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高性能Art系列遇上经典焦段,适马微单口50mm F1.4全面测评

影像狗 6205

前言:

现在小伙伴们对“ex 曲线”大约比较看重,我们都想要知道一些“ex 曲线”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ex 曲线””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作为135相机最常见的定焦标头,50mm镜头设计成熟、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铭镜数不可数。

适马在此焦段多有建树,特别是数码时代来临后,曾于2008年发布了被誉为理想标准镜头典范的50mm F1.4 EX DG HSM,此后又在2014年推出了做工顶级、超高解像力的50mm F1.4 DG HSM丨Art。

两款50mm镜头参数对比:

今天,适马给大家献上了自己兔年的第一支镜头——50mm F1.4 DG DN丨Art(以下简称适马50mm F1.4)。和前两款单反产品不同,它是专为微单设计的原生产品!

外观设计

相较于此前的单反版本,适马50mm F1.4 DG DN丨Art在外观与光学技术上都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目前DG DN丨Art阵容已包含20mm到85mm的五支大光圈镜头。

TIPS:

Art是适马追求高性能光学表现的镜头系列,此前的“健身马”称号也源自该系列产品疯狂堆料。不过近期的Art镜头在堆料的同时,通过新设计和新工艺等,开启了自己的减负之旅。

670g(L卡口)的适马50mm F1.4 DG DN丨Art比单反版本轻了220g,外形也更紧凑。与体积相对小巧的松下S5系列搭配,也不会感觉不协调,以及头重脚轻。

该镜头结构为11组14片镜片,包括3片非球面镜片和1片SLD特殊低色散镜片。毫无疑问,这比曾经那些小改天塞结构的同焦段产品,简直是天壤之别,极大的保证了画质(我们后边理论测试和实拍体验可以参考)。

它拥有防尘防滴溅设计,前镜片镀膜具有防水防油污功能,多层镀膜会反射出黄绿色泽。其滤镜尺寸为72mm,属于目前各类高性能镜头的主流尺寸,很容易买到价格实惠又互换性强的滤镜。

该镜头采用带锁花瓣型遮光罩,比较美观,也能有效抑制眩光鬼影,遮光罩上的锁定按键虽然设计简单,却可有效防止了遮光罩意外脱落,是个让人省心的小设计。

为了配合不同厂家的产品风格,也为了适应摄影/视频双修时代的新要求,50mm F1.4 DG DN丨Art镜筒按键丰富,比如镜筒上有两个用于控制光圈环的按键,可以与光圈环组合出不同的特征。

首先说光圈环切换键,它用于切换有级/无级光圈,当我们设置为无级光圈时,光圈环不会有顿挫感,非常适合视频拍摄。而设置为有级光圈时,对图片摄影师会更加亲切。

此外该镜还有光圈环锁定钮,当光圈设置到“A”时拨动它,光圈环会被固定在“A”上,让那些习惯通过相机波轮调节光圈的朋友,手到擒来。如果你习惯在镜头上调节光圈,又怕不小心打到了“A”,则可将它锁定到其他档位。

总之,2键1环的组合,得出多种光圈控制方案,不但可以配合所有主机调节特点,也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个性选择。

此外,该镜头镜筒上还有AF/MF切换键和对焦锁定钮,对于很多专业用户比较友善。

镜头配有一个小型收纳包,内部材质厚实,对镜头保护到位。

理论测试

50mm F1.4 DG DN丨Art的理论测试部分,视频测试我们用松下S5 II完成,图片测试则使用S1拍摄(Camera RAW目前无法打开S5 II的RAW文件)。

001 分辨率测试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头在画质方面表现出色。

其中心F1.4-F11都锐利清晰,细节丰富,F16时开始出现软化。边角也并非它的软肋。当光圈全开时边角可用,只是与中心的确存在差距,对比度有所下滑。收缩1档光圈,边角的清晰度、对比度有明显提升,直到F16时,边角画质出现下降。

单从分辨率来看,该头延续了“Art F1.4”系列镜头的出色表现,整体画质优秀。实战中想要获得最佳画质,建议使用F2-F11光圈。

002 虚化测试

F1.4大光圈呈现的虚化光斑非常吸引人,其画面中心的光斑圆润柔美,边角部分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口径蚀现象,收缩1档光圈后口径蚀大为改观。缩小光圈至F8可看到星芒现象。

常规距离(约1.5m)

该头最近对焦距离为0.45m,相比单反版本还远了0.05m。不过在大光圈的帮助下,最近对焦距离时虚化依然柔美自然,画面中的玩偶也很立体,具有纵深感。

最近对焦距离(0.45m)

结合镜头MTF曲线可以看出从中心到边缘都保持着非常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色散和色散控制得好,这些因素都保证了镜头优秀的成像效果。

003 连续自动对焦测试

在听取了很多粉丝的建议后,我们对未来的自动对焦测试场景做了调整,除了增加背景(干扰),在纵向移动的玩偶周围也增加了干扰物(例如两侧放置其他物体),并在前景位置新增了横向移动的玩偶,以便获得产品在复杂环境中的对焦性能。

适马50mm F1.4是我们以此场景测试的第一款产品。本次其搭配S5 II,对焦模式选择AF-C,并开启“追踪”选项,首先以F1.4最大光圈测试。

从测试画面可以看出,虽然大光圈下景深非常浅,背景色块复杂,但玩偶在移动过程中焦点锁定准确,即使在玩偶移至近处,前景和移动主体都有干扰时,焦点也能很快对上。L口的产品一点不拉胯,相信索尼E口的对焦更为快速准确。

F1.4光圈下玩偶快速移动

对焦主体切换时,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对焦。

随后我们又使用F2.8光圈进行相同场景测试,随着景深增加,其合焦能力进一步提升。

F2.8光圈下玩偶快速移动

由此可见,虽然大光圈带来的浅景深增加了连续对焦的难度,但该头表现一点不拉胯。平时使用中,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合焦水平,我们还可略微收小光圈,让其展现出更出色的连续对焦能力。

004 暗光对焦测试

该测试中相机参数不变,我们逐渐降低环境光,使用AF-S来回触摸屏幕上的两个玩偶进行对焦。

在F1.4拍摄时,从正常曝光到-4EV,对焦都是精准且安静的,浅景深没有给对焦造成干扰。不过,随着光线逐渐变暗,画面对比度降低,暗光对焦偶尔出现犹豫,但没有遇到拉风箱的情况。

-3EV对焦情况(F1.4)

-4EV对焦情况(F1.4)

随后,我们使用F2.8重新测试,在同样的光照强度时,可以看到对焦速度有所提升,暗光下焦点犹豫现象也减缓了。

-3EV对焦情况(F2.8)

-4EV对焦情况(F2.8)

总的来说,即使F1.4时该头的暗光对焦能力也值得称道,从正常曝光到-3EV的表现能够满足日常拍摄需求。如果适当收缩光圈,其对焦能力还会有所提升。

005 呼吸效应测试

在手动对焦过程中,人物与白线之间距离略有变化,由此看出该头存在少量呼吸效应。但是因为整体并不明显,因此在视频拍摄中我们稍加注意,即可避免。

常规距离

近距离

006 畸变测试

在未开启相机机内矫正的情况下,适马50mm F1.4拍摄的画面几乎没有产生可见畸变。

007 色散&紫边测试

在最大光圈时,灯泡高光与暗部交界处有非常轻微的紫边现象,但几乎只在100%放大时仔细观察才能察觉。缩小光圈至F2.8时,紫边已不可见。

点击图片使劲放大可以看到F1.4时存在轻微紫边

008 暗角测试

在F1.4最大光圈时,其存在可见的暗角。缩小光圈至F2,暗角得到明显改善,收到F2.8时暗角变得轻微。在F4时暗角基本消失。如果拍摄图片,软件很容易修正暗角,该情况不会造成拍摄困扰。当拍摄视频时,光圈收到F2左右暗角对16:9画幅没有影像。

009 眩光鬼影测试

测试中固定相机镜头位置,并装上了遮光罩,在距离约2m处使用手电筒扫射。可以看到,在强光直射镜头时,其于小范围内会出现眩光鬼影,对比度下降。日常拍摄中只要多加注意,即可规避(或者利用其特效)。

实拍体验

因为2月上班后才收到镜头,我们测试的时间有限(刚上班白天忙疯了,没时间出去拍摄),所以拍摄都在晚上。还好,正好这是只大光圈镜头,此环境恰到好处!

首先50mm大致相当于人眼的透视角度,所以50mm镜头非常适合捕捉日常的生活。配合上大光圈,可以获得很不错的主体分离效果。

从漆黑环境中拍摄的猫咪可见,该镜头暗光下虽不算超快,但准确性很高,也不会拉风箱。而且F1.4时中心画质就非常锐利,小猫脸部毛发清晰。同时前景的网布与背景的篮子虚化效果自然,没有出现可见二线性。

当然,大光圈镜头的另一存在意义在于,用其配合S1拍摄层次丰富的夜景,既能得到足够的信息量,还能尽可能的降低ISO,让画面纯净可用。

前边我们说过,该镜头的前景处理能力优秀,即使拍摄强光前景,也不会出现大片死白。当然最大光圈时,画面边缘轻微的口径蚀,还是让其不那么完美,也许收缩1档光圈,光斑会更为圆润。

在最近对焦距离时,F1.4光圈的景深极浅,用来拍摄一些氛围画面估计不错。

这支镜头最大光圈时的暗角比较明显,我们为大家展示了原图(我们拍摄的样片一直都不大量后期,通常只RAW转JPEG,以便能给大家参考)。

拍摄图片时如果介意,可以在软件中矫正消除。而如果你想利用暗角获得氛围感,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综述

作为一个看似寻常的焦段,50mm定焦反而是很考验厂家真功夫的。毕竟设计成熟,各家铭镜颇多,要想在价格、用料、性能、重量和特性等方面取得均衡,还需多下功夫。适马50mm F1.4 DG DN丨Art在进一步减轻重量的同时,大幅增加了产品的操控性,适应了新时代图片/视频双修需求,特别是在光学素质上毫不妥协,确实不愧Art镜头的英名!

优点:

1、全光圈下画质都很优秀

2、畸变、色散、紫边控制优异

3、有级/无级光圈设计灵活方便

4、具备防尘/防水滴设计

缺点:

1、最大光圈有明显暗角

2、最大光圈下边角口径蚀明显

图片样片 | SAMPLE IMAGE

标签: #ex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