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而今你们对“18个课程思政元素”大概比较注意,同学们都想要了解一些“18个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18个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精选汇编了安徽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十篇,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数学成就 源远流长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
任课教师:鲍炎红(数学科学学院)
案例主题: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思政价值:深度挖掘梳理高等代数专业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本课程的教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阐释高等代数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高等代数发展,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注重借助思政元素化解教学难点、提升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探索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润物细无声。
本案例在讲到消元法时,说明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消元法以德国数学家Gauss(1777-1855)命名,由拉布扎比.伊丁特改进,发表于法国。但更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程”章(成书于约公元前150年),对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就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其中所述方法实质上相当于Gauss消元法。
公平正直 奉献社会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任课教师:周礼刚(数学科学学院)
案例主题:培育新时代青年合作与公平的价值观
思政价值:《数学模型》课程围绕三位一体、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标,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突出新工科、新文科背景,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结合案例式教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显性与隐性渗透、建设性启发教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创新精神、道德修养等方面深度挖掘数学建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学建模的发展历程,建模方法的改进过程,优化方法在中国的普及等融入科学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意识等元素,培养学生求知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意识,建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结合疫情防控、生态文明、健康医疗、生产销售、物流运输、互联网金融等数学建模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
电路设计 社会责任
课程名称:数学电路与逻辑设计
任课教师:程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案例主题:设计交通信号灯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思政价值: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就是提醒人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时刻要有安全意识。道路交通信号灯也是社会道德、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有了交通信号灯,道路更有秩序,社会更文明。因此,遵守规则、文明出行是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如果交通信号灯因质量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将导致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行人也无法穿过马路,因而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电路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质量第一的原则,可以采用Multisim软件实现电路设计,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强调任何理论的推导、方案设计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培养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坚定不屈 工匠精神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任课教师:仲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案例主题:极化码、华为和坚定不屈的民族精神
思政价值:极化码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channel polarization)处理,在编码侧采用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近于1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是唯一能够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法。
其实,华为不仅是极化码引人注意,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世界通讯市场中的倔起另西方电信公司措手不及。这些年,华为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的,专利一个一个,成为世界5G技术的领头羊。更为难能可怪的是,华为还不自满,时时刻刻想着危机意识,一直准备备胎。果然这次危机一来,备胎转正。美国一声令下,许多公司许多组织一起跟风组团,要么断了华为的会员资格,要么不再与华为合作,总之就是想一剑封喉取其性命。但华为不为所动,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不做太激烈的反应。这就对了,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解决问题。不骂街,我们不气馁,只专注于我们的事业,做好了,谁都控制不了。
这就是polar码和华为揭示的坚定不移和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抓主矛盾 择合适路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任课教师:李国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案例主题:模拟电路中的辩证法
思政价值: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担负着相关专业本科生专业入门、技术入门、创新意识入门等重要使命,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关道德素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对课程品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教学实例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观的输入,对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射级偏置电路克服了固定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缺陷,提高了输入电阻,但由于射极电阻Re的存在,使电压增益降低;为了使射级偏置电路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同时电压增益达到固定偏置电路的水平,在Re两侧加旁路电容Re,这样做的结果又使射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电阻变得和固定偏置电路一样低,如图1所示。所以,要电压增益和输入电阻同时做到很大是不可能的,此时可以考虑“合适”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将Re的部分电阻加旁路电容,这样可以使电压增益和输入电阻都处在两种电路之间的一个可接受的值。
图1
图2
环境保护 持续发展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任课教师:徐理响(社会与政治学院)
案例主题:生态主义思潮
思政价值:生态主义,又称绿色政治、绿色和平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构在绿色运动基础上的政治思潮。一方面学习该思潮有助于引导学生反思传统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该思潮又具有激进性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批判性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该思潮的本质,理解当代中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在课程思政模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选读、课堂小调查、讨论、辩论等形式,介绍生态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重点学习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角度认识和评价生态主义,以及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生态观、发展观。
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
课程名称:文字学基础
任课教师:程燕(文学院)
案例主题:讲好甲骨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思政价值:介绍甲骨文及殷墟发现的过程、甲骨文制作工序,带领学生阅读甲骨拓片。用事实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号召,极大发挥这门专业课在弘扬汉字文化方面所独具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我们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
创造世界 艺术人生
课程名称:世界电影专题
任课教师:王泽庆(文学院)
案例主题:普多夫金抒情蒙太奇及其代表作品《母亲》
思政价值:依据电影艺术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能力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能力。该课程是专业选修课,主要让学生对世界电影产生历史、电影类型及其基本特点等有基础性了解,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人文素质。
本案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联系电影创作实践与本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各国影片中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导向,认清蕴含的国家意识形态。
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经典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理解相关电影理论问题,掌握对电影作品的批评方法和原则,达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学效果。
法治精神 科学发展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学及案例研习
任课教师:郭志远(法学院)
案例主题:新闻报道侵犯名誉
思政价值:通过以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认识到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要做到新闻事实材料准确充分、有理有据。
本课程以案例为切入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法治意识。
通过深化对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基础概念以及具体规则的教学,聚焦司法改革热点问题,关注交叉领域中民事诉讼规则的适用,提高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生态 实事求是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制度史
任课教师:王中华(社会与政治学院)
案例主题:运用影视剧“穿帮镜头”和历史典故,巧说“谥号”的使用策略和政治意蕴
思政价值:该案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导向,贯彻“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教学理念,主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趣味式”教学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生动有趣地讲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中国历代各种政治制度的逻辑体系、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和演变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既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分析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世界政治文明的借鉴意义,从而尊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要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在局限性,分析其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及原因,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凸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标签: #18个课程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