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为啥老外说中国话“不着调”?基因差异可能影响声调感知能力

光明网 2009

前言:

目前兄弟们对“c语言是母语”大约比较关切,大家都需要学习一些“c语言是母语”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c语言是母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前全世界共有7000多种语言,多种多样又各具特色的语言是如何进化发展至今的?除去地理及历史原因,遗传基因是否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多年来,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进化科学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有学者认为,基因和语言特征是共同进化的,即一种语言特征之所以会出现或保留,是因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遗传上倾向于增强处理这种特征的能力——被称为语言进化的基因偏倚假说。但是该假说争议很大,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

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表明,DNA的细微差异会影响一个人感知声调的能力。该研究首次为语言进化的基因偏倚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更为基因在语言进化中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香港中文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黄俊文和他的同事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基因多样性可能推动语言进化的人。早在200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已经证实基因和声调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他们分析了全球49个群体的983个等位基因和26个语言特征的大型数据集,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地理和历史因素之后,ASPM和MCPH1两个基因仍与声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在新的研究中,黄俊文和同事对400多名中国粤语区人士进行了听力测试,以确定每个参与者区分粤语6个声调的熟练程度。同时,他们测试了参与者的智商、记忆力以及对音调和韵律的感知能力。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唾液样本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3个基因的9种变异与音调感知有关,还有7个基因的13种变异在一般语言处理中起作用。ASPM基因有两种变异,形成T和C两个等位基因,在欧洲人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9%和41%,而在此项研究的400多名中国人中分别为84%和16%。研究表明,T等位基因增强了以声调语言为母语的中国人的声调感知能力。研究同时发现,70%测试者都有TT变异(由两个碱基胸腺嘧啶副本组成),这证实了它在讲粤语的人群中的突出地位。

研究还发现,使用粤语的人比使用法语和英语的人在对音调(而不是节奏)的感知力更强,经过多年的使用后,细微的基因差异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黄俊文说:“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因与声调关联的直接证据,同时揭示了语言进化的潜在机制。”

哈佛大学的语言科学家达米安·布拉西虽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也认为微小的基因效应可能会导致语言产生变化。但他强调,还有很多问题仍待研究。布拉西说:“我不指望任何一项研究能够明确地证明语言变化的本质原因,这项研究也不例外。”

“黄俊文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大进步,因为它使用了比之前工作更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更大的样本。”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语言学家巴尔塔萨·比克尔评价, “同时,这项研究还强调了生物学家和语言学家之间需要更紧密的合作。”(据《环球科学》)

标签: #c语言是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