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建分公司、业务多元、资源整合,Oracle的国际化之路

亿欧网 81

前言:

眼前大家对“oracle营收”大体比较注重,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oracle营收”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oracle营收””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宋少卿 亿欧专栏作者

Oracle的国际化之路要从IBM说起。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dgar Frank Codd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大幕。

但前沿技术在早年总是命途多舛,关系型数据库也不例外,它被当时的保守派评价为速度太慢,比不上层次式数据库,导致大部分人并不看好关系型数据库的未来,甚至包括它的提出者IBM公司。当时的IBM正在享受层次型数据库产品的丰厚市场,对这项新技术不重视,直到1983年才推出了关系数据库产品。

Oracle创始人Larry Ellison则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会。1976年,32岁的Larry Ellison在一家名为Ampex的软件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他在工作时发现,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推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产品。于是,Larry Ellison决定开发商用关系型数据库。1977年,Larry Ellison同两位同事创建软件开发实验室,研发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1979年,为了让人们了解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Larry Ellison将软件开发实验室更名为关系软件公司(简称RSI)。同年,RSI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使用SQL语言的商业关系型数据库产品Oracle2.0,但是在功能上存在不少瑕疵。

此后三年,RSI不断优化产品,并将公司再次更名,以其第一个项目“Oracle”命名,增加外界对公司和产品的认知度。

1983年,Oracle开发便携式关系型数据库,在当年推出Oracle 3.0,这是第一款在 PC机、小型机及大型机上运行的便携式数据库。由于这款产品的可移植性很好,Oracle数据库产品大卖,次年,Oracle年收入便达到1270万美元。

自此开始,Oracle在Oracle 3.0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大胆地开始了国际化业务。

第一步:在全球建立分公司

Oracle早期的成功完全依托于数据库产品,可以说,Oracle 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做出了一款优秀的企业级产品。而Larry Ellison意识到,软件的可复制性要远远大于实物商品,可以在全球销售。

从1984年到1990年,Oracle在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建立分公司,部分小市场采取代理销售的模式。截止到1990年,公司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三个业务大区:美国、EMEA(欧洲、中东、非洲的统称)、亚太地区。

在90年代,Oracle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约在50%到60%之间,原因是欧洲市场表现不俗。以1995年销售数据为例,当年Oracle营收29.6亿美元,国际业务收入17.1亿美元,而欧洲公司的收入就达到了11.2亿美元,支撑起国际营收的65%。但是2005年以后,Oracle的欧洲业务疲软,亚太地区虽然增长率上市,但由于基数小,对海外营收贡献较小,导致海外营收占比总体出现下滑。

但不得不说,亚太分公司对Oracle的战略意义不可小视。值得一提的便是1990年前后,Oracle的第6代数据库产品出现重大失误,加上公司管理混乱,坏账增多,Oracle市值一度狂跌80%,资金出现困难。当时,Larry Ellison通过日本分公司向日本钢铁企业新日铁(NSC)贷款2亿美金,并将分公司的部分股份出让给新日铁,公司才渡过难关。

第二步:业务朝多元化发展

进入90年代,Oracle逐渐形成了基础设施、数据库、平台、应用软件四大类型业务,但数据库依旧是Oracle的顶梁柱。经历了第6代产品的失误后,Oracle发布第7代产品,业务回归正轨。到了90 年代中期,Oracle在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击败了大多数竞争对手,独占30%的市场份额。

而Oracle的应用软件业务起步较晚,1987年,Oracle才组建了由七个员工和两种产品组成的应用产品部,进入企业应用产品市场。而同时期的竞争对手SAP已经着手研发第三代应用软件SAP R/3系统。

1992年,SAP发布了R/3系统,该系统风靡全球,带动了ERP行业的繁荣,国内老牌软件商金蝶便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看到SAP的成功,Oracle意识到此前在应用软件上的不足,决定将过去所有的应用产品重写,以适应于新的C/S架构。1993年,Oracle发布包括财务、制造与人力资源三大部分的应用产品R10。接下来4年时间,Oracle采取边开发边销售的策略,产品功能层面逐渐接近SAP,销售层面则在某些项目上匹敌SAP。

以中国市场为例,1996年Oracle与SAP共同竞争华为ERP项目,Oracle笑到了最后。此后Oracle又成功拿下美的、中兴等项目。

总体上,Oracle在1993年到2000年之间营收增幅明显,尝到了多元业务业务带来的丰厚果实,根本上源于Oracle在各项业务的创新,例如1993年的GUI工具、1994年的多媒体数据库、1995年提出网络计算机概念、2000年推出E-Business Suite等。

但是,Oracle真正成为国际化软件厂商巨头,依靠的是资本的力量。

第三步:以收购确立巨头地位

软件行业从七八十年代进入黄金发展期,到2000年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技术和产品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小,行业竞争加剧。

由于业务范围广,Oracle在各个赛道都有对手,根据Oracle2004年财报内容表示,公司在数据库领域的对手包括IBM、Microsoft、Sybase、MySQL和PostgreSQL等。软件应用上的对手包括SAP、Peoplesoft、Siebel、Lawson Software、Salesforce等。

当时,行业内不止Oracle一家希望以收购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Oracle只是选对了时机开启一波收购,其中最著名的便是Oracle收购Peoplesoft。

2003年,当时的全球第三大企业应用软件商Peoplesoft先知先觉世事要变,先发制人,以15亿美元收购J.D. Edwards,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015年1月,Oracle以103亿美元的天价将Peoplesoft纳入囊中,自此开始对行业资源疯狂整合。

2005年至2011年之间,Oracle频繁并购了约80家软硬件公司,其中的知名公司包括应用软件商Siebel、服务器厂商Sun、中间件厂商BEA、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Hyperion等。Oracle的策略是将收购公司的技术融入自身产品,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且加上Oracle没有独特的公司文化,收购并未带来“营养不良”。所以直到现在,云转型后的Oracle依然没有停止收购的策略,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新高的388亿美元。

简而言之,Oracle的国际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建仓”,在全球范围建立分销渠道;然后便是“卖粮”,即增加产品类型,抓住跨国上市公司的各种软件需求;最后是“称王”,Oracle以并购的方式吸收好的技术,形成行业壁垒,坐享软件行业的利润。

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标签: #oracle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