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合力教、学、研,这对师徒很默契

魅力川蜀 471

前言:

现时姐妹们对“gis算法基础教案”大体比较关怀,姐妹们都需要学习一些“gis算法基础教案”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gis算法基础教案””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蓝结对

师徒共研

一年前,从大学校园迈入中学教师的行业。初入课堂,带着迷茫与青涩。为了更好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师身份,尽快完成从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学校以新老师教师“结对子”带教制度,实施“育青”工程。我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张晓芳与初出大学的廖雨婷老师的故事就此展开。

01教学全程,师徒细把关

每周三上午第二节课,高一的备课组会准时在高中二楼开展,大家围绕本周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积极探讨。

廖雨婷:虽然地理组人数少,到高一下期,高一备课组其实就是我和师父两个人,但每一次的开会都让我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遍在课堂上完整地“过教材”,和大学的模拟课堂完全不同。和大部分新老师一样,对于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有着吃不透、摸不准的问题。在备课组会上,大家就提前安排的课例讲述教学的基本思路然后相互讨论确定方案,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全员合力促改进。同时我也时常提出本周教学中难点与困惑点,师父以及其他老师则会根据我的困惑给出意见和建议,有时是我忽略的重点难点讲解技巧有时是还未思考过得新的教学逻辑。每一次的备课组会结束后,我更加自信,备课和授课上更加自如。与此同时每周我和我的师父互相听课,我更多的则为学习,师父在听完我上课后则会给出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厘清逻辑,改进课堂。

张晓芳: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说不上,应该说是相互学习与督促、实现共同进步。我们学校地理老师少,所以我经常是跨年级教学,导致高一的教材我已经教了不下30遍,讲课讲多了,或某知识点讲过很多次之后,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大脑丝毫没有思考,但是嘴巴在不停地输出,甚至感觉另一个你在旁边观察你嘴唇表演。在备课的时候,也不会去细想知识的关联与逻辑,理所当然认为是对的,或者是以前也是这样讲课的,秉持这个模式当然不会错,慢慢就成了知识的复读机。每周六之前她会提前把自己独立构思完成的下一周的课件、教案发给我让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她的勤学善思给了我很大启发,很多时候她的刨根到底或者提出的不同开展教学的方式会让我走出循环模式,跳出舒适圈去不断反思改进。另外,廖老师总是一堂不落地听完我所有的新课,也督促我要对原来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同时她的高频率听课让我避免了不少的自利性偏差:即于讲课,疏于观察学生个体情况;很多时候对自我表现评价也不客观。我们轮流听课讨论,顺便录下部分情况,交流学习、共同成长、观摩后实行客观评价,通过评价积极+评价具体,做对方前进的清醒的旁观者,再一起商讨,就问题具体改进,再继续观察,如此循环,不断精进教学水平。

共同教研

听课

02

学无止境,师徒齐进步

“扎实学识,是行动利器,是好教师的实践工具。”对于现在急速变化的时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技能与本领。晓芳师徒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入手,提升自我。

廖雨婷:学习伴随着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在我看来我的师父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学习对于我这个新入职的教师来说,就更为重要。因此我和师父相互分享有用的学科专业书籍、共同在网上听取专家讲座、并利用GIS技术学习增强专业技能,在学习方面,师父和我一直都在路上。这一年,我也收获颇丰,对于GIS除了在大学学习到的使用方法外,对于GIS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实践。在阅读专业书籍方面,我的师父的阅读容量我远远比不上,因此在阅读方面更多她便成了我的向导,在讲到某一章节时,我苦于没有素材,她总是能够从她的阅读书籍当中给我引导,推荐我去阅读。在这一年里,和师父一起的学习让我地理视野更加开阔,地理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张晓芳:这一年真的比前两年看的书都多,深深体会到了越学习、越浅薄,以前不知道天高地厚,感觉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学生考试考好就行了,慢慢地发现了地理学科规律和育人价值,就意识到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一年廖老师甚至在睡前还找我探讨学科某个问题或者自己的教学想法,与廖老师的高频率交流中让我更深刻地看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如大学专业知识遗忘、学科知识更新慢、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应用不到位、信息化工具的获取与使用生疏等,这更坚定了要实践教学改革的决心。但改革不能随便乱整,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持、经验传承、技术手段等,因此除了日常教学外,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跟地理学科组的老师、专家取经学习,为地理的新课改实践做准备。

部分讲座

地理信息技术学习与运用部分案例

03

教研实践两手抓,师徒协作成果多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生涯的重要一环,对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研也是地理组发展当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当中,地理组完成科技节的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以及等高地形图的还原等系列活动,并参与绵阳市提升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活动,所设计课程《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实验设计与实践》获得一等奖。

廖雨婷:根据学校教研安排,地理组采取隔周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但大部分都集中理论的学习,极少能够具体进行实践。本学年学校举行了科技节活动,高一年级的科技节,我和我的师父负责高一年级的科技节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当中我们结合高中课标以及核心素养要求,设计水土流失实验以及等高线的绘制课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和师父反复讨论,实地考察,动手操作,最终呈现出让学生满意的课堂。不仅在科技节,在平时的时间作业布置方面我们也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调研菜市场、走访本土企业、绘制中国主题地图的地理实践作业更好的培养同学们的核心素养。同时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当中,我提到天文在地理当中的缺失,我和师父共同思考,想到利用软件模拟星空,将其可视化吸引学生注意。而我在具体落实和设计当中,遇到内容冗杂、逻辑不清的问题时,师父积极为我出谋划策,最终完成本学期的校本课程设计。

张晓芳:将想法变成现实仅一人之力绝对不够,地理学科组的共同努力,让教学改革有了初步成果,尤其与廖老师的相互合作,在高一的地理实践力方面,我们大胆跨出了步伐,并继续前进。从科技节的合作到各节假日作业的精心设计与学生反馈,我们的教研渐入正轨,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日益提升、且地理实践力也有了较大进步,真的感到非常开心。成长中的教师能力素养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的,这条研究之路不容易,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会持续增强。今年学校更新了教学设备,地理教室也正在施工建设中,相信专业设备的引入将更加促进地理组教研水平的提升。

校本课程(诗歌中的星象)——学生利用平板学习星空模拟

校本课程(七分地注定,三分靠打拼)——师生讨论

科技节——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学案

寒假作业设计部分展示

清明假期——绵阳餐桌背后的农业调查

五一假期——企业调查和自主命题、学生分享

端午假期——中国地图主题系列选

学生旅行规划地图绘制与分享

师徒合力,在教、学、研的路上能够走的更远。晓芳师徒仅仅是学校“青蓝工程”关系的一处缩影,在该工程的持续推进中,还有更多的师徒在教学教研的路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标签: #gis算法基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