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第一章:六爻预测的底层逻辑——宏观or 微观

楚云子 994

前言:

此刻小伙伴们对“六爻理论探讨大家说说”都比较讲究,大家都想要了解一些“六爻理论探讨大家说说”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六爻理论探讨大家说说””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周易##六爻##六爻占卜##六爻基础##周易占卜#

1.1 六爻的发展

蓍草占卜是最早的六爻占卜形式,起源于周朝甚至更早。最初,古人使用龟壳进行占卜,随着周易的发展,蓍草占卜因其“神圣通灵”的特性而取代了烧龟壳的占卜方法(蓍草又名“锯齿草”,主要生长在我国北部)。蓍草占卜使用蓍草茎,通过特定的仪式和规则来得到卦象。《系辞传》中详细记载了使用蓍草占卜的过程,包括“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等步骤。

随后,蓍草占卜的方法逐渐简化。汉代的京房等易学家对蓍草占卜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发展成了京房易。到了唐宋时期,京房易发展成了火珠林法,并正式使用铜钱“摇卦”。火珠林成熟后,六爻预测体系已经基本完备。铜钱占卜据传始于鬼谷子,但确切的历史起源尚无明确史料证明。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铜钱占卜至少在汉代已经开始逐渐实践,并在唐宋时期完全成熟。

火珠林之后,流传下来的著作很少,目前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的著作最多,可读性也最强。但是,明清两代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黄金策》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衍生发展,水平、风格各有不同。《黄金策》的作者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明初开国重臣--刘伯温。前有诸葛智近乎于妖,后有伯温前后各算500年。

到了现在,六爻主要又分成:家学派、学院派和盲派。其中学院派主要兴起于70、80年代。几个大师的易学普及,带动了一大批民间爱好者。大部分理论都是源于古籍,除了细节方面有各个大师自己的理解和发展外,理论框架差不太多。学院派也是普通人比较容易接触和掌握到的渠道。

1.2 量子力学给我们的启示

一些人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几个铜钱就能做预测。是不是封建迷信呢?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问题。当然,我也回答不了。但是,做为一个理科生,我本身也是喜欢追求原理和底层逻辑的,可以尝试和大家做一些探讨。有一点,现在的科学知识其实本身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如果一味迷信现有的知识理论,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

喜欢科学的朋友一定知道“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怎么诞生的呢?

概括的讲,西方科学家们发现在微观世界中,一切宏观的物理定律都失效了,用经典物理理论无法解释,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个新的学科--量子力学。可见,科学真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人们的探索和认知进化中不停迭代的。

我们知道组成世界的最小的元素就是粒子(当然粒子还可以进一步分解,理论上可以到夸克),从宏观上看,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律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可预知的。

如果如果有一台算力足够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能够模拟和计算出来世界上所有粒子的运动轨迹,那么是不是理论上就可以预测未来?

当然,理论上这么强的计算机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么看的话,关于预测这件事情,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是不是也是可以很科学的呢?

从宏观上看,理论上粒子的运动都是客观可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是这样么?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双缝干涉实验。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多少都会有点了解。

概括的讲,就是科学家用光和电子都做了一个双缝干涉实验,实验的大致是:科学家排除了其他一切干扰源,当光子或者电子通过双缝后,在后面的观察板上出现了明暗条纹,说明粒子同时具有波的特性,它在通过双缝的时候发生了“干涉”。但是,接下来的实验,科学家们不能淡定了。

为了更好的记录观察电子通过双缝的过程,科学家在双缝前安装了粒子摄像头。可是诡异的一幕发生了,这个时候电子发射器发出的电子,到达屏幕上后只剩下了一个点,波纹消失了。这说明电子并没有同时穿过双缝,电子只呈现它粒子的一面,而没有展现出波的一面。这是怎么回事?当科学家撤走粒子摄像头后,屏幕上的明暗纹路又出现了,再安装上的时候,纹路又消失了。

这表明对电子进行观察会影响电子的状态,电子是粒子还是波,取决于外界的观察。

是不是有点意思,粒子的状态取决于观察。 粒子同时具有多种叠加态,当进行观察时,粒子的态就会崩塌,最后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

还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大家感兴趣可以查一下。

这里我们了解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粒子同时具有多种态,只有进行观察时,才会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

下面,我再进行延伸,介绍量子力学中关于粒子的第二个重要特性: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现象,它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一种特殊关联。这种关联超越了传统物理学的局限,即使粒子相隔数千公里,它们也能以一种似乎超越光速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时,它们的状态不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波函数来描述。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点是,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这种非局域性的联系是量子纠缠的核心特征,它挑战了我们对因果律的传统理解。

这个概念源自爱因斯坦的思考,他将之描述为两个粒子之间的"纠缠",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受到影响后,会影响到与之纠缠的另一个粒子。即使这两个粒子相隔非常遥远,它们仍会互相作用。比如:有两个粒子,一个在埃及,一个在北京,他们发生了量子纠缠。当北京这个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埃及这个粒子立刻就同步变化。这样,我们通过观察北京这个粒子的状态,立刻就知道了埃及粒子的状态。可见,量子纠缠描述了跨越时空的粒子之间的神秘联系。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点:

1)跨越时空的联系:量子纠缠实质上是一种非局域性的现象,违背了经典物理中的局域性原则。量子纠缠的两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是无法独立地描述的,而是需要通过整体的波函数来表示。这种关联关系似乎超出了物理实体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范围,使其成为了超越人类常识的神秘现象。

2)瞬时的影响:当我们对一个纠缠态进行测量时,它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相关纠缠粒子的状态,无论它们离得有多远。这种瞬时的影响被称为量子纠缠的“不可分割性”。尽管这一现象违背了我们对于信息传递速度的认知,但它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3)运动的反向:粒子的旋转不是同向的,时逆向的。

  这里大家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和太极的阴阳鱼很像?

量子力学的一些观察实验,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我们从宏观世界中观察得到的定律,不适用于底层的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又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

围绕量子力学领域的一些结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涉及到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巨擎。主要是,确实没有任何人能给出足够的证据。不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就是从观察、猜想、验证中进化的么。

所以,你看,科学家们自己都不迷信之前的所认知的科学。

看到这里,我知道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粒子在观察的时候,会变成一个确定的状态粒子是可以跨越物理空间同步,并被我们观察到。

1.3 六爻为什么能预测

上面,我们了解了粒子的几个重要特性。我又有一个畅想,如果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再建一个足够抽象和好的模型,理论上,我们是可以把微观世界的信息建模到宏观世界,从而来预测宏观世界的事情。

很遗憾,这么强的计算机是不存在的。因为,变量太多。

那么如果减少变量,是不是就可以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第二个问题又出来了,这个映射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模型要怎么建呢?

其实,类似的问题,哲学领域一直在思考。西方和东方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索。

在东方,周易研究者们就是其中的一群人。只不过,到后面越来越往“术”的方向发展,发展出了奇门遁甲、太乙散数、大六壬、六爻等一系列术。

有人又会有疑问:我们在上面的实验中看到粒子只跨越了空间,而做占卜预测是需要跨越时间,这两者并不相同啊。

同学,既然空间可以是一个维度,那么时间为什么不能是另外一个维度呢?

周易中的各个术术,其实就是基于某个时间“自变量” 的初始状态,去预测未来某个时间点“因变量”的结果

简单的说: 我们就是建立了一个函数:

Y = F(X1,X2,X3....XN)

其中,

Y:就是我们要预测的结果。

F:就是我们用到的术,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模型

X1,X2,X3....XN:就是预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当前时间点的状态值。

这样,同学们是不是就熟悉了,原来六爻可以就是一个模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基于看到的X,在脑子中建模,去得到想要预测的Y。

所以,是不是这个预测的过程也是科学的!

写到这里,我们发现几个事实:

构成世界底层的粒子,不适用宏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我们用量子力学重新定义和描述。粒子是具有多种状态的,观察的时候,才会变成其中一种确定的状态。粒子是可以跨空间,跨时间观测的。我们如果有一个模型,理论上是可以将微观世界的信息映射到宏观世界的。这个模型可以是六爻,也可以是奇门,大六壬,或者是占星和塔罗。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用理论证实这个猜想,但是不妨碍我们做探索。

至此,六爻做为一个可预测模型的底层理论就构建完成了。

后面,我会按照一个介绍理工学科知识的思路去讲六爻,用理工科的思维去学六爻,能更快入门。当然,所有问题最后都会回归到哲学,这是另一个话题。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打着周易的幌子,行坑蒙拐骗之事。同时,也有些人用封建迷信的外衣来包装周易。这些都是我们要抨击的。如果大家能懂一点周易,自然就能分辨,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事情。

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六爻,六爻就是一个大模型,六爻解卦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这个宇宙很神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课后作业】

  第一章其实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认知,从下一章开始才有作业。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赞,以便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标签: #六爻理论探讨大家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