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精神分析师之外的人能够理解主体间精神分析的社会和哲学意义。
这个意图与我最初的跨学科起点是一致的,社会批判理论——一种社会理论,意图隐藏的权力与控制精神异常——以及我目前关注的集体创伤(的确,就目前的各种事件而言,具有非暴力的阻抗)下的社会疗愈及见证过程。
但是,毫无疑问,与那些关注同等重要的是,本书源于我作为精神分析师的临床经验,以及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实际个人经验,都是我首要关注的。
作为一个母亲,我应该增加,母婴互动的研究,并且在此之前曾经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女性主义的第二波浪潮中,寻求改变母亲与工作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关系。
70年代,我首次发展了我对于识别的想法,颇为激动地发现了母婴互动这一至关重要的新研究领域。
它看起来确认了某样东西,这样东西我一直在精神分析领域中寻找,却无功而返——表明我们是如何进入彼此的心智中,并且的确远在语言化之前就这么做了(Bullowa, 1979)。对于识别是如何在行为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作为主体间性思想的新的支持(Trevarthen, 1977; 1979; Sander, 1983; Stern, 1985),母婴互动研究提供了具体说明,之前是在哲学层面的思考(Habermas, 1972 )。
现在,有可能发展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其中识别行动是关系的基本元素或构成要素;我们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关系发生于从根本上而言类似的两个心智之间,毫无疑问,关系持续受到挑战,并且常常因彼此的差异和失联而变得不稳定。
一个发展性的主体间性微观分析方法,是从具体化开始,情感性的原初自体与另一个、更为成熟的人互动,而不是和一个抽象的大他者(Other)互动。这个交互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婴儿对于照顾者的影响;这将是一条双车道。
类似地,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认为每一个参与者对于另一人的心灵具有交互影响,并且正如更进一步地,我们研究识别过程发挥作用的互动。
在哲学上,交互识别构建了自体,这个概念假设对于独立性的确认,取决于相互关系或共同关注的期望(Honneth, 1995; 2007)。
尽管如此,自体这个概念的形成,是经由调节性的社会次序或者是通过排斥他人,但是他人,作为一个并非由我们来定义的独立主体,其重要意义和特性不会接受它们被排斥(Benjamin,1998; Oliver, 2001)。
我们如何意识到他人的独立存在,我们如何通过一个关系(关系中的一方是另一个人的另一人)来向前发展,这些看起来就是精神分析主体间性理论化本应关注的事情。
从主体间性的心理学观点开始,自体是从与另一个人的关系(从这之后是“母亲”)当中发展出来的,这个人不仅提供了识别,而且独立于自体的机构和响应能力,以创造共同被创造的行为的工作模式。
如果要实现主体间能力,孩子必须参与创造一个相互分化的系统,互相识别。理想地,母亲将被视为一个相互的交互响应和理解的动力的一部分。这个系统是我概念化为第三方(the Third)的起始。
从这个精神分析构想的主体间性开始,我们强调在其他方面被遮蔽的现实:通过父权的透镜来看,第一个他者,女性、母亲,最初被视为(男性)自体发展的载体。
从女性视角来看,通过不得不挣扎于另一人的差异性,自体被改变,这种方式是交互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自体是另一个人的另一人,一个人面对另一个人,既具有涵容与分化的需要,也具有赋予活力的回应的可能性的需要。
也就是说,相互回应和转化在心理层面是至关重要的;对此的强调,是试图概念化两个不同心智的存在,彼此交互影响,无关乎他们的不同平等性或不对成性——因而为平等性且对称性,留出一个潜在空间。
II.
识别,作为组织方式的思想,可以看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作为一个精神的位置,其中,我们知道另一人的心理,作为同等的意图与功能来看,影响也被影响;第二,作为行动的过程,回应在互动中的本质。
识别另一个心灵的位置,当然不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原初的理论化,它开始于心灵内地形学及个人心灵的机制。
它并不是没有被后现代思潮所注意到,把分析师定位为一个知道这个地形学及这些机制的人,破坏了精神分析师最根本的发现:无意识的限制,基于主体对于(自体)知识的声明。但是,关系分析的主体间性对分析师诠释的确定性或“王国之钥”有诸多质疑——这些论述被早期经典分析师视为解锁神经症的无意识模板。
更加激进地,主体间理论将分析师抛入两个主体的非线性系统内,假设任何时刻,一方能够动摇另一方的自我确定性或者被动摇,如此意义得以涌现。
因此,考虑一个主体间的精神分析,意味着把两个知晓和不知晓的主体存在安置于房间内——每一个潜在地投入另一个人的他者性的识别中,另一个人不同的视角中心,或者可能未能解决而回避那个识别。
我承担这个的核心重要的是,这样的识别涉及到另一人的情感性意义体验,正如不仅仅是客体需要被控制或阻抗、被耗竭或被推开,而是我们能够联结的另一个心灵。
也就是,体验另一人是回应的代理者,其能够回应对于识别的渴望,相比于需要的客体,或者在我们自己的心智网络中被管理的。
至关重要地,这两个精神位置,对应于主体间理论和心灵内理论,最好不要被视为排他性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精神生命想象。
的确,在它们之间的摆荡对应于我们在关系状态中的转变,在自体存在的感受和另一个自体之间,自体存在于和一个客体的互补性关系。
接受脆弱性并且想要从没有识别他者幸存的生命之苦中解脱出来,假设了一个实际的、人际间或者至少是修复的符号过程。
从失联与解离当中摆脱出来的转变,需要被主体他自身所承认,受苦于他者的丧失反过来,这个失联把我们从更大的激情和连接来源分离开——自体与他人,心智与心灵,共同受苦于过去并且以慈悲心疗愈了我们当下的行动和想象的未来。
我在另一篇论文中称之为“合众为一”的运动。正如我在本书所作出的结论,我将重新反思这个过程是如何出现在分析关系中,并且见证了与创伤记忆及历史暴力关系中的对话;我们如何从“失败见证”或对于承认见证的旁观者的位置,移动到承认见证以及我们如何成为能够以不同方式体验我们自身脆弱人性,当我们识别他人的脆弱人性的时候,通过这个行动更能够实现我们相互联结的感觉以及对于彼此的责任。
目录
1 超越行动者与接受者:第三方的主体间性观点
2 我们在迪比斯(Thebes)有约:确认,错失的见证及对伤害的恐惧
3 第三方转化:交互识别,脆弱性及非对称性
i. 孩子,你已经走了长长的一段路
ii. 责任,脆弱性和分析师服从于改变
4 他者承担了性欲之谜:过度,情感和性别互补
5 悖论与游戏:活现的使用
i. 悖论就是这样的
ii. 活现,游戏与工作
iii. 糅合音乐与情诗
6 在边缘地带游戏:协商,识别和合法世界
i. 从说不开始…以及可以(Yes)
ii. 创伤,暴力以及对他者(我)的识别
iii. 超越“只有一个人可以活着”:见证,认可和精神的“第三方”
文章来源于现代自体心理学读库,作者Jessica Benjamin
标签: #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