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前看官们对“打开订阅号消息不能直接看到最新消息吗”大约比较珍视,朋友们都需要分析一些“打开订阅号消息不能直接看到最新消息吗”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打开订阅号消息不能直接看到最新消息吗””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在互联网上,活跃着这样一些账号:他们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类的身份视角,更新日常、分享生活。稀松平凡的琐碎内容,却得到许多人真情实感的追更,被不少人盖戳认证“电子亲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件事儿。
当前,一些“电子亲人”账号累积了不少粉丝。“乖乖:这是爷爷今天的晚饭”“没有想到,现在的生活会这么好”,有的账号打造“爷爷的平行世界”,更新爷爷奶奶的日常,也记录和他们的互动,几分老派、几分有爱的言谈举止,让许多网友直呼看到了自家爷爷奶奶的影子;“各种蔬菜怎么洗”“教你如何处理虾”,有的账号以妈妈的口吻,向网友科普生活小技巧,朴实的话语、亲切的笑容,常常让人眼眶湿润。尽管素昧平生、现实生活中并无交集,许多人却视他们为“亲人般”的存在,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在评论区敞开心扉、倾吐心事。
主打亲情向的“电子亲人”账号,以其真实接地气的帖文、视频风格,受到许多人关注点赞。稍加留心,不难发现它们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有人就提取了一些关键词。比如,他们常常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后辈的同理心,愿意主动探索新世界;他们常常情绪稳定、温柔包容,习惯给予正向回应,不做过多价值评判;面对子辈孙辈,他们自省又听劝,有爱且坚定。为什么简单的视频、朴实的对话能打动人心?大抵因为它们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满足了大家对亲情最朴素的想象:互相支持、无条件接纳。
心理学上有个移情效应,大意指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相关的人或事情上去的现象。真实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不假,但以“电子亲人”消解胸中块垒者也不在少数。有人家人长期不在身边,追更“电子亲人”仿佛看到了家人的日常;有人原生家庭存在种种缺陷,在“电子亲人”身上描摹理想亲情的模样;有人失去了重要的家人,“电子亲人”恰好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实际上,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家有儿女》中的爸爸角色备受认可,顺带着给演员本人打上了靠谱长辈标签,至今仍有许多年轻人线上向他讲述困惑、讨教取经。
与此同时,许多“电子亲人”还成了一些人的网络“树洞”,向家人倾诉吐槽可能令他们担忧,也可能不被理解,但向“电子亲人”吐露心声,大概率会得到暖心安慰、正面鼓励。就此而言,“电子亲人”宛如情绪充电宝、心灵加油站。
互联网上真真假假。有人就质疑,“电子亲人”是精心打造的人设、商业运营的结果。不可否认,“电子亲人”账号呈现的往往是亲情往来中的一个小切面,未必代表真实人格。相较于复杂多面的现实生活,它更像精致的盆景,有理想化、失真倾向。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公众情感托举出来的内容,它们触动的情感和渴望是真实的,传递的温暖与感动是生动的。人们借此填补内心的缺憾,投射对家庭亲情的期许,从中获得慰藉、汲取能量、矫正认知,实现自我疗愈。从这个意义上,“电子亲人”与近年来流行的“自我养育”话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承载着年轻人对亲情关系、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求。
互联网呈现着多元的生活样本,丰富着人与人的联结方式。从“听劝体”到“电子亲人”“电子闺蜜”,无不见证着互联网世界的善意。我们当然知道,真正的情感支持和人际连接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建立、维护。但我们也相信,线上世界的真诚互动、守望相助,同样能反哺现实世界,在人们心中升腾起向好的希望,生发出改变的力量,去建构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支持系统。
这正是:
“电子亲人”暖融融,寻常亲情最动人。
大家晚安!
(钟于/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打开订阅号消息不能直接看到最新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