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吴春红、张志超昭雪案舆情事件分析

齐鲁壹点 5439

前言:

当前你们对“热点舆情事件案例分析”大致比较重视,各位老铁们都想要了解一些“热点舆情事件案例分析”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热点舆情事件案例分析””的相关资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这两天的热点话题,#吴春红无罪释放#、#吴春红要求道歉恢复名誉#掀起了舆论的关注与讨论。赵作海案、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志超案等等,这些重大的冤错案件最终都让正义得以实现并以纠正错案推动法治进步。

事件概况

2004年11月14日,河南省民权县人和镇周岗村发生一起离奇中毒案:该村电工王战胜的两个儿子在食用了家里的面托后相继出现中毒症状,3岁小儿子死亡,5岁的大儿子经抢救脱险。警方调查认为,该案是一起人为投毒案,同村的吴春红被锁定为嫌疑人。

始终不认罪的吴春红,先后经历了3次被判死缓、3次撤销原判、1次无期徒刑和1次维持原判。2020年4月1日,吴春红无罪获释。4月2日凌晨5时许,吴春红回到了阔别16年的家。见到家人他十分激动,想大哭一场,他希望冤枉他的人能公开向他道歉。

自2020年04月01日至2020年04月02日,共有事件相关信息8067条。

在传播媒体中,微博相关信息最多,占比97.42%。

整体来看,负面信息较多,占比36.04%。

词云

(以上图片来源:齐鲁蛙眼)

还记得2020年1月13日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志超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判决张志超无罪事件吗?分析张志超昭雪事件?得到哪些法治启示

舆情概况

2005年1月10日清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中学高一女生突然死亡。2月12日凌晨1点,临沭县第二中学高一24班的张志超被传唤到临沭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受讯问。随后,张志超被指控强奸并杀死同校女生。2005年2月26日,张志超被正式逮捕。2006年3月6日,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志超犯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获罪的原因之一,是在被一审法院认定为案发日期的2005年1月10日清晨,有人指证他出现在了涉案洗刷间门口。

之后,张志超被转入位于淄博市的山东省少年犯管教所服刑,后又转到当地监狱。一个月后,张志超的母亲马玉萍第一次在那里见到他。据她回忆,见面时张志超就一直哭,没有说被冤枉一事。令张志超获罪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他作出了多份有罪供述。

2020年1月1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在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法庭对张志超强奸、王广超包庇一案再审宣判,改判张志超、王广超无罪。改判错案彰显的法治进步值得肯定,但也留下诸多反思。

舆情观察

1、张志超案昭雪的社会舆论力量

媒体大量报道,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2015年,多位学者、刑诉法学专家、律师在研讨会上对张志超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该案的种种疑点和不合情理之处,明确表示该案应该提起再审。

2016年4月,在“完善刑事案件申诉启动程序高端论坛——以山东省张志超案件为例”研讨会上,中国刑事诉讼法学泰斗、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先生表示:“张志超案比聂树斌案还要明显。”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认为,张志超案折射出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搜集证据没有坚持全面收集的原则,特别是实物证据。这个案子最重要的实物证据精液、指纹、脚印以及其他一些现场证据都没有,言辞证据也充满了矛盾。

2、张志超案舆情拷问司法公正

虽然有各种声音的呈现,但对该案出现的诸多疑点,警方侦办此案时,放过众多物证,而采纳“人证”最终锁定凶手为张志超的办案手段,舆情主要声音质问凶手究竟是谁外,甚至有网民对司法公正表示怀疑。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而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张志超案舆论场上,部分舆情聚焦在司法公正上。

3、张志超案舆情反思体制内的惰性

张志超案从案发到冤案昭雪,来来回回走了15年。虽然最终该案得以昭雪平反,体现了我国司法进步,但是,其给蒙冤者家庭和法治正义带来的难以弥补伤害,始终不能改变其悲剧的色彩。

在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论坛主题为“冤狱平反的障碍及其克服——从聂树斌案、张志超案谈起”的论坛上,知名刑事诉讼法学专家陈永生及参与评论的多位学者、律师认为:司法实践中,刑事再审程序启动门槛高,公、检、法三机关的诉讼地位不合理,外部行政力量干预,司法良知和独立人格缺失,社会力量动员不够等是冤狱平反的四大主要障碍。这四大障碍,其实是来源于体制内的惰性。

舆情点评

如果说张志超案的冤案得以昭雪,看似是各方社会力量推动的结果,其实质是得益于我国法治新时代到来后公平正义不断被尊崇,得益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疑罪从无”理念在落地过程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纠正冤假错案由“亡者归来”型转变为“证据不足”型,对张志超宣告无罪,主要秉持的就是“疑罪从无”的刑法精神。

张志超案刑事冤案的产生,不仅严重损害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而且会阻碍民众树立司法公正的信仰。每一起冤案的产生,都会在不经意间毁掉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是一个家庭,每一起冤案的昭雪,也都会有大量的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入其中。

因此,制度的落实,责任的追究,只有让每一起冤假错案都成为反思和完善司法制度的反面教材,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齐鲁壹点综合整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标签: #热点舆情事件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