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都是“没文化”惹的祸?盘点那些被叫错名字的武器

张召忠 164772

前言:

此刻朋友们对“拆卸的拆多音字”大致比较看重,咱们都需要了解一些“拆卸的拆多音字”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拆卸的拆多音字””的相关文章,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文/紫电

为兵器命名,从古至今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爱好,而一把神兵利刃也往往拥有着非同寻常的大名。但随着武器的制造从手工打造转向工业化量产,为流水线上走下的每一件武器命名变得不再现实。


不过即便如此,为武器赋予一个型号之外的名称仍作为传统保留至今。相比数字和字母构成的型号,一个生动而形象的名称不仅更加令人喜爱,也更容易辨认身份以免混淆。


F-22“猛禽”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但对于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用不同语言命名的各式武器装备,想要将它们的名称用中文“信达雅”地翻译出来,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其中一些甚至被误解、错用到了今天。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也成了约定俗成的称号。如果改成“正确”翻译,反而没人认得了。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盘点这些被叫错名字的经典武器。


P-51“野马”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弹匣”还是“弹夹”?分清其实很容易


(图源:gunmagwarehouse)


作为一个常见的误区,“弹匣”和“弹夹”不分是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这两个词的读音相似,也往往被人认为是同一种东西。不过实际上,弹匣和弹夹的结构、原理和用途都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样式的AKM弹匣 (图源:sadefensejournal)


“弹匣”在英语中称作“magazine”,词根源于阿拉伯语中的“仓库”,用在军事上一般指代弹药库,而弹匣也正是枪的“弹药库”,将子弹包裹在弹匣里,并辅助枪支完成装填。需要注意的是,“magazine”包括了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即为现代汉语中的“弹匣”,后者汉语中一般称作“弹仓”。


5.45mm步枪弹的弹夹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而弹夹在英语中为“clip”,正是“夹子”之意,也称弹桥或桥夹。事实上,弹夹只是一个夹持着多枚子弹或炮弹的夹子,结构很简单,子弹直接暴露在外面,一般不参与供弹。使用时弹夹不会进入枪炮内,只是用来将子弹压进弹仓,但也有少数枪炮需要弹夹的配合才能正常发射。


“汉阳造”使用的漏夹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弹夹叫做“漏夹(en-bloc clip)”,直译为“整体式弹夹”。漏夹使用时会整个装入枪的弹仓内,并最终和弹壳一起弹出枪外,可以视为弹匣与弹夹的中间状态。像著名的“汉阳造”、M1加兰德步枪都使用漏夹装填。但漏夹因为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因此早早的就被淘汰了。


使用弹夹装填的40mm博福斯炮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散弹枪”是错误读法?其实并不一定!


(来源:《终结者2:审判日》)


无论是电影、游戏还是其他作品中,霰弹枪往往都是那些“美式硬汉”的标志性武器,而这种不需要精确瞄准,还能“一打一片”的武器也收获了很多的拥簇者。但这种武器究竟该叫“霰(xiàn)弹枪”还是“散(sǎn)弹枪”,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无论是霰弹枪还是散弹枪,都是个不折不扣的舶来词,和很多汉语词汇一样来源自日语。在日语中,“shotgun”被称为“散弾銃”,虽然也有“霰弾銃”的写法,但极少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日语中无论是“散弾銃”还是“霰弾銃”,都读作“さんだんじゅう(sandanjū)”,可以视为是一个词。


日语中的汉字虽然源自中国,但读音和中文往往存在一定区别,例如“霰”在中文里自古以来就读作“xiàn”,而不存在日语中“さん(san)”的读法。在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中,“霰”被标注为多音字,只在军事用语中读作“sǎn”,如霰(sǎn)弹枪、榴霰(sǎn)弹,可见这一词汇实际上源于日语。


霰弹枪也是奥运会射击运动使用的枪支之一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但随着现代汉语的读音简化,“霰”也取消了“sǎn”的读音,一律读作“xiàn”。而霰(sǎn)弹枪也随之改为“霰(xiàn)弹枪”。虽然和原读音偏的有点远,但“霰(xiàn)”作为一种类似冰雹的天气现象,用来形容这种“一打一大片”的武器似乎也说得过去。而港澳台地区一直取的是“散弹枪”写法,读音也维持不变。


游戏《Battlefield 4》中的QBS-09霰弹枪


有趣的是,我军目前唯一正式列装的霰弹枪——QBS-09霰弹枪的命名遵循的是1987年的《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在这一规定颁发时,“霰弹枪”的读音仍旧未变。尽管规定全文并未公开,但结合其他武器的公开名称,末位字母通常为武器种类的汉语拼音,按照这一规则,“S”即“霰(sǎn)弹枪”的缩写。


使用QBS-09霰弹枪的解放军战士 (图源:中国军网)


不过2012年,我军颁布了全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命名规定》,取代了1987年的《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但这一《规定》并未全部公开,而2012年后我军也没有列装新型霰弹枪,因此我军的命名规则有没有根据现代汉语进行更新,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统一叫“喷子” 就没有争议了…… (图源:CS:GO)


“我蔑视战争的艰辛”。


诺曼底战役中的“厌战”号战列舰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厌战”号战列舰(HMS Warspite)是英国皇家海军最负盛名的战舰之一。这位“可敬的老女士”自1915年服役以来,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大小恶战无数,转战于北海、印度洋和地中海,立下了累累战功,是一艘不折不扣的传奇战舰。


英勇级核潜艇“厌战”号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Warspite”一词最早诞生于伊丽莎白时代,作为舰名继承至今,已经沿用了八代。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Warspite”一词被翻译成了“厌战”,并广为流传,成为了正式名称。实际上,“Warspite”和“厌战”的意思完全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


游戏《舰队collection》中的厌战


“Warspite”是一个合成词,“war”即为战争,而“spite”则指代“恶意、怨恨”。从字面意义上,“厌战”这个翻译似乎勉强说得过去。但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不对劲——怎么会有“厌恶战争”的战舰存在呢?


“厌战”号的舰徽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事实上,从厌战的舰铭斜体Belli dura despicio 斜体(我蔑视战斗的艰辛)上,我们也能够看出些许端倪。作为战舰的名称,“Warspite”指代的并非是“厌恶战斗”,而是“蔑视战斗”,象征着勇猛无畏,是勇气和顽强的象征。而这位老女士的一生,也无愧于这个传奇之名。


限于篇幅限制,这些被叫错名字的武器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你们觉得哪一种武器的名字最好听、最霸气、最有趣、最有意境、最有故事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标签: #拆卸的拆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