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口红原料竟然有虫子?壁虎隐身如何伪装?你不知道的昆虫奥秘都在他的短视频里

中国新闻周刊 104563

前言:

此时朋友们对“壁虎视频”大致比较珍视,小伙伴们都想要知道一些“壁虎视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壁虎视频””的相关内容,希望朋友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什么样的虫子能做口红和珠宝?蛾子竟然还能长成“鬼脸”模样?用自己名字命名一只昆虫是什么样的体验?在刘晔的短视频和经历里,你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40岁的刘晔是一位昆虫学家。他主要从事中国步甲科昆虫研究,深入昆虫学科18年,共发现19种新物种,其中4种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调查昆虫资源,曾前往全国70%省区的山区,独立发现中国新种昆虫15种。

诸多头衔汇聚于刘晔的身上,他是国家动物博物馆昆虫展区策划人,北大附中、北理工课外指导老师,科学家园网站特邀专家,以及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版主等等。他致力于向更多人科普昆虫,曾将自己珍藏的上千种标本、上万个化石拿出来做了个博物馆,免费向大家开放。

他还开了抖音号“昆虫学liuye”,时常展示奇异的昆虫,科普昆虫学知识,目前已拥有4.6万粉丝,获得83.5万点赞。在他已发表的147个作品里,有的现场敲打化石结果发现志留纪三叶虫泥结核,有在黄山科考偶遇两只狭路相逢继而开战的独角仙,还有找到了伪装得与树干几乎一体的地衣毛虫……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通过他的科普,不少孩子对昆虫知识萌生了深厚的兴趣,有学生后来已进入相关学科深造。“昆虫学是个很有意思的领域,期待更多人加入”,刘晔这样说。

刘晔部分视频截图

在雨林、沙漠、原始森林里拍下视频

成为昆虫学家的想法,萌生于刘晔小学时的一次春游。

刘晔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大自然,他的父母也偏爱小动物,家里养过猫、狗、乌龟。小学时,自然老师带班里的学生去无锡某公园春游,老师抓了菜粉蝶近距离地拿给孩子们看,还讲到其可以用于研究,做成标本。他觉得眼界大开,决心深入昆虫的世界。

转眼来到高中毕业,他在家人的建议下,报考了当时“好找工作”“学生火爆”的计算机专业。但因一直对昆虫念念不忘,最终遵从了内心的兴趣,自学昆虫相关的教材,考研时换了专业,此后一头扎了进去。

刘晔评价自己发散性思维强,喜欢新鲜事物,而昆虫种类众多层出不穷,有的模样千奇百怪,有的行为各式各样,比如蚂蚁搬家时需要用脑袋上的触角互相碰撞来输送信号,这些奇妙的表现,源源不断地勾起了刘晔的好奇心。

在深入研究昆虫的日子里,他发现昆虫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些昆虫可以帮自然界中的植物传粉。昆虫研究是农业、林业等学科进行基础科研的重中之重,每年,国家投入不小数额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此外,昆虫的能量转化率高,可食用的昆虫还能帮人类增长蛋白质。

刘晔和动物

后来,刘晔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专家。在中科院工作期间,一年里的一半时间,他埋头撰写论文,另一半时间,则沉浸在野外科考中。

他去过中国的大部分保护区,疫情前出国的机会多,他也常去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非洲的肯尼亚、纳米比亚,南美洲的秘鲁等,在雨林、沙漠、原始森林里留下足迹。国外形态奇异的虫子多数人没见过,他于是随手拍下视频。

2019年2月,他在抖音上更新了第一条视频。他的视频内容大多简洁,一段昆虫的精彩瞬间,加上应景的背景音乐,但这些奇妙的内容给了网友参与讨论的动力。

那条“大家来找茬”的视频,聚焦一只武装得与树干上的苔藓颜色一致的叶尾壁虎,就连身体的纹路也和背景完全一致,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伪装大师”“这都被你发现了”“感觉我可能要去看眼科了”……

刘晔该条壁虎视频

4种昆虫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他的抖音里,很多视频是在夜间拍摄的。这是因为他研究的步甲虫种类,爱在地上走路,主要在晚上出现,而且总是在靠近水边的位置。

刘晔也早已习惯在夜间出行,他习惯了傍晚出发,在野外一直待到凌晨一两点钟。采集昆虫的顺利程度与该昆虫种类的密度紧密相关。有时,他晚上能采到几千只,但碰上密度低的情况,一晚上也只能收获两三只,人还要不停地围着目的地转悠。

截至目前,一共四种昆虫以刘晔的名字命名,它们分别是“刘晔深山锹甲”“刘晔食蜗步甲”“刘晔糙蚁甲”“刘晔斑神蜡蝉”。

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刘晔深山锹甲”,那是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步甲虫。彼时,他独自一人在贵州梵净山科考,夜晚行走在森林里,他看到远处的农家院亮着昏黄的小灯,那个原始的钨丝灯泡附近围着不少虫子,他赶紧拿网抄,结果捕获了几只大甲虫。

后来,他把这些甲虫带回去给同事研究,对方发现这个虫子属于新种,为表示感谢,用刘晔的名字来命名。虽然名字全称一共六个字,但很多人习惯性地进行简称。召开昆虫学术会议时,刘晔听到一些昆虫学家聚一起聊天,“今年你抓了几个刘晔?”“我抓了个母的刘晔”“这个刘晔被鸟吃了屁股”……他觉得哭笑不得。

但更多的感觉还是兴奋。那一年,他30岁出头,有关该种昆虫的文章发表后,他把“刘晔深山锹甲”的照片打印出来挂在胸牌上,有强烈的成就感。

昆虫的命名背后还藏着许多故事。他曾将一种印度甲虫命名为“达摩青步甲”,因为该甲虫长得威武,又在中国研究,像印度的达摩祖师;越南青步甲的名字,来源于其外形靓丽,和越南女性服装奥黛类似;而在海南碰到的新种甲虫,他就用当地少数民族黎族元素起名——“黎族青步甲”。

事实上,做昆虫研究并非易事,需要深入的知识储备,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在野外捉到虫子后,刘晔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用动物地理学、分类学等专业知识缩小该昆虫的范围,再和已知物种比对,逐一排除,能发现新物种属于小概率事件。他曾为了界定一只甲虫,比对了200多个种类。而从找到虫子到文章发表,通常需要一两年时间。

有人认为,昆虫学是门小众学科,刘晔持相反意见。在他看来,恰恰是因为昆虫常见,反正令大家感到稀松平常,有时兴味索然。“昆虫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类群之一,但很多时候,人们对昆虫的恐惧来源于不确定性——不了解它们是否存在危险,属于最熟悉的陌生人。”

于是,解开这些误解,成了刘晔做科普的一条重要出发点。

刘晔为小朋友科普昆虫

短视频时代,自然科普传播速度更快了

步甲虫身上有许多颇有趣的现象。比如,中国南方的丽叩甲力气很大。它被抓起来以后,就会咣咣咣地磕头,其实,它是用磕头的方式帮自己逃跑。

有的步甲虫会“放屁”,在受到威胁和刺激时,会放射高温气体或液体,尾部冒白烟,把敌人烫跑。如果弄到手上,皮肤还会被染成黑色,这是因为“屁”里的化学物质跟皮肤的蛋白质发生了反应。

宝石步甲体长在两厘米到五厘米之间,是一种地面爬行甲虫,外壳鲜艳,翅膀带有金属光泽,不同个体颜色还会呈现不同色泽。早在100多年前,欧洲人就把它收藏起来做成珠宝。天然矿物类的珠宝是单色,但宝石布甲还拥有过渡色。

为了观察记录,刘晔家里还养了一些昆虫:面包虫、两三种螳螂,还有口红的原料之一的胭脂虫。后者生长在墨西哥中美洲及非洲等热带地区的仙人掌上,因为专吸仙人掌汁液,体液也是血红色的,人们就把它晒干磨成粉末,提取出红色素制作口红,对人体没有危害。

提起昆虫的故事,刘晔总是滔滔不绝。他有多年的科普经验,还在全国各地搜罗了诸多的收藏品,后来,外形相对奇特的昆虫、几千个化石,以及上万个琥珀布置起来,配上相关说明,成立了一家博物馆,让更多小朋友来参观。

短视频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他看来,短视频时代,自然科普的传播速度变快了。一条视频如果受欢迎,能达到几百万的播放量,科普内容也变得直观起来,给人的冲击更强,容易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早些年,人们需要找到电脑登入论坛才能获得部分信息,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昆虫知识,突破了年龄圈层、学历水平的局限。

他记得那些与他互动的网友,不少人看过他的视频,会询问该昆虫的种类,更近一步的则探究起昆虫的具体行为。因为他的视频,有人自己去查了资料找他讨论,还有网友看到陌生虫子就@他来解答疑问。

他也发现,如今喜欢昆虫的孩子比原来多了很多,这些昆虫爱好者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强,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许多专业术语。他给孩子们做测试题,一些小朋友甚至比研究生的水平还高。也有不少学生在线下听过他的科普,日常的空闲里就在线上追他的视频。

“昆虫学实在是适合科普的学科”,刘晔说。甲虫种类是地球上其他动物种类的总和,而“甲虫这门课,上100节都不嫌多”。

刘晔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和昆虫

作者:李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标签: #壁虎视频