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配网线路工程 作业过程控制措施详解

输电线路技术 930

前言:

当前咱们对“色标法误差”大致比较着重,你们都需要剖析一些“色标法误差”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色标法误差””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砼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

▲图 基坑及卡盘安装

1、 基坑定位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转角杆、分枝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2、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3、 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开的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30mm。

(2) 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4、 电杆基坑底采用底盘时,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

5、 电杆基础采用卡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土壤分层回填夯实。

(2) 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当设计无要求时,上平面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

(3) 与电杆连接应紧密。

6、在设计未作规定时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下表 :

7、变压器台的电杆在设计未作规定时,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2.0m 。

8、 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块应打碎。

(2) 线路基坑每回填500mm应夯实一次。

(3) 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4) 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坑宜设置防沉土层。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2、钢管塔基础施工

2.1基础开挖

▲图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时,监理工程师应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开挖结束时进行验坑。

Ø 普通土开挖时应按土质留有坡度,坑口周边及坑底留有操作裕度。基坑形状力求规整、坑底平坦。坑外土应有组织堆放,不得随意扬弃。当设计允许采用以土代模,则坑底可不留操作裕度。

Ø 灌注桩基础,尤其是群桩基础钻孔时,监理人员重点检查机械的动力源是否可靠、泥浆池是否满足要求、桩头直径是否正确。

2.2基础浇筑

▲图 基础钢筋笼制作

基础浇制是本工程中的重要隐蔽工程,因此也是监理工程工作的重点。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做到跟踪监理,必要时实施旁站监理。

(1) 基础施工前监理人员检查的内容。

Ø 原材料(钢材、水泥、砂、石、水)的检验。在施工施工单位提供的化验单的基础上,以抽检及现场检查为主,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责令施工人员停止使用,进行处理或更换。

Ø 监理人员检查施工施工单位进行砼浇制的有关器具:搅拌机、振捣器、塌落度量筒、试块盒的性能及完好程度,砂、石、水重量的计量器具。用于人工拌制砼的铁板面积,不得小于3m2 。

Ø 检查模板、钢筋或钢筋笼的规格、配筋数量、地脚螺栓的规格,检查水泥是否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

(2) 基础施工时监理人员检查的内容。

Ø 基础施工时,监理工作贯穿砼浇制的始终,并作好监理记录。

Ø 在检查完浇制现场的全部准备工作后,监理人员方可同意浇制。

Ø 基础砼浇制过程中,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砂、石的质量,发现混杂物立即通知施工人员清除,要随时检查砼的配合比,每隔8~10罐要试一次塌落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人员调整。按规定制作砼试块(耐张、转角塔每基一组,直线塔5基一组)并监督其使试块与基础处于同一养生条件。

Ø 砼浇制应当连续,停顿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浇制高度超过2m时,砼必须从溜斗流下,防止离析,且以溜斗控制砼浇制方位。

Ø 砼应随浇随捣,无论是机械还是人工拌制砼,都必须振捣,振捣棒插入深度及插入点应保证砼都受到振捣。

Ø 当工程所在地平均气温低于5℃,砂、石、水应适当加热或在砼内加入早强剂。平均气温低于-5℃时,砼中应加入防冻剂。严禁在砼加入氯盐。早强剂、防冻剂的加入量由施工设计确定。当室外气温低于-15℃时,一般应停止砼的浇制工作。

2.3基础养护及回填

(1) 基础浇制工作完成后12h进入浇水养生阶段,炎热干燥天气应在浇完3h后即浇水养护。要有专人进行养护工作,覆盖物必须保持潮湿状态。监理人员要经常检查桩的养生情况。

(2) 基础浇制完成3~5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可以拆模。拆模时监理人员必须在场,要详细检查基础表面情况,一般的蜂窝、狗洞要及时修补。对于危害设计强度的缺陷,应报总监师处理。基础表面检查无误后应及时验收、回填。

(3) 回填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监理人员要巡视回填作业,用冻土回填时必须砸碎、夯实。

3、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图 电杆运输

1、 钢筋砼杆主要检查杆段的质量及组立,监理人员应在这方面加强巡视及检查。

2、 监理人员应配合施工人员认真检查运到现场的杆段。杆段的360°柱面内严禁有纵向裂纹,必要时泼水检查。也不应贯通的环型横向裂纹,不贯通的环型横向裂纹宽度应小于0.1mm,数量一般不超过5处。

3、 杆段两端的钢圈应是同心圆圈,偏差一般不应大于4mm,钢圈与主筋相接处的砼层应完好,不允许露筋或有较大的砼层剥落。

4、 电杆顶端应封封堵良好。当设计无要求时,下端可不封堵。

5、 排杆时应以砂袋、木块或吊架进行直线找正,严禁以中间一点支撑或两端简支造成砼杆弯矩过大。

6、 杆段的连接以电焊为宜,并在钢圈附近采取降温措施。焊接时应以对称点焊后再对称施焊,以降低焊接应力。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应由经过焊接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焊工操作。焊完后的电杆经自检合格后,在上部钢圈处打上焊工的代号钢印。

Ø 焊接前,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除干净。

Ø 钢圈应对齐找正,中间留2~5mm的焊口缝隙。当钢圈有偏心时,其错口不应大于2mm。

Ø 焊口宜先点焊3~4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点焊所用焊条牌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牌号相同。

Ø 当钢圈厚度大于6mm时,应采用V型坡口多层焊接,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严禁堵塞焊条或其他金属。

Ø 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高度和遮盖宽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 焊缝加强面尺寸(mm)

Ø 焊缝表面应呈平滑的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的陷槽,并不应有裂缝,基本金属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且不应超过圆周长的10%。

Ø 雨、雪、大风天气施焊应采取妥妥善措施。施焊中电杆内不应有穿堂风。当气温不低于-20℃时,应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为100~120℃。焊后应使温度缓慢下降。严禁用水降温。

Ø 焊完后的整杆弯曲不应超过电杆全长的2/1000,超过时应割断重新施焊。

7、电杆的钢圈焊接后应将表面铁锈和焊缝的焊渣及氧化层除净,进行防腐处理。

8、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Ø 直线杆的倾斜,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Ø 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Ø 转角杆应向外有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图 组立电杆

9、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接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10、双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Ø 迈步不应大于30mm。

Ø 根开不应超过±30mm。

▲图 上杆准备安装横担

11、 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上、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接线侧。

12、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Ø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应大于20mm。

Ø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应大于20mm。

Ø 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度的1/1000。

13、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当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

Ø 当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大于20mm。

Ø 当安装于转角杆时,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应安装在转角的内角侧(瓷横担应装在支架的外角侧)。

14、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

Ø 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Ø 绝缘子裙边不带电部位的间隙不应小于50mm。

4、架线工程

4.1 裸导线展放监理

▲图 架线

(1) 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对已展放的导线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

(2)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就将损伤处棱角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修补。

Ø 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直径的1/2。

Ø 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Ø 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

注:①“同一处”损伤截面积是指该损伤处在一个节距内的每股铝丝沿铝股损伤最严重处的深度换算出的面积总和(下同)。

② 当单股损伤深度达到直径的1/2时按断股论。

(3) 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进行修补时,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 - 2014)第6.0.3条规定。

(4)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当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的线股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

(6)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在同一档距内,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1个。导线接头的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当有防震装置时,应在防震装置以外。

(7)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距内各相导线的弧垂宜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

(8) 导线或避雷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树枝等杂物。

(9) 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规定:

Ø 直线转角杆:对针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对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

Ø 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

Ø 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 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0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制方向一致。

(10)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裸铝导线在蝶式绝缘子上作耐张且采用绑扎方式固定时,绑扎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导线截面(mm2 )LJ-50、LGJ-50及以下,绑扎长度≥150mm。

Ø 导线截面(mm2 ) LJ-70,绑扎长度≥200mm。

(11) 当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引流时,线夹的数量不应不应少于2个。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鏌,涂电力复合脂。

Ø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引流线(跨接线或弓子线)之间、引流线与主干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

Ø 同金属导线,当采用绑扎连接时,绑扎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线截面(mm2 )35及以下:绑扎长度(mm)≥150;导线截面(mm2 )50:绑扎长度(mm)≥200;导线截面(mm2m2 )70:绑扎长度(mm)≥250。

Ø 绑扎连接应接触紧密、均匀、无硬弯,引流线应呈均匀弧度。

Ø 当不同截面导线连接时,其绑扎长度应以上截面导线为准。

(12) 绑扎用的绑线,应选用与导线金属的单股线,其直径不应小于2.0mm。

(13) 线路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

(14) 线路的导线与接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15) 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绝缘导线监理

▲图 人力放线

(1) 放线

Ø 架设绝缘线宜在干燥天气进行,气温应符合绝缘线制造厂的规定。

Ø 放紧线过程中,应将绝缘线放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内。滑轮直径不应小于缘线外径的12倍,槽深不小于绝缘线外径的 1.25倍,槽底部半径不小于0.75倍绝缘线外径,轮槽槽倾角为 15 °。

Ø 放线时,绝缘线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瓷瓶或其它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绝缘层。

Ø 宜采用网套牵引绝缘线。

(2) 绝缘线损伤的处理

① 线芯损伤的处理:

Ø 线芯截面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的17%时,可敷线修补,敷线长度应超过损伤部分,每端缠绕长度超过损伤部分不小于100mm 。

Ø 线芯截面损伤在导电部分截面的6%以内,损伤深度在单股线直径的1/3之内,应用同金属的单股线在损伤部分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损伤部分两端各30mm。

Ø 线芯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锯断重接:

a) 在同一截面内,损伤面积超过线芯导电部分截面的 17% ;

b) 钢芯断一股。

② 绝缘层的损伤处理:

Ø 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的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补。 可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圈绝缘粘带间搭压带宽的1/2,补修后绝缘自粘带的厚度应大于绝缘层损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也可用绝缘护罩将绝缘层损伤部位罩好, 并将开口部位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封住。

Ø 一个档距内,单根绝缘线绝缘层的损伤修补不宜超过三处。

(3) 绝缘线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① 绝缘线连接的一般要求。

Ø 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

Ø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绝缘线,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内做承力连接。

Ø 在一个档距内,分相架设的绝缘线每根只允许有一个承力接头, 接头距导线固定点的距不应小于0.5m ,低压集束绝缘线非承力接头应相互错开,各接头端距不小于0.2m 。

Ø 铜芯绝缘线与铝芯或铝合金芯绝缘线连接时,应采取铜铝过渡连接。

Ø 剥离绝缘层、半导体层应使用专用切削工具,不得损伤导线, 切口处绝缘层与线芯宜有45°倒角。

Ø 绝缘线连接后必须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线的全部端头、 接头都要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

Ø 中压绝缘线接头必须进行屏蔽处理。

② 绝缘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线夹、接续管的型号与导线规格相匹配;

Ø 压缩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1.2倍, 机械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2.5倍,档距内压缩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体计算拉断力的 90%;

Ø 导线接头应紧密、牢靠、 造型美观,不应有重叠、弯曲、 裂纹及凹凸现象。

③ 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Ø 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预扩冷缩绝缘套管 ( 统称绝缘护套 )。

Ø 绝缘护套管径一般应为被处理部位接续管的1.5 ~ 2.0倍。 中压绝缘线使用内外两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处理,低压绝缘线使用一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处理。

Ø 有导体屏蔽层的绝缘线的承力接头,应在接续管外面先缠绕一层半导体自粘带和绝缘线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处理。每圈半导体自粘带间搭压带宽的 1/2 。

Ø 截面为 240mm2 及以上铝线芯绝缘线承力接头宜采用液压法施工。

Ø 钳压法施工或液压施工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Ø 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的安装:

将内外两层冷缩管先后推入指定位置, 逆时针旋转退出分瓣开合式芯棒,冷缩绝缘套管松端始收缩。采用冷缩绝缘套管时,其端口应用绝缘材料密封。

Ø 非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Ø 非承力接头包括跳线、T 接时的接续线夹(含穿刺型接续线夹)和导线与设备连接的接线端子。

Ø 接头的裸露部分须进行绝缘处理,安装专用绝缘护罩。

Ø 绝缘罩不得磨损、划伤,安装位置不得颠倒,有引出线的要一律向下,需紧固的部位应固严密,两端口需绑扎的必须用绝缘自粘带绑扎两层以上。

▲图 架线

(4) 紧线

Ø 紧线时,绝缘线不宜过牵引。

Ø 紧线时,应使用网套或面接触的卡线器,并在绝缘线上缠绕塑料或橡皮包带,防止卡伤绝层。

Ø 绝缘线的安装弛度按设计给定值确定,可用弛度板或其它器件进行观测。绝缘线紧好后,档内各相导线的弛度应力求一致,施工误差不超过± 50mm 。

Ø 绝缘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任何杂物。

▲图 绝缘线固定

(5) 绝缘线的固定

① 采用绝缘子 ( 常规型 ) 架设方式时绝缘线的固定。

Ø 中压绝缘线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耐张杆采用两片悬式绝缘子和耐张线或一片悬式绝缘子和一个中压蝶式绝缘子。

Ø 低压绝缘线垂直排列时,直线杆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水平排列时,直线杆采用低压针绝缘子;沿墙敷设时,可用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及低压蝶式绝缘子, 预埋件或膨胀螺栓的间 6m 为宜。 低压绝缘线耐张杆或沿墙敷设的终端采用有绝缘衬垫的耐张线夹,不需剥离绝缘层,也可采用一片悬式绝缘子与耐张线夹或低压蝶式绝缘子。

Ø 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的绑扎,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绑扎线路外角侧的边槽上。蝶式绝缘子采用边槽绑扎法。使用直径不小于 2.5mm 的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Ø 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 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部位两侧各 30mm 。

Ø 没有绝缘衬垫的耐张线夹内的绝缘线宜剥去绝缘层,其长度和线夹等长,误差不大于5mm。

Ø 将裸露的铝线芯缠绕铝包带, 耐张线夹和悬式绝缘子的球头应安装专用绝缘护罩罩好。

② 中压绝缘线采用绝缘支架架设时绝缘线的固定。

Ø 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支架,绝缘线固定处缠绕绝缘自粘带。带承力钢绞线时,绝缘支架定在钢绞线上。终端杆用耐张线夹和绝缘拉棒固定绝缘线,耐张线夹应装设绝缘护罩。

Ø 240mm2及以下绝缘线采用钢绞线的截面不得小于 50mm2 。钢绞线两端用耐张线夹和拉线包箍固定在耐张杆上,直线杆用悬挂线夹吊装。

③ 集束绝缘线的固定。

Ø中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采用悬式绝缘子和悬挂线夹,耐张杆采用耐张线夹。

Ø 低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采用有绝缘衬垫的悬挂线夹, 耐张杆采用有绝缘衬垫的耐张线夹。

④ 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应小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⑤ 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⑥ 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50mm 。

⑦ 停电工作接地点的设置。

Ø 中低压绝缘线路及线路上变压器台的一、二次侧应设置停电工作接地点。

Ø 停电工作接地点处宜安装专用停电接地金具,用以悬挂接地线。

5、线路上电气设备安装

▲图 杆上开关

1、 电杆上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安装应牢固可靠。

Ø 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

Ø 瓷件表面光洁,无裂缝、破损等现象。

2、 杆上变压器及变压器台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

Ø 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Ø 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Ø 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Ø 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

Ø 呼吸孔道通畅。

3、 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各部分零件完整。

Ø 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锈蚀。

Ø 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Ø 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

Ø 操作时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行程。

Ø 上、下引线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4、 杆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水平倾斜不大于托架长度的1/100。

Ø 引线连接紧密,当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不小于150mm。外壳干净,不应有漏油现象,气压不低于规定值。

Ø 操作灵活,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可靠。

Ø 外壳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5、 杆上隔离开关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瓷件良好。

Ø 操作机构动作灵活。

Ø 隔离刀刃合闸时接触紧密,分闸后应有不小于200mm的空气间隙。

Ø 与引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Ø 水平安装的隔离刀刃,分闸时,宜使静触头带电。

Ø 三相连动隔离开关的三相隔离刀刃应发合同期。

6、 杆上避雷器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加垫层。

Ø 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不小于350mm。

Ø 引线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引上线,铜线不小于16mm2,铝线不小于25mm2;引下线:铜线不小于25mm2,铝线不小于35mm2。

Ø 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Ø 引下线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7、 低压熔断器和开并安装各部接触应紧密,便于操作。

8、 低压保险丝(片)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无弯折、压偏、伤痕等现象。

Ø 严禁用线材代替保险丝(片)。

6、接户线安装

▲图 接户线

1、10kV及以下电力接户线的安装,其各部电气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2、10kV及以下电力接户线的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档距内不应有接头。

Ø 两端应设绝缘子固定,绝缘子安装应防止瓷裙积水。

Ø 采用绝缘线时,外露部位应进行绝缘处理。

Ø 两端遇有铜铝连接时,应设有过渡措施。

Ø 进户端支持物应牢固。

Ø 在最大摆动时,不应有接触树木和其它建筑物现象。

3、10kV及以下由两个不同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

4、10kV及以下接户线固定端当采用绑扎固定时,其绑扎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7、接地工程

▲图 接地引下线

1、 接地体规格、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铁锈及其附着物。

3、 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

Ø 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支径的6倍,双面施焊。

Ø 圆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4、 采用垂直接地体时,应垂直打入,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

5、 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Ø 接地体应平直,无明显弯曲。

Ø 地沟底面应平整,不应有石块或其它影响接地体与土壤紧密接触物的杂物。

Ø 倾斜地形等高线敷设。

6、 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应便于解开测量接地电阻。接地引下线应紧靠杆身,每隔一定距离与杆身固定一次。

7、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有关规定。

8、 接地沟的回填宜选取无石块及其它杂物的泥土,并应夯实。在回填后的沟面应设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

8、电缆线路施工

8.1电缆及其附件检查

▲图 三芯预制式电缆附件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1)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

(3) 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

(4) 附件部件应齐全,材质质量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8.2电缆导管的加工及敷设监理

▲图 电缆排管

(1) 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 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 塑料电缆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 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Ø 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Ø 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Ø 无防腐措施的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面涂防腐漆,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

(3) 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4) 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转弯不应超过2个。

(5) 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8.3 非开挖牵引管施工监理

▲图 电缆拉管施工工艺

(1) 在城市过道路及交叉口施工时,线路不让跨越时,一般均采用非开挖牵引管施工,牵引管采用MPP管材,采用组合捆绑牵引顶进。 主要顶进管段为工作井。

(2)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要求在三措一案详细描述,监理部组织给予审查,签认。同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3) 对到场用于施工的非开挖水平导向钻机进行检查,确定是否与三措一案中列明的拟投用的设备一致,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4) 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到场的牵引管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给予签认。

(5)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施工、按规范施工、要做到层层交底。

在钻孔导向过程中,做到精确导向,并且要逐根进行测量,及时调整钻头倾角和方位变化,每根钻杆斜度百分比变化不大与10%,钻出平滑的导向孔轨迹,确保管道顺利穿越。

如为粉土质采用进口优质聚合物泥浆,另外加入适量润滑剂和降失水剂等添加剂,泥浆粘度40—50秒。泥浆的作用一是护孔护壁;二是回拖起到润滑作用,确保回拖质量。

回拖时,采用与扩孔时同样的泥浆,适量增加润滑剂和聚合物,提高泥浆的润滑和携岩能力。

② 认真检查材料质量、数量,保证管材合格和数量准备充分;

③ 进行施工过程检查,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施工偏差;

④ 为确保顶管质量,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以下操作工艺施工:A、施工准备;B、定向钻进;C、回孔(第一次预扩孔、第二次预扩孔);D、管材焊接;E、回拖铺管;F、资料整理。

(6) 穿越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配合相关部门以及施工现场可能涉及的单位的协调工作,并做好安全防范,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保护设施;

② 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防护设施;

③ 夜间施工安装警示灯;

④ 管道穿越道路,只要管道穿越深度到达一定的要求,并使用凝固性能优良的泥浆,使管道穿越产生的管道孔完整而不塌方,防止对于道路交通及相关设施造成不利影响。

8.4电缆的敷设监理

▲图 电缆敷设

(1)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Ø 电缆沟、电缆隧道、排管、交叉跨越管道及直埋电缆沟深度、宽度、弯曲半径等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民。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

Ø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Ø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当对电缆的外观和密封状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直埋电缆与水底电缆应试验并合格。外护套有导电层的电缆,应进行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并合格。

Ø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外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中间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备在交叉路口、建筑物门口、与其他管线交叉处或通道狭窄处。

Ø 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3)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4) 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5)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8)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规范的规定,当温度低于规定时,应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

(9) 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Ø 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Ø 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Ø 直埋电缆接头应防止机械的损伤的保护结构或外设保护盒。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入沥青。

(10)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1) 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Ø 应在下列部位装设电缆标志牌: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处,电缆管两端,人孔及工作井处。

Ø 标志牌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程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Ø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2)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8.5直埋电缆的敷设

▲图 直埋电缆敷设

(1) 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2) 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Ø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车行道下敷设进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Ø 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3)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4) 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0.5m以上;伸出排水沟0.5m;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

(5)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砂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砼盖板或砖块。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

(6)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7)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实。

8.6电缆导管内电缆的敷设

▲图 电缆排管敷设

(1) 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Ø 电缆进入建筑物前、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Ø 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

Ø 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操伤的地方。

(2) 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3) 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4) 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8.7电缆附件安装监理

▲图 电缆终端头制作

(1) 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作乾地。

(2) 电缆终端及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3) 在室外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及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湿度或加热电缆。

(4) 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 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与电缆屏蔽层的连接,其截面面积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6) 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场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 的有关规定。

(7) 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收缩等应清洁。

(8) 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9) 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8.8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施工

▲图 电缆防火墙

(1) 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2) 防火阻燃材料必须具备下列质量资料: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3) 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制定施工措施,并监督严格执行。材料的外观应符合规范要求。

(4) 施工工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9、箱式变电所施工

▲图 箱变安装

1、 箱式变电所基础应符合设计规定, 平整、坚实、 不积水, 留有一定通道。

2、 箱式变电所应有足够的操作距离及平台,周围留有巡视走廊。

3、 电缆沟布置合理。

4、 外壳应可靠接地。

10、电力变压器安装

10.1质量标准

(1) 电力变压器及其附件的试验调整和器身检查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查安装和调整试验记录)。

电力变压器具体试验项目详见下表:

注:除条文内规定的原因外,各类变压器试验项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容量为1600kV·A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表第1、2、3、4、5、6、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

2、干式变压器的试验,可按本表第2、3、4、5、7、8、12、14、15款的规定进行。

(2) 高低压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观察检查)

(3) 变压器本体安装应位置正确;注油量、油号准确,油位清晰;油箱无渗油现象,就位后,固定可靠;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器身表面干净清洁,油漆完整。(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主录)

(4) 变压器附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Ø 与油箱直接连通的附件内部清洗干净,安装牢固,连接严密,无渗油现象。

Ø 膨胀温度计毛细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50mm,且管子无压扁和急剧的扭折现象,毛细管过长部分盘放整齐,温包套管充油饱满。

Ø 有载调压开关的传动部分润滑良好,动作灵活、准确。

Ø 附件与油箱间连接垫圈、管路和引线等整齐美观。

(5) 变压器与线路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Ø 连接紧密,连接螺栓的锁紧装置齐全,瓷套管不受外力。

Ø 零线沿器身向下连接接地装置的线段,固定牢靠。

Ø 器身各附件间连接的导线有保护管,保护管、接线盒固定牢靠,盒盖齐全。

Ø 引向变压器的母线及其支架、电线护管和接中性线等均便于拆卸,不妨碍变压器检修时的搬动;各连接的螺栓螺纹露出螺母2~3扣;保护管颜色一致,支架防腐完整。(观察检查)

(6) 变压器及其附件外壳和其他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接中性线)支线敷设连接紧密、牢固,接地(中性)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漆均匀遗漏地。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观察检查)

▲图 杆上变压器

10.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变压器需进行器身检查时,器身温度、周围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露出时间均应符合规范规定。严防器身受潮。

(2) 变压器需进行干燥时,必须对各部位温度进行监控,防止变压器在干燥时绝缘老化或破坏。

标签: #色标法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