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看官们对“js地名缩写”大概比较注意,小伙伴们都需要了解一些“js地名缩写”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js地名缩写””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简称“桂”,首府南宁,地处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下辖有14个地级市,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内聚居着以汉、壮、瑶、苗、侗、京、回等民族,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六种,壮语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瑶语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
桂A:南宁市
南宁(壮文:Nan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有"绿城"的美誉。
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朝贞观年间(632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清仍为南宁府,治宣化县。1912年为省、府驻地。1913年改南宁府为南宁县,后置邕南道,1914年改南宁县为邕宁县,邕南道改为南宁道。1936年省府迁桂林。1946年8月置南宁市,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全广西,设广西省,省会在南宁。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为首府。
桂B:柳州市
柳州(壮文:Liujcouh)柳州,简称“柳”,别称壶城、龙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西中部偏东北,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素有“桂中商埠”之称,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但却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柳州是一座壮族、汉族等30多个民族相聚而居的城市,其中壮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土著世居民族,多分布于市郊和郊县,他们分别属于先秦百越不同的越系分支后裔。柳州也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族先民柳江人和白莲洞人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古老的白莲洞文化。 柳州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名字的由来跟柳岭或柳江有关。《旧唐书·地理志》:“以州界柳岭为名。”《元和郡县志》:柳州“因柳江为名”。唐贞观八年(634年)置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龙城郡,后复为柳州。宋因之。元为柳州路治。明、清为柳州府治。1913年,改柳州府为柳江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6年置柳州市。1950年起为地级柳州市。
桂C、桂H:桂林市
桂林(壮文:Gveilinz),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最大空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以“江源多桂,不生杂木”得名(《旧唐书·地理志》)。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置桂州。明改桂林府。清因之。1914年改桂林道。1926年废道直属省。1940年置桂林市,桂林市直隶广西省政府。1949年设桂林市及桂林、平乐两专区。1958年撤销平乐专区,桂林市归桂林专区领导。1961年由自治区直辖。1971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1998年桂林地区与桂林市合并为桂林市。
桂D:梧州市
梧州(壮文:Vuzcouh),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广西东大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个省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梧州是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广府民系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广西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广西四大核心城市之一。 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之美称。
唐武德四年在苍梧县地置梧州,据《异物志》云:“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古代,梧州北山一带长满苍梧花,故汉武帝时,以此花置苍梧郡。唐朝,改郡为州,取“梧”字作州名,置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改为梧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梧州路改为梧州府。清因之。1912年废苍梧县入梧州府。1913年撤梧州府改置苍梧县,1914年属苍梧道。1927年苍梧县城置梧州市,1932年撤销。1946年复设市。1949年属梧州专区。1950年升设地级梧州市。1958年降为县级市,属梧州专区。1961年复升地级市。
桂E:北海市
北海(壮文:Bwzhaij),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市面临的北部湾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
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康熙元年,清朝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此后成为定例。1950年置北海市(地级),直属广东省。1952年划归广西省,属钦州专区。1955年又划归广东省合浦专区管辖。1958年北海市降为县级市,属广东省合浦专区。1959年撤销北海市并入合浦县,隶湛江专区。1964年复置北海市(县级),属湛江专区。1965年北海市、合浦县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属钦州专区。1983年北海市升地级市。
桂F:崇左市
崇左(壮文:Cungzcoj),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环北部湾城市群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东及东南部接南宁市、防城港市,北邻百色市,西与越南接壤,是广西边境线陆路最长的地级市,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中越两廊一圈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崇左市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糖都和锰都,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种植、蔗糖生产基地。
崇左市是在建国初期由崇善、左县合并组成的。1949年崇善县城解放,1950年左县解放,1951年,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属柳州专区,“崇左”因此得名。1971年属柳州地区,2002年南宁地区和崇左县撤销,设立地级崇左市。
桂G:来宾市
来宾(壮文:Laizbinh),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宾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有壮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享有“世界瑶都”、“中国观赏石之城”、“广西煤都”等美称。
来宾市,古称怀义县,唐天宝二年改为来宾县。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来宾、在来宾水东,放以为名”。 唐朝武德四年,置文安县,其后改为乐沙县。唐朝乾封二年,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唐朝天宝二年,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是县名之始。2002年柳州地区和来宾县撤销,设立地级来宾市。
桂J:贺州市
贺州(壮文:Hocouh),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位居广西东部,“三省通衢”,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贺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繁多,民风古朴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客家之乡、名茶之乡、奇石之乡、脐橙之乡和马蹄之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同时也是世界长寿市。
贺州原以境内贺水名县。《水经注·温水》:“贺水又西南流至临贺郡东,右注临水。郡对二水之交会,故郡、县取名焉。”西汉置临贺县,治今市东南贺街,属苍梧郡。隋开皇九年(589年)于临贺县置贺州,大业十二年(616年)复置临贺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贺州。宋、元临贺县仍为贺州治。明洪武十年降贺州为贺县,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属广西省。1949年属平乐专区。1952年迁驻八步镇。1958年属梧州专区。1971年属梧州地区。1997年撤县设市,属贺州地区。2002年贺州地区撤销,设地级贺州市。
桂K:玉林市
玉林(壮文:Yilinz),古称郁林州,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玉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城市”,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侨乡,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玉林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天南杰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经略台真武阁、四大名关之一的鬼门关等120多处景区。
玉林古称郁林。 据《水经注》记载:“郁金香,郁人所贡,因氏郡矣。”西汉元鼎六年始置郁林郡,隋置郁林洲,清雍正三年(1725年)郁林州改为郁林直隶州。1912年升郁林府。1913年废郁林府改置郁林县,属郁江道。1914年属苍梧道。1926年废道,直隶广西省。1949年为郁林专区。1951年改为容县专区,1956年郁林县改名玉林县。1958年改移玉林专区,1971年为玉林地区。1983年改设玉林市(县级)。1997年撤县级玉林市和玉林地区,设地级玉林市。
桂L:百色市
百色(壮文:Bwzswz),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西与云南文山州相接,北与贵州兴义市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民族,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壮族织锦文化、北路壮剧文化、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色市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百,口也;色,塞也,地在山脉塞口之内也。”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百色厅,光绪元年(1875年)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1913年废府设百色县,1914年属田南道。1926年属广西省。1949年属百色专区,1956年属百色地区,1958年属百色专区,1971年属百色地区。1983年改设百色市(县级)。2002年百色地区和百色县级市撤销,改设地级百色市。
桂M:河池市
河池(壮文:Hozciz),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境内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过,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河池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9个世居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语言为壮语、汉语、桂柳方言。 河池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
《元和志》 卷22河池县:“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北宋初置河池县,明为河池州,1912年改河池州为河池县。1914年属柳江道,1926年属广西省。1949年属庆远专区,1950年属宜山专区。1953年县治迁今址。1958年属柳州专区,1965年属河池专区,1971年属河池地区。1983年撤县改设河池市(县级)。2002年撤河池地区改河池市为地级市。
桂N:钦州市
钦州(壮文:Yinhcouh),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市是岭南广府文化重要的兴盛地、传承地之一 ,广府民系下分支的钦廉民系世居此地,钦州市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节点城市,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城市,拥有深水海港亦是国家保税港的钦州港。是中国大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
隋开皇十八年置钦州,以钦江得名,《元和郡县志》:钦州“取钦江为名”;又说取“钦顺之义”为名。大业初废州改置宁越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撤宁越郡改置钦州。元改钦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钦州府,七年降为钦州,十四年属廉州府。1914年属钦廉道。1920年直隶广东省。1949年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属钦廉专区,1951年钦廉专区改称钦州专区。1952年钦州专区划归广西省。1955年属广东省合浦专区,1959年属湛江专区,1965年改称钦州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971年改称钦州地区,1994年撤销钦州地区改设地级钦州市。
桂P:防城港市
防城港(壮文:Fangzcwngzgangj),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是一座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广西南部边陲,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北连南宁市,东接钦州,西南与越南接壤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防城港市就其历史而言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宋时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明朝置防城巡检司,清光绪十三年置防城县。1968年建港,1978年设防城各族自治县,1983年为对外开放口岸,1984年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设地级防城港市。
桂R:贵港市
贵港(壮文:Gveigangj),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位于自治区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浔郁平原中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终点。贵港港为中国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西江黄金水道流经市境,东临梧州、南临玉林和钦州、西接南宁、北邻来宾。贵港市因城里多种植荷花而别称荷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地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了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黄彰、罗尔纲等一批杰出人物。
贵港市古称贵州。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九年,改南尹为贵州。”明太祖洪武二年降州为县,称贵县,是为有贵县县名之始。清因之。1913年为郁江道,1914年为苍梧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郁林专区,1952年属容县专区,1958年属玉林专区。1971年属玉林地区。1988年从玉林地区划出组建贵港市(县级),以原贵县的“贵”和有最大内河港得名。1995年升为地级贵港市。
标签: #js地名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