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一次可能改变银行业核心系统未来的联合

看懂经济 2130

前言:

此刻小伙伴们对“模拟银行java”大约比较注意,姐妹们都想要知道一些“模拟银行java”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模拟银行java””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杭州,8月末,暑热未退,雷峰塔下西子宾馆1号楼西湖厅,阿里云和长亮科技的合作签约正在进行。疫情反复,来的人不多,但一场会的影响力,不取决于参会人数。

“这是中国银行业科技历史上的划时代合作”,阿里巴巴副总裁刘伟光说,“两个领域中的最强者,经过五年的沟通,终于走到了一起”。

刘伟光所说的领域,指的是“银行核心系统”。银行核心系统是银行业务信息化处理的引擎,是银行IT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自此我国银行发展步入快车道。当时,银行还在采用手工记账和纸质票据,不仅容易产生差错,而且效率低。80年代末,银行开启信息化建设,但只能采用国外技术。时光流转30年,经过持续技术研发与突破,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采用我国自研数字技术,银行“核心系统”的技术平台也逐步从IOE时代,进入到分布式架构的云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阿里云和长亮科技的合作极具标志意义:双方不仅形成了国内市场的最强技术联盟,也极有可能改变银行核心系统未来。阿里云的优势在底层的云平台、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PaaS的技术架构和产品能力;长亮科技的优势在上层的应用架构和业务应用能力。二强的结盟,将形成一个有能力定义银行核心市场、类似于“Wintel”(PC电脑的Windows操作系统+Intel微处理器)式的产业模式,不断推动中国银行核心系统的进步。

长亮科技董事长王长春,也用了“划时代”定义二者的合作。王长春说,“长亮公司与阿里云不属于一见钟情,但属于再见倾心。”

多年的交手,不断的曲折,让他们都对这次的联合倍加珍惜。

强者间的合作,从来不是能轻易达成的。

隔岸观火

“项目经理叫常亮?!这个人能管好项目吗?”

2019年,阿里云和神州数码的联合体,经过激烈的PK,拿下了北方某银行分布式核心项目,可当刘伟光得知这家银行项目经理的名字时,潜意识打了个哆嗦,因为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和长亮科技处于互相“敌视”的状态。当时的阿里云对于长亮科技的态度是高度敏感的。

“常亮”和“长亮”,音同字不同。若阿里云和长亮科技只是在一个项目上相遇,刘伟光也不会这么敏感,近几年双方“冤家路窄”,互相不能融合在一起为客户服务的事情,已经让很多客户头疼了。谁知道在这家银行的核心系统竞标项目中,长亮好不容易出局,但在项目实施时,又见“常亮”。

刘伟光供职于阿里云,主要负责领域是金融行业线。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用阿里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里云第一个客户就是金融客户。2010年4月,阿里金融订单贷款产品“牧羊犬”,选择上云,帮助阿里云踏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此后,众安保险、网商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上交所等重磅客户,先后与阿里云合作,短短几年间,阿里云就积累了几百个金融客户。

(长亮科技董事长王长春)

长亮科技(300348),成立于2002年,2012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创始元老来自招行电脑部。20年时间,这支发轫于深圳的团队,专注银行核心系统的开发。在银行核心系统的主流开发语言还是大机上的COBOL、C语言或是数据库存储过程时,长亮科技预判认为Java语言天生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和对互联网业务的支持,选择了Java技术路线,打造了银行Java版核心系统。后来,又赶上了城市商业银行大发展的潮流,一跃成为银行核心系统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20年时间积攒了400多家行业客户。

长亮科技所深耕多年的银行核心系统,正是银行的命脉。

我国银行核心系统的发展,由最初仅能处理单一网点业务的单机版业务系统(1980s-1990s),经过数据大集中(20世纪末-2008年左右)、瘦核心(2008-2014年)后,迎来了飞越式发展,进入分布式时代。

银行核心系统的变化,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2012年,中国“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网民总规模5.64亿,而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4.2亿。各大互联网公司用尽浑身解数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正是其中之一。2012年,支付宝在无线支付总金额比去年增长546%,使用无线支付的人数同比增长了223%。微信支付紧随其后,2013年8月5日也正式上线。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占网民整体的87.6%。

长亮科技执行副总裁李宏广介绍,用户“支付”的线上化和碎片化,给银行核心系统带来了新挑战。“支付碎片化使得银行交易量变大,银行核心系统必须要提高性能和效率。过去,核心系统采用了服务器集中式方式,这种方式满足不了交易碎片化带来的峰值交易量,后来就开始应用分布式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长亮科技之外,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很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8年,腾讯出于深耕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考量,战略入股了长亮科技。在那个阿里腾讯双峰角力的年代,创业企业也各有所向。所以,在银行核心系统的这个战场上,“长亮科技+腾讯云”的组合就形成了,而它的对手就是,其他“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意为“独立软件开发商”)+阿里云”的组合。

从架构来讲,分布式核心系统需要底层云计算厂商与上层应用厂商配合。阿里云的优势,在平台层的IaaS云平台、云原生、PaaS组件以及DevOps和SRE的产品和工具上,但若论及应用层的组件、应用架构和业务处理能力,长亮科技则是国内第一,二者角色不同,属于各自领域执牛耳者。打个比方,阿里云打的是地基,长亮科技是在地基上面盖楼和装修的,但是由于分属不同阵营,阿里云和长亮科技一直是商场上相互死磕的对头。

刘伟光还记得,四年半前也是西子宾馆,他在和包括润和软件、神州数码、中电金信等一众核心系统服务商吃饭时说,我们的合作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深圳这对组合。

在这样“观念”的主导下,二者刻意回避见面,采取了相互抑制的博弈策略。

但是圈子很小,系统会有交叉,数据也会有交互,在项目中更是难免低头不见抬头见。近几年,这种客户层面的接触和频率越来越高。

阿里云和长亮科技打的第一次照面,是在南京银行的分布式核心系统项目上。2017年左右,南京银行采取了双核驱动的策略,该行采用了传统银行核心+互联网核心的架构,他们将传统银行核心的分布式改造,交给了长亮科技,而将互联网核心,交给了阿里云。那时,阿里云和长亮科技还只是“隔岸观火”,互不往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东一家城商行已经引入了长亮科技的核心系统,当阿里云要进入时,长亮表示软件不支持阿里云,只支持其他技术平台,这样银行就很难办,这家银行在引入阿里云时就很难下决心。

尽管一堵无形的墙隔在二者中间,但是双方了解对方的愿望从未停止,只能通过类似“隔空抛物”的方式来相互感知。有些来自项目投标中双方不断的被动的遇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会借此感知各自实力,同时也开始了一些点对点的合作意向沟通尝试。

刘伟光观察到,长亮科技在核心系统方面非常专业,而且除了核心系统,长亮科技也聚焦做数据中台的智能化应用,这和阿里云的战略方向高度切合和匹配。

曾经也有阿里云的同学告诉刘伟光,说长亮希望在某些项目上和阿里云合作,但出于信息安全和竞争策略的考虑,刘伟光并没有答应。当时,不管是阿里云还是长亮科技,对双方的合作都是意兴阑珊。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市场和客户的力量,忽视了不可阻挡的大势。

被动捏合

翻看历史会发现,在Wintel的形成过程中,IBM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样,阿里云和长亮科技初始接触,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客户捏合的。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某家国有大型银行信用卡核心这个项目。

这家银行的信用卡核心项目,开辟了国内第一个核心系统从大机下移的案例。也正是在这个项目中,在客户的“捏合”下,阿里云和长亮完成了一次深度”合作”,这次合作促使二者关系开始破冰。

有关银行核心系统,新闻上经常能看见一个词叫做“去IOE”,所谓IOE,是指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EMC存储器的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系统的标配,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类型业务的发展,随着开放银行业务的逐渐规模化,IOE架构逐渐满足不了银行业务创新对系统弹性能力的需求,性价比也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政策方面对银行系统自主可控的要求,也加速了去IOE进程。2019年9月,央行曾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三年规划,着重提到引导金融机构探索与互联网交易特征相适应、与金融信息安全要求相匹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IOE架构之上,还有一道坎,那就是大机。对照IOE架构,大机则是计算,数据库,存储高度集成在一起。具有超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顶级的大型银行才用得起。目前,全国的大机客户全部在银行业。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伟光)

刚入职阿里不久,刘伟光就曾对阿里巴巴集团CTO程立说,想要彻底去IOE,一定要推倒IOE上面的那堵墙,那就是大机,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摘下“皇冠上的明珠”,而这也成了今天阿里云的使命。

这家银行的新核心项目,极具代表性——从意义上说,它是国有大行中首个核心系统从大机下移的项目;从时间节点上说,项目计划上线的2021年,正是央行金融科技规划三年(2019年-2021年)的收官之年。

为了保证项目成功交付,银行方面选择了两个领域最强者。2020年9月,长亮科技中标该项目,负责应用层的开发;2021年4月阿里云中标该项目,负责基础技术平台,也就是全新的私有云+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中间件+单元化部署+同城多活能力。这些技术的组织都是当今行业公认的最佳实践。

但是银行负责人还是担心二者的合作问题,如果遇到问题,阿里云和长亮相互甩锅,损失最大的是自己。

当时负责科技的一位领导把刘伟光叫到办公室,表达了这种担心,希望刘伟光亲口做出保证:“这个项目离不开长亮的,也离不开你,你们俩不能打架,你跟我说实话,你们俩能不能合作?”

当时,由于之前双方有过项目上的摩擦,刘伟光不敢百分百打包票,但从大局考虑,他告诉对方,合作是双方的,首先要有信任,第二要敞口胸怀,首先如果长亮遇到问题,阿里云愿意伸出援手一起分析解决。

后来的项目实施,验证了这位负责人的担心,长亮核心应用要不断地和阿里云的技术组件进行适配,技术的问题,业务的问题接踵而至,锅也被双方甩来甩去。

2021年上半年,为了保证上线,银行方面召集双方一起开会,这是阿里云和长亮科技的核心层第一次面对面坐到了一起。

在行方会议室里,长亮科技执行副总裁李宏广第一次见到了刘伟光,李宏广回忆称,双方虽然尚有隔阂,但是为保项目完美上线,都表达了继续沟通、全力合作的态度。

李宏广在长亮科技工作十几年,他经常出现在银行的项目现场一线,过去几年,他对阿里云的了解,很多来自投标项目时的POC(验证测试)。在银行IT投标时,甲方银行在和乙方厂商没有正式合作之前,都会先让对方把产品在模拟生产环境上跑一遍,来测试产品的稳定性。久而久之,李宏广也会从银行侧了解一些情况,他逐渐感觉到,阿里云不是“只卖一个盒子了事”。

李宏广所说的“卖盒子”是指,一些ISV曾经采用的代售产品、代售硬件的商业模式,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转售硬件、转售数据库,中间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但是长亮科技却没有那么做,这才培养出了长期核心竞争力。

李宏广逐渐感觉到,阿里云这帮人是对产品和金融云有追求和情怀的,在他看来,阿里云也和长亮科技一样,是有长期价值观、真正想把产品做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企业。

就这样,阿里云和长亮科技在新核心项目上,开始了精诚合作,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交付。

2021年7月10日上午7点10分,在这家银行的数据中心,行方负责人宣布,核心系统中的银行信用卡业务已经成功地从大机上迁移下来!当时李宏广和刘伟光分别站在这位负责人的左右两边。

“行长,我们是不是创造历史了?”刘伟光问。

行长略微沉思了一会,过了大概30秒钟,他肯定的回答,“核心系统大机下移,我们确实是第一个”。

接着,就是激动人心的掌声、鲜花、握手、拍照。

尽管没有仪式,但是阿里云和长亮科技就这样已经一起创造历史了,双方的这一次合作也必将写进中国银行业的科技历史中。

一切就是这么神奇。

深度融合

真正的坚冰消融发生在半年之后。

2021年12月16日,深圳福田的一个茶馆,刘伟光赴深圳拜访王长春,二人第一次见到了彼此。一位从长亮科技跳槽来阿里云的员工,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让阿里云和长亮科技的创始人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

“咱们都别打了,还是好好合作吧”,还没等刘伟光开口,王长春直接表达了合作的意向。

这一下反倒让刘伟光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之前他还打算先试探下对方,王长春的坦诚,竟让他一时语塞。

王长春实干而理性。他68年生人,技术出身,有着深圳老板那种讲究实效的气质。比如,在上市公司年报董事长致辞这样一个充满溢美之词的地方,王长春会直言问题,甚至坦承公司做的“仍然不够”。

刘伟光则充满激情与活力。二十多年工作经历,一半时间在技术岗位,一半时间在销售管理岗位,身上有一股子冲劲,在外企中国区做到大中国区总经理,用他的话说,职业生涯的前半场是让中国的大型企业用上外国最先进的技术,后半场则是自己颠覆自己过去做的事情,在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的进程中用中国的新一代技术产品去支撑行业的转型。

(签约现场)

破冰之后,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从核心系统的“两联两天”时代开始,一直聊到了现在分布式核心,刘伟光发现,彼此对银行核心系统、云原生、数据中台等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

王长春给刘伟光讲了长亮科技的创业史,讲他怎么干银行,怎么干核心,怎么写代码,怎么跟客户谈,讲他想做银行系统内的“恒生”的梦想,从公司刚成立时艰辛,到后来技术路线的选择,再到业务反思。刘伟光感受到了王长春身上的那种浓浓的情怀,那股在商业之外,给行业和客户带来价值的追求。

表面上是交浅言深,实际上却是长亮和阿里云多年的隔阂在此刻都得到了彼此释怀。

和刘伟光关注长亮科技一样,这几年王长春也在一直站在外面看阿里云,他的固有认知和经验告诉他,云厂商不应该很懂金融。可是他却越来越发现,近五年来,阿里云越来越懂金融,越来越懂银行了,这让他一度感觉到很奇怪。

接触之后,王长春发现阿里金融云有一批“懂金融、有情怀、有闯劲、愿意做划时代事情的团队”,这一点是他感受最深的体会。

这种变化源于努力。从2017年开始的五年间,刘伟光和团队跑遍了中国近千家金融机构和银行,他本人曾经一年时间飞了118次,还不包括高铁,更加深了他带领阿里金融云做“划时代”事情的使命和初心。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刘伟光意识到,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超出想象,从今往后的二三十年,将是中国数字化金融引领世界的时代。

用李宏广的话说,未来的数字金融要从功能的交付形态向价值的交付形态变化,原来的系统是满足功能,未来的系统就是要交付价值。在长亮科技的眼中,未来的银行的IT系统,会呈现出一个“云原生+分布式服务+数字化能力”的特征。

这也是阿里云眼中金融行业的未来。

双方一拍即合。

会面之后,阿里云和长亮科技迅速各自组建了专门团队双方以专业所长展开思维碰撞、探索:用什么方式、接哪些组件…… 这些问题被一再的琢磨、讨论和研究。

气质相投才能彼此吸引,愿景相同才能长期合作。阿里云和长亮科技,正用自身的努力,来共同探索中国金融行业核心系统的未来!

标签: #模拟银行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